• 当期目录
  • 最新录用
  • 过刊浏览
  • 下载排行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快速检索
    过刊检索
    显示模式:
    2024年第43卷第3期
    技术经济:2024,43(3):1-13. DOI: 10.12404/j.issn.1002-980X.J24040302
    [摘要] (111) [HTML] (0) [PDF 1.04 M] (123)
    引用本文: 吕薇, 金碚, 李平, 王蕴, 任保平, 张辉, 盛朝迅, 李开孟.以新促质,蓄势赋能——新质生产力内涵特征、形成机理及实现进路[J].技术经济2024,43(3):1-13.
    摘要:
    2024年3月24日,中国技术经济学会《技术经济》编辑部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项目评估与战略规划研究咨询中心,共同组织举办“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专家座谈会。在研讨中,与会专家就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点和表征,形成逻辑与影响,关键之处,存在的约束和主要短板及其对技术经济学科的挑战等进行了深入讨论。现将专家观点摘编如下,供参考。
    技术经济:2024,43(3):14-22. DOI: 10.12404/j.issn.1002-980X.J24032802
    引用本文: 尹西明, 钱雅婷, 武沛琦, 陈劲.平台企业加速数据要素向新质生产力转化的逻辑与进路[J].技术经济2024,43(3):14-22.
    摘要:
    如何推动数据这一新型要素向新质生产力转化成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然而,数据要素的供给、流通和使用仍存在卡点堵点,突出表现为缺少有效的生态连接主体和价值共创机制。平台企业是数据要素向生产力转化、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有力主体,但鲜有研究关注到平台企业如何发挥资源、技术与场景等优势,以新机制加速数据要素向重大场景转化,催生新质生产力。本研究立足于数据赋能新质生产力的新使命、新要求和短板痛点,基于场景驱动创新理论,系统论述平台企业牵引多维场景和多元主体构建数据要素创新联合体这一新质主体,推动形成数据要素“收-存-治-易-用”价值链良性循环,加速数据要素向新质生产力转化的理论逻辑。进一步,结合典型实践提炼总结平台企业构建数据要素赋能新质生产力转化“生态飞轮”的四个实践路径,旨在以平台企业这一新质主体,探索新型生产关系,推动数据要素这一新型生产要素向新质生产力转化,释放数据要素放大、叠加、倍增价值,赋能千行百业万企场景创新,培育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技术经济:2024,43(3):23-35. DOI: 10.12404/j.issn.1002-980X.J23092501
    引用本文: 高磊, 杨晓丽.绿色研发补贴与绿色技术创新 ———迎合视角的异质效应检验[J].技术经济2024,43(3):23-35.
    摘要:
    绿色研发补贴是指中央或地方政府鼓励企业从事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等绿色技术创新活动的财政补贴。在“双碳”战略和高质量发展的双重导向下,绿色研发补贴能否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还有待深入研究。文章以企业的迎合行为为视角,基于中国上市公司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绿色研发补贴对绿色技术创新数量和质量的激励效应。研究发现:①绿色研发补贴能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结论经过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②绿色研发补贴对绿色技术创新激励存在异质效应,表现为对绿色技术创新数量的促进作用优于质量;③企业对绿色研发补贴存在迎合行为,这导致绿色研发补贴产生“强数量、弱质量”的激励异质效应;④绿色研发补贴的激励异质效应受到行业污染程度和环境规制强度的差异影响,表现为相较于重污染行业,绿色研发补贴对非重污染行业的激励效果更优,但迎合行为的存在也会导致“强数量、弱质量”的激励效应;环境规制强的地区绿色研发补贴能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增量提质”,表明强规制能制约企业策略性创新的迎合行为。基于对绿色研发补贴激励效应的分析表明,政府在以绿色研发补贴激励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时,应警惕微观企业的迎合行为,优化政策工具。本研究不仅深化了绿色研发补贴的量化研究,而且识别并检验了迎合行为的扭曲效应,为完善绿色研发补贴标准的制定和发放以及推动企业高质量绿色技术创新提供了微观经验支撑和对策建议。
    技术经济:2024,43(3):36-50. DOI: 10.12404/j.issn.1002-980X.J24022405
    引用本文: 赵晨, 林晨, 李沐阳.人才支撑产业与创新融合发展——文献综述、研究框架及展望[J].技术经济2024,43(3):36-50.
    摘要:
    人才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重要挑战,但人才支撑产业及创新的融合研究进展缓慢,后续发展方向亟待明确。基于文献计量和内容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CSSCI和WOS核心数据库中304篇国内文献和233篇国际文献进行特征分析、关键词分析及内容分析,构建人才支撑产业及创新的融合发展的研究框架。结果表明,该领域国内国际文献数量均呈增长态势,但有四层面问题:(1)对话层面缺少成熟的学术共同体;(2)理论层面概念含糊不清、理论杂乱零碎;(3)方法层面缺乏固定的方法体系;(4)机制层面对人才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前后向环节关注失衡,核心研究仍有待丰富。据此,从上述四方面反思该领域的问题现状并提出后续研究方向。
    技术经济:2024,43(3):51-63. DOI: 10.12404/j.issn.1002-980X.J23110213
    引用本文: 吴崇, 顾丹, 张佳奇.“逆向混改”如何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民企绿色创新? ——基于代表性产业比较分析的视角[J].技术经济2024,43(3):51-63.
    摘要:
    以“逆向混改”现象普遍的高新技术、节能环保两类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研究对象,基于民营企业“逆向混改”的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逆向混改”对民企绿色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逆向混改”可以有效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民企提高绿色创新绩效。机制检验发现,“逆向混改”具有促进专业化发展和融资约束缓解的“双重功效”,有利于促成民企绿色创新发展的“护城河”和“蓄水池”。基于代表性产业比较分析发现,环境规制的合理设计及强化,可以有效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民企“逆向混改”对绿色创新的协同效应;创新补贴政策的适度强化及激励,可以有效地促进节能环保产业民企“逆向混改”对绿色创新的互补效应。研究揭示了“逆向混改”推进民企绿色创新的影响规律,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和政策启发。
    技术经济:2024,43(3):64-76. DOI: 10.12404/j.issn.1002-980X.J23102103
    引用本文: 甄美荣, 刘蕊.数字赋能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的实现机制——基于数据生命周期理论的研究[J].技术经济2024,43(3):64-76.
    摘要:
    数字技术与数据要素成为我国制造企业实现技术创新的重要手段,需从数据要素视角深入分析数字赋能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的全过程机制。基于数据生命周期理论,采用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构建了数字赋能制造企业技术创新实现机制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制造企业价值链上主要模块基于不同功能和目标采用不同的数字技术,形成生产流程、研发模块和营销体系全联通,在联通过程中以数据生命周期管理实现赋能,主要体现为:生产流程中,基于物联网和智能制造系统形成全流程动态反馈赋能机制,以数据的采集、传输和监控促进工艺创新;营销体系中,基于大数据技术形成全面需求双维度反向赋能机制,以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可视化促进产品创新;研发模块中,基于自身数字化升级和数字平台形成全联通赋能机制,以数据的搜寻、分享和整合促进联动创新。
    技术经济:2024,43(3):77-93. DOI: 10.12404/j.issn.1002-980X.J23090612
    引用本文: 云乐鑫, 徐海卿, 范雅楠, 董晓语.企业如何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颠覆性创新?——基于潍柴集团的案例研究[J].技术经济2024,43(3):77-93.
    摘要:
    数字经济时代促使企业进入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企业数字化转型离不开数字技术的发展与数字产物的嵌入,在二者的催化下多端颠覆性创新成为企业转型新常态,而数字化转型如何赋能制造业企业颠覆性创新形成数字化颠覆性创新以把握数字时代契机,打造企业新型竞争优势是可拓展的研究问题。本文以潍柴集团为例,依托于颠覆性创新理论,通过程序化扎根理论分析对象,对制造业企业实现数字化颠覆性创新的过程机制以及形成路径进行探究。研究发现,企业进行数字化颠覆性创新要经历驱动、转型以及多元三个阶段。驱动阶段,企业受内外驱动因素影响,启动数字化颠覆性创新;转型阶段,企业以生产模式转变与组织结构演化为行动路径,通过对企业内外的数字化实现企业的数字化颠覆性创新;多元阶段,通过实现商业生态系统的数字颠覆性创新进行创新外延,形成数字商业生态系统模式,完成颠覆性创新转型。
    技术经济:2024,43(3):94-108. DOI: 10.12404/j.issn.1002-980X.J23111308
    引用本文: 林常青, 洪磊琪.机器人应用对企业内部薪酬差距的影响——基于多时点DID的实证[J].技术经济2024,43(3):94-108.
    摘要:
    本文基于中国 A 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基于倾向得分匹配的多期双重差分法(PSM-DID)考察机器人应用对企业内部薪酬差距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发现,机器人应用能够显著缩小企业内部薪酬差距,在更换解释变量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稳健。机器人应用可通过促进企业创新及抑制盈余管理行为缩小企业内部薪酬差距,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机器人应用对企业内部薪酬差距的影响在规模更大、资本密集度更高的企业中更显著。 进一步研究发现,机器人应用对企业内部薪酬差距的缩小显著表现为降低高管超额薪酬进而缩小企业内超额薪酬差距。 本文研究为探索企业内部薪酬差距的治理机制提供了新视角,为我国在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实现收入公平提供了重要参考。
    技术经济:2024,43(3):109-120. DOI: 10.12404/j.issn.1002-980X.J23092616
    引用本文: 连漪, 陈文辉, 韦家华.员工热情和能力与关系质量对消费者宽恕意愿的影响 ———基于在线旅游平台系统的研究[J].技术经济2024,43(3):109-120.
    摘要:
    在线旅游平台系统中,由在线旅游平台、服务提供商和顾客所组成的三元交互关系让服务失误发生后的情况更为复杂,服务补救在此情景下的效应值得更多关注。本文通过情景实验,从员工行为表现和关系质量两个视角探讨在线旅游平台系统中服务补救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服务提供商员工的高热情低能力对顾客与服务提供商的关系质量、顾客与在线平台的关系质量有正向影响;顾客与服务提供商的关系质量对顾客与在线平台的关系质量有正向影响;顾客与在线平台的关系质量对顾客对于在线平台的宽恕意愿有正向影响。本研究有助于拓展服务补救理论在不同场景中的适用性,进一步探索了顾客产生宽恕意愿的前因,为改进在线旅游平台对于服务提供商的管理提供指导。
    技术经济:2024,43(3):121-133. DOI: 10.12404/j.issn.1002-980X.J23090515
    引用本文: 马永远, 薛立国.宗族文化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制度复杂性战略响应视角[J].技术经济2024,43(3):121-133.
    摘要:
    随着宗族文化的不断渗透,中国企业不可避免地面临宗族文化逻辑与企业逻辑共栖带来的制度复杂性。如何有效应对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制度复杂性是一个有待回答的重要问题。基于制度复杂性战略响应视角,文章系统考察企业如何对宗族文化影响下的制度复杂性进行战略响应,以最终作用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通过对193份企业与企业所在城市配对的样本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宗族文化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产生倒U型影响;资源柔性中介宗族文化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倒U型影响;协调柔性中介宗族文化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倒U型影响;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增强宗族文化较低水平时宗族文化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并且增强宗族文化较高水平时宗族文化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负向影响。研究结论在揭示宗族文化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影响机制的同时,纠正部分学者对宗族文化的消极认知偏见,并为中国“本土化”的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提供实践参考。
    快速检索
    过刊检索
    全选反选导出
    显示模式:
    优先出版日期:  2024-04-23 , DOI:
    摘要: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作为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制造业质量提升和安全保障发挥着重要作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不仅通过激活制造业创新动力、提升品牌价值、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以提升制造业质量,还通过促进制造业产业链完整、增强产业优势、推进产业链畅通来提高制造业安全水平。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技术引领的产业安全保障模式、市场驱动的产业安全保障模式、技术引领的效率增强模式和市场驱动的效率优化模式。基于此,应大力发展关键细分领域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能力、推进其与大企业融通发展。对政府和相关部门,应从战略高度谋划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提高政策支持精准度、加强基础研究技术供给、改善营商环境。
    优先出版日期:  2024-04-23 , DOI:
    摘要:
    高标准农田建设可将“粮田”变“良田”,是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的战略基点。本文在梳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耕地“趋粮化”影响效果的理论逻辑基础上,以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为准自然实验,采用连续型双重差分法,系统考察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对农地种粮决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显著提高了粮食播种面积占比,产生“趋粮化”效应,此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动态效应分析发现,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不断推进,其助推耕地“趋粮化”效应不断增强。异质性分析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在平原、农业依赖度高及耕地面积大的地区的耕地“趋粮化”的促进效果更佳。机制分析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借助土地规模化、服务规模化及技术进步渠道影响耕地“趋粮化”。进一步研究表明,合作社发展及涉农信贷投放能够强化高标农田建设政策对耕地“趋粮化”的促进作用。
    优先出版日期:  2024-04-19 , DOI:
    摘要:
    作为一种赋能型数字技术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能够赋能中小企业数智化转型和制造业转型升级,成为当前新质生产力培育和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本文运用理论分析和案例阐释的方式,明晰了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的内涵、特征和要素,解构了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的类型,揭示了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1)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是对平台多主体利用数智化工业技术基于数智化工业机会和数智化工业资源互动生成价值的阐释,具有显著的数智技术集成性、生成性和多主体性特征,包含数智化工业技术、数智化工业机会、数智化工业资源和多主体等要素;(2)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包含结构赋能、场域赋能、心理赋能和资源赋能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过程均遵循“价值主张—价值创造和传递—价值捕获”的价值逻辑;(3)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内在机理的IPO研究框架,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过程的本质在于价值主张、价值创造和传递、价值捕获三者间的互动,技术、组织和环境层面因素能够影响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过程,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过程能够同时产生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本文能够从新的主题、新的视角、新的机制丰富和细化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理论研究,同时为激活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效应提供管理决策依据,为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快速培育新质生产力以推动平台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践指导。
    优先出版日期:  2024-04-19 , DOI:
    摘要:
    随着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认可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双碳”目标的提出,企业履行在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和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ESG)方面的责任受到了投资者、监管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基于此,本文以2011-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企业ESG责任履行与股票收益之间的关系,并考虑市场化进程在其中所发挥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上市公司积极履行ESG责任能够显著提升股票收益,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2)内在机理表明,上市公司ESG责任履行主要通过吸引投资者关注、增强分析师关注以及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三重机制提升股票收益,且市场化进程在上市公司ESG责任履行与股票收益之间发挥调节效应(3)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发现,上市公司履行ESG责任会因产权性质、所处地区的不同而对股票收益产生不同影响。此外,相较于环境责任(E)和社会责任(S)指标,治理责任(G)对股票收益的影响作用更显著。研究结论为上市公司承担ESG责任的经济后果提供了经验证据,对企业、投资者重视ESG责任履行以及政府完善ESG方面的相关政策具有启示意义。
    优先出版日期:  2024-04-19 , DOI:
    摘要:
    技术—经济范式”是技术创新对宏观、微观经济结构和运作模式重塑后产生的经济格局,它揭示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历经“技术体系-经济结构-社会制度”的演化过程,并凸显突破效应、提升效应、拓展效应、创新效应、价值效应。发达国家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经验体现为以强化战略规划、提升数字应用能力为引导,以加大数字赋能支持力度、提升资金支持能力为基础,辅之以“技术创新的全方位、网络式、协同化推进”和“强有力、差异化、分类式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支撑体系”,逐步形成“多维度构建创新化、网络化、数字化的生态”和“推进工业数据共享流通和潜能释放的治理体系”。我国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应从完善相关政策保障机制、推动数字化技术规划与标准建设、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优化数字技术人才结构、高质量建设赋能平台、建设协同创新生态
    优先出版日期:  2024-04-09 , DOI:
    摘要:
    建设高质量的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本文在分析全球典型自贸区代表模式和制度特征的基础上,系统性总结中国自贸试验区的总体深化特征与趋势,以及各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差异,明确中国在自贸试验区建设改革中应发挥的使命。通过分析发现,中国自贸试验区发展存在四大主要问题,包括全球复杂局势带来的新挑战、自贸试验区建设侧重偏差、制度创新的立法保障缺位、高水平开放支撑动力不足,后续针对性提出了更好发挥自贸试验区作为高水平开放基点的制度创新对策,期望借此契机完善全国自贸试验区内部联动机制,尽快消除国内外经贸规则差异,为我国加快高质量自贸试验区的建设、加速高水平开放的实现,提供有益的经验启示。
    优先出版日期:  2024-04-08 , DOI:
    摘要:
    近年来自然灾害、极端天气、瘟疫等突发事件不断侵蚀着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为有效应对危机并迅速复原,城市如何增强其韧性实现可持续发展已变得越来越迫切。本文基于制度逻辑理论,采用NCA与QCA方法对170个地级以上城市进行定性比较分析,从整体视角探索技术、组织、环境前因条件对城市韧性的复杂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单个前因条件并不构成高城市韧性产生的必要条件,也不构成高城市韧性产生的充分条件。(2)技术、组织、环境联动匹配,形成了城市韧性的多样化组态形式,具有明显的“殊途同归”特点。具体表现为市场主导模式、社区与市场双轮驱动模式、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模式、政府与市场双轮驱动模式。(3)不同时段的高城市韧性组态并不完全相同,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进步发生变化,但是以高水平数字基础设施及高产业融合度为核心条件的模式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研究结论从组态视角为城市提高其韧性提供了决策依据,弥补了传统定量分析对该问题解释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城市韧性及制度逻辑理论。
    优先出版日期:  2024-04-08 , DOI:
    摘要:
    企业工业互联网标准化能力对于提高研发强度和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标准资源编排的视角出发,基于工业互联网标准文本数据,以工业互联网领域310家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分别考察了标准化能力对于企业数字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标准文本的不同特反映出了企业标准化资源结构化、能力化和杠杆化阶段的不同特征,进而从资源编排的视角发现了企业标准化能力对于数字创新水平的正向影响作用。在作用机制上,企业工业互联网标准化提高了企业研发强度与资源配置效率,从而促进了数字创新绩效的提升。本文揭示了企业工业互联网标准化能力建设助推企业提质增效、创新发展的机制,为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和推动中国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启发与参考。
    优先出版日期:  2024-04-08 , DOI:
    摘要:
    在日益动态复杂不确定模糊的环境下,能否开发和实施非连续创新越来越事关企业生死存亡。然而,目前文献对企业非连续创新的研究多停留在理论探讨层面,对企业如何培育和顺利实现非连续创新还缺乏系统的考察。基于高阶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本文从CEO建议寻求出发,探索CEO内部和外部两种建议寻求行为对企业非连续创新的影响,并重点引入关系学习作为中介来揭示CEO建议寻求对企业非连续创新的具体影响路径,并深入剖析公司创业导向对不同来源的CEO建议寻求作用路径的影响效应,继而构建企业非连续创新的过程机制模型。通过对289位CEO的问卷调研与深入分析,发现:CEO内部建议寻求和外部建议寻求均是企业非连续创新的关键驱动因素;关系学习在CEO两种来源的建议寻求与企业非连续创新的关系中存在着部分中介作用;公司创业导向正向调节了关系学习在CEO内部建议寻求与企业非连续创新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深刻理解企业非连续创新的发生机制,CEO建议寻求利用,关系学习能力优化以及公司创业导向打造均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优先出版日期:  2024-04-08 , DOI:
    摘要:
    U型(或倒U型)关系揭示了变量之间先减后增(或先增后减)的变化规律,体现了“物极必反”、“过犹不及”等深刻的管理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但当前管理学研究在U型关系构建和检验方面存在不足。本文在系统阐述国内外管理学U型关系研究进展基础上,提出自变量影响因变量的两种不同作用机制是U型关系构建的核心,并在此基础上归纳了U型关系主效应的三种构建方法和相应的构建步骤,总结了主效应检验六步骤和调节效应检验三步骤。本文整合归纳了U型关系构建和检验的原理、程序和方法,有助于提高管理学研究质量。
    优先出版日期:  2024-01-22 , DOI:
    摘要:
    以2016-2020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政府补助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上市公司技术创新的激励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政府补助具有技术创新投入效应和技术创新产出效应,事后补助更能激发高质量的技术创新产出;政府补助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促进技术创新投入,通过促进合作研发提高技术创新产出。扩展研究表明,上市公司自身知识吸收能力越强,政府补助对上市公司的合作研发意愿、合作研发数量以及合作研发质量的促进作用越显著;上市公司所在省份高校资源越丰富,上市公司所在地设有创新型产业集群,政府补助对上市公司的合作研发数量和质量的促进作用越显著。根据实证结论,提出优化和有效利用政府补助政策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上市公司技术创新的对策建议。
    优先出版日期:  2023-12-26 , DOI:
    摘要:
    绿色金融政策作为桥接金融与环境的重要纽带,是促进绿色创新、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本文采用2007—2020年中国935家制造业企业的数据,基于双重差分模型(DID)检验2012年《绿色信贷指引》政策实施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产权性质和区域视角展开异质性分析。研究表明:①《绿色信贷指引》实施后,得益于融资约束的缓解,清洁型制造业企业绿色创新活动更加积极;② 绿色信贷政策更能刺激创新含量低、回报周期短、风险较小且能反映绿色创新数量的绿色实用性专利数量的增加,但对制造业企业绿色创新质量增加作用不明显;③ 绿色信贷政策显著地增进西部地区企业创新数量的提升,对东部地区企业创新质量的激励作用较强,绿色信贷政策实施更能缓解国有企业的融资约束,进而带来更明显的绿色技术创新。最后,本文针对绿色金融如何更好的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优先出版日期:  2023-09-27 , DOI:
    摘要:
    ESG不仅与中国经济绿色转型要求高度契合,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抓手。在此背景下,探究良好的ESG表现是否能够促进企业创新,对推动企业及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利用2009-2020年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探究ESG表现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并分析绿色金融改革对二者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良好的ESG表现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创新,绿色金融改革能够增强良好ESG表现对企业创新的促进效应。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良好的ESG表现能够降低融资成本、减小财务风险以及缓解代理问题,进而有效促进企业创新。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高、法制环境较差以及环境敏感性较低的企业中,良好ESG表现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强。进一步研究发现,良好ESG表现不仅可以增加企业创新产出,还可以优化民营企业创新结构、提高民营企业创新效率。经济后果检验结果表明,良好的ESG表现能够通过促进企业创新,进而提升企业价值。研究结论揭示了ESG表现驱动企业创新的具体效应和途径,为我国持续推进ESG建设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提供经验证据和政策参考。
    优先出版日期:  2023-09-14 , DOI:
    摘要:
    在行业和地区之间,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存在不均衡。本文通过构建智能化企业和非智能化企业的两部门模型,探究人工智能对企业研发价值的影响进而促进生产要素的再配置。研究发现:同一行业中,人工智能将提高智能化企业研发价值,淘汰落后产能,促进智能化企业转型升级。在不同行业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提高智能化企业生产效率,但由于价格效应和需求效应,非智能化企业获益更多,转型升级将被阻断。政府补贴政策将促进智能化企业向资本密集型方向发展,非智能化部门向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当两部门企业均实现智能化生产后,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两部门劳动收入份额和资本收入份额将趋于相同数值,社会将进入智能化均衡发展阶段。
    优先出版日期:  2023-07-11 , DOI:
    摘要:
    随着国际市场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格局的形成,民营企业在市场经济角逐中如何聚焦主业经营、培育核心竞争力和实现高质量发展,俨然成为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沪深A股2013-2021年非金融类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考察了“逆向混改”对民营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影响及其作用路径。研究发现:(1)“逆向混改”能显著抑制民营企业多元化经营,这一结论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仍旧成立。(2)“逆向混改”通过降低外部交易成本和缓解代理问题削弱民营企业多元扩张的动机,从而倒逼其合理配置自身资源,剥离低效、非主业业务。(3)在实业类国有资本、央企国有股参股民营企业时,“逆向混改”对民营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抑制作用更显著。(4)“逆向混改”在抑制民营企业盲目多元扩张的同时,亦能促进民营企业回归主业经营,增加研发投入与提升创新产出。本研究为民营企业聚焦主业经营、培育主业核心竞争力和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证据。
    优先出版日期:  2023-07-11 , DOI:
    摘要:
    数字经济时代,制造企业作为实体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不断受到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的影响,数字化成为制造企业应对挑战和获取竞争优势所不可或缺的重要路径,有效识别数字化能力维度并测量对推动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为了探索制造企业数字化能力的结构维度,并开发数字化能力的测量量表,首先,采用扎根理论方法识别出以数字化战略能力、数字化资源支持能力、数字化协同能力、数字化分析能力以及数字化学习能力为主要范畴的数字化能力维度模型;其次,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扎根理论分析,编制数字化能力测度的初始量表;最后,通过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分析,确定数字化能力的一阶五因素最优测量结构,从而开发出数字化能力测量量表。研究有助于更为深入地揭示制造企业数字化能力的本质构成,为数字化能力的实证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优先出版日期:  2023-05-30 , DOI:
    摘要:
    商业信用融资作为一种非正式融资渠道,是企业直接融资和短期融资的重要来源,对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2007-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效果及其潜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促进了商业信用融资,且这一促进效应在行业竞争度更高、产权性质为非国有以及信贷可得性较低的企业中更为明显。影响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提升产品市场的竞争力、降低供应商集中度、改善信息环境等渠道促进商业信用融资。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程度的提高还会有助于企业获取期限较长的商业信用融资。最后,经济后果检验发现,数字化转型所带来的商业信用融资效果显著地提高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上述结果意味着,加快数字化转型是企业适应新发展阶段转型升级阵痛,促进企业融资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优先出版日期:  2023-05-09 , DOI:
    摘要:
    过去20年来不平等的加剧是各国家经济政策制定者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技术进步被大多数学者认为是影响收入不平等的关键。本文通过Meta分析方法对14篇关于技术对收入不平等影响的实证研究进行编码统计,得到222个影响估计量,并对各文献中技术和收入不平等的衡量方法、数据来源、模型设定、控制变量进行分类编码,研究技术对收入不平等总的平均效应以及不同文献之间的异质性。研究发现,考虑了文献的异质性后技术进步是显著加剧收入不平等的,在这一研究领域存在明显的正向发表偏倚。偏向型技术进步相较于其他类型技术对收入不平等的加剧作用更大;高低技能工人收入差衡量收入不平等得到的结果更大;数据集的年份越近,反映的技术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越小。
    优先出版日期:  2023-05-06 , DOI:
    摘要:
    近年来国家公共科研基金项目等政府财政投入在推动中国基础研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使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数据与工科I区期刊论文发表数据进行匹配,本文研究项目资助对基础科学研究质量的影响,并从团队合作创新的视角探讨了其中的作用机制和异质性效应。研究发现:项目资助可以提升基础科学研究的质量,且这种效应呈“倒U”型特征;项目资助有助于扩大科研团队合作的人员规模、促进跨机构合作创新、促进学科内纵深合作和更大规模的跨学科合作,进而提升了基础研究质量。
    优先出版日期:  2023-04-17 , DOI:
    摘要:
    为探寻如何在引进发展模式下获得更好的产业发展效果,提出引进培育能力概念,并基于此概念构建产业引进发展绩效与引进培育能力之间的关系模型,以探讨新兴产业的绩效与培育能力之间的关联性,并以我国高铁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2011—2020年)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和对比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同样是采用引进培育的方式,不同的产业在发展绩效和引进培育能力上存在有显著的异质性,且在融资能力、经济绩效、国际市场、再创新能力、海外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普遍较弱的现象。此外,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新兴产业应重视的能力和绩效的培育也有不同的要求,例如:对良好发展阶段的产业(如高铁产业),要进一步提升市场绩效,则需要增强系统化能力,同时,要提高发展绩效,则需要提升整合转化能力;对一般发展阶段的产业(如新能源汽车产业),要进一步提升市场绩效,则需要增强要素集聚能力,同时,要提高发展绩效,则需要提升融资能力,等等。最后,还发现引进模式下新兴产业是否能够取得成功跨越赶超的效果,关键在于引进之后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环节、对内生创新能力的塑造和提升、全产业链的同步创新升级等。
    优先出版日期:  2023-03-15 , DOI:
    摘要:
    当前全球分工体系进入加速重构期,如何利用新一代数字技术实现中国出口贸易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推动国内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要义。文章基于2012-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出口技术复杂度,利用熵权TOPSIS测度省级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深度剖析数字经济对我国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和内在机理。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我国出口技术升级;此种提升效果在东部地区最为明显,但对西部地区出口质量有负向抑制作用。从影响机制来看,数字经济通过促进知识溢出、加快市场化进程实现出口技术升级;但数字经济的发展反而引致劳动降级,阻碍了出口技术升级;从产业转型升级来看,数字经济通过产业结构高级化加快出口产品技术升级,但并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影响路径并不明显。进一步地检验表明,数字经济对出口技术升级的提升效果在中低技术行业中更为突出。文章结论为探明以数字经济引领贸易创新发展、提升中国外贸的国际竞争力提供了数据支撑及分析视角,为探索数字经济背景下提高中国高质量外循环发展质量提供新思路。
    优先出版日期:  2023-03-07 , DOI:
    摘要:
    在脱贫攻坚全面胜利、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新型集体经济受到了更加广泛的关注。现有研究主要涉及其生产效率、组织方式、公共参与等生产流通过程,而对分配机制关注较少。“分配”是新型集体经济发展的末端,也是切实影响农民收入与获得感的前端,对调动农户积极性、促进合作社永续发展具有关键作用。本文重点关注新型集体经济及其分配机制对农民收入和获得感的影响,基于对集体经济发展历程的梳理和对四川省青神县百家池村的案例分析,本文得出如下结论:新型集体经济的发展对于村民收入增长和获得感提升都有明显作用,而这种作用的发挥依赖于一个可持续而激励相容的分配机制,在恰当的分配机制下,新型集体经济有助于推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
    优先出版日期:  2023-02-28 , DOI:
    摘要: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驱使下,地方政府之间的政策互动呈现出“为创新而竞争”的新内涵和新特征。本文基于258个地级市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门限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考察了地方政府创新扶持政策的本地影响及其空间效应。研究发现:(1)就本地效应而言,创新扶持政策对本地创新水平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倒U型关系,就目前而言,政策激励总体上是有效的。与此同时,创新政策的本地效应随着地方财政规模的扩大而增强,表现出显著的门槛特征。(2)就空间效应而言,本文为区域创新竞争提供了实证依据,也发现区域创新竞争的空间效应同样表现出低强度时促进、高强度时抑制的倒U型特征,但这一空间效应在中西部城市中并不明显;(3)对创新质量的异质性检验显示,区域创新竞赛更容易激励低水平的创新活动,加剧了区域创新发展中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本文的研究对于推动地区之间形成良好的创新“竞合局面”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意义。
    优先出版日期:  2023-02-28 , DOI:
    摘要:
    伴随着普惠金融的发展与银行网点的扩张,企业“融资难”与“融资贵”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然而信贷资金“脱实向虚”的问题也成为了各界关注的焦点。利用2011-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及企业与银行地理坐标数据,计算得出银企距离指标,分析银企距离缩短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比例的影响。研究发现:银企距离缩短提升了企业金融资产配置比例;需求侧来看,长期信贷占比的增加降低了企业金融资产配置比例;供给侧来看,银企距离的缩短增强了关联银行产品承销动机下企业金融资产配置比例。同时,宽松货币政策强化了上述影响。文章分析结论有利于提升普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效率,避免实体企业过度金融化,同时避免信贷资金回流金融体系造成的系统金融风险发生。
    优先出版日期:  2022-12-29 , DOI:
    摘要:
    绿色技术创新是否能提升企业价值,关系到企业持续投入的动机。但由于其微观机理尚没有得到学术界的充分重视,难以实现“有意义的创新”(Meaningful Innovation)。“有意义”的绿色技术创新必定带领企业技术进步,进而实现企业价值提升。进一步本文发现这一价值创造机制与企业治理主体的特征有关。其中,高管自恋程度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决策的冒进程度,“国家队”持股比例意味着企业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且关系企业技术创新的目标方向及市场对企业技术回报的信心。因此,将二者共同放入绿色技术-意义创新-创新价值的模型中,探索其对价值创造机制的双重调节作用。以618家在2015-2019年内持续有研发活动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个体-时间双向固定效应面板OLS模型分析发现:企业绿色技术创新通过企业技术进步促进了企业价值,即绿色技术意义创新会提升企业价值。进一步,企业高管自恋和“国家队“持股比例共同调节企业绿色意义创新的中介作用,同时,企业抗风险能力有助于企业技术进步对企业价值的贡献。最后,就绿色创新理论与企业治理进行了讨论,希望对我国刚起步的“意义创新”研究有所贡献。
    优先出版日期:  2022-07-19 , DOI:
    摘要: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来,我国南北经济差距现象逐渐受到关注,本文首先从在营企业注册资本额和企业新增吸收资本总额两个指标分析了我国南北经济差距的主要表现:南北差距持续拉大,且以2013年为界呈现两阶段特征。基于此,本文采用2002-2019年中国28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从供给侧视角分析企业投资对全国、北方及南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探讨企业投资是否是拉大我国南北经济差距的重要因素,并通过构建面板门槛回归模型,进一步探究在对外开放和政府干预条件下企业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投资对南北方地区经济增长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对南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远高于北方地区,加之南方地区企业获取的投资额远高于北方地区,故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2)以2013年为界,不论是南北方地区企业投资的经济效应均会逐渐减弱,但企业投资对南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始终高于北方地区。(3)无论是北方地区还是南方地区,企业投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均会随着对外开放的提高而减弱;(4)就北方地区而言,企业投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效应随着政府干预的降低而增强,而对于南方地区则不存在明显的门槛效应。整体上看,企业投资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我国的南北经济差距,且南北方企业投资领域的差异导致的新旧动能转化的差异,存在进一步拉大我国南北经济差距的可能。
    优先出版日期:  2022-06-24 , DOI:
    摘要:
    综合利用指数模型法、DEA模型、空间计量模型等实证检验国家中心城市自身创新能力及区域辐射效果。结果显示:国家中心城市绝大多数创新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对其所在城市群具有显著领先优势。北京、重庆、成都及近几年西安达到了创新投入产出的相对最优效率,但上海、广州、天津、武汉、郑州则因创新人才过度聚集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强等原因面临创新发展“不充分”问题。绝大多数国家中心城市对所在城市群产生了积极的创新引领效果,但西安对所在关中城市群空吸效应大于反哺效应可能引发创新区域“不平衡”问题。据此,将国家中心城市大致划分为成熟型(北京、上海、广州)、成长型(西安、武汉、成都、郑州)和“双核”趋弱型(天津和重庆)。
    快速检索
    过刊检索
    全选反选导出
    显示模式:
    2021,40(9):172-180, DOI:
    [摘要] (1041) [HTML] (0) [PDF 1.57 M] (5549)
    摘要:
    近年来二氧化碳排放持续快速增长,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不争事实。国际社会为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积极努力,截至2020年底,全球已有40余个国家和经济体正式宣布了碳中和目标。我国化石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持续增长,占全球比重逐步升高,为提升发展质量,彰显大国责任,需要积极科学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同时,双碳发展将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重要深远影响,能源结构、产业布局将发生深刻调整。面对重大机遇挑战,应以战略性思维统筹推进双碳工作,找准发力点,分阶段稳步实施,努力实现经济社会高质低碳创新发展。
    2005,24(6):42-45, DOI:
    [摘要] (355) [HTML] (0) [PDF 152.74 K] (5083)
    摘要:
    加入WTO之后,走跨国经营经营之路成为我国广大中小企业的必然选择。本在论述了跨国经营过程中单个游离中小企业容易受到资源、成本、创新能力、品牌等的制约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集群”式对外投资应成为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新途径,并进一步论述了这一投资方式所具有的独特优势。最后对促进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式对外投资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2010,29(12):107-112, DOI:
    [摘要] (3663) [HTML] (0) [PDF 293.63 K] (5048)
    摘要:
    本文基于1997-2008年中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城乡居民收入数据的研究表明, 各地区城乡收入差距沿东、中、西部递增。养老、医疗等转移支付收入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表明, 转移支付收入并未起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 其对城乡收入的贡献沿东、中、西部递减。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分析结果表明, 除西藏外, 其他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借鉴市场化指数的方法, 构建了城乡收入差距的地区公平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呈区域性特点。基于面板数据的研究表明,经济发展、财政偏向是城乡收入差距
    2010,29(12):1-6, DOI:
    [摘要] (4244) [HTML] (0) [PDF 509.37 K] (4600)
    摘要: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首先需要新兴技术的支撑, 而新兴技术从形成到商业化都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本文分析了新兴技术商业化中各个阶段的影响因素, 阐述了政府政策的作用, 提出政府在新兴技术商业化的不同阶段为有效促使新兴技术尽快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演化应采取的政策。
    2010,29(12):32-35, DOI:
    [摘要] (3146) [HTML] (0) [PDF 173.59 K] (4260)
    摘要:
    本文对在我国创业板上市的前50只股票的IPO抑价现象进行实证研究, 发现创业板市场存在着严重的IPO抑价现象。然后, 利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检验出创业板IPO抑价不是来源于一级市场的故意抑价, 可能来源于二级市场的错误定价。
    2021,40(11):46-61, DOI:
    [摘要] (341) [HTML] (0) [PDF 17.71 M] (4162)
    摘要:
    基于数字经济理论内涵构建中国省际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测度,并采用Kernel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及分解方法揭示数字经济发展的分布动态、区域差异及来源,利用变异系数和空间计量模型检验数字经济发展的σ收敛和β收敛特征。研究发现:2011-2018年,中国区域数字经济总体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四大板块数字经济发展差异显著,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空间分布呈非均衡性和渐进演进态势,空间集聚特征明显;除东北部外,全国和其他区域数字经济发展不存在明显的σ收敛;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趋势,且发展水平较低的西部和东北部具有较高的收敛速度;地区数字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存在趋同,但收敛速度不同步。
    2006,25(4):75, DOI:
    [摘要] (429) [HTML] (0) [PDF 181.25 K] (3928)
    摘要:
    2004年10月美国COSO委员会在其1992年发布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基础上,吸收各方面风险管理研究成果,颁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框架》(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Framework),旨在为各国的企业风险管理提供一个统一术语与概念体系的全面的应用指南。本文首先回顾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产生及其贡献与不足,其次阐述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最后比较分析了《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与《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联系与区别,以期对理解、掌握和运用《企业风险管理框架》有所裨益。
    2010,29(12):28-31, DOI:
    [摘要] (3327) [HTML] (0) [PDF 282.18 K] (3687)
    摘要:
    本文基于大学衍生企业的形成和发展机制, 识别出大学衍生企业绩效的具体影响因素, 然后以武汉地区高校衍生企业的问卷调研为样本进行Logitstic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对大学衍生企业绩效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因素包括是否引入代理企业家、外部环境对衍生企业的支持力度以及母体大学对衍生企业的支持方式, 而技术的领先性、技术发明人的产业经验和其在企业中角色的影响并不显著。
    2005,24(12):93-95, DOI:
    [摘要] (329) [HTML] (0) [PDF 99.56 K] (3605)
    摘要:
    KPI理论提出比较早,其在国内的应用比较成熟;而BSC理论提出相对要晚,是一套更为先进的理论,其在国内的应用并不成熟。如何将成熟的KPI方法和先进的BSC理论结合并有效应用于管理实践,是企业十分关心的问题。为给企业提供解决此问题的参考,本文从理论分析着手,提出了以BSC理论为基础的KPI绩效管理指标体系设计方法,并以作者亲历的案例对设计方法的应用进行说明。
    2009,28(12):83-87, DOI:
    [摘要] (712) [HTML] (0) [PDF 313.85 K] (3545)
    摘要:
    本文以发生于2000—2007年的36起我国上市公司跨国并购事件为样本,运用单一指标法和综合指标法,实证检验了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财务绩效。基于单一指标法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跨国并购后,其盈利能力有所下降;基于综合指标法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跨国并购后,虽然其短期综合绩效未能得到改善,但并购后2~3年的综合绩效有一定提高,但绩效改善并不显著。分行业的检验结果表明,我国机械行业上市公司跨国并购后的财务绩效要好于信息业和家电业的企业。
    2010,29(12):7-11, DOI:
    [摘要] (3899) [HTML] (0) [PDF 200.87 K] (3519)
    摘要: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仍是战略性新兴技术的产业化实现, 这有赖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系统的形成与发展。而构造知识基础与建设技术体系是构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系统的两个重要基础。构造知识基础应关注其与研究人员的匹配, 建设技术体系应包括发展选择与识别技术的能力、组织和协调能力、技术的市场应用能力和政府强有力的扶持这四方面的能力。
    2009,28(9):115-119, DOI:
    [摘要] (651) [HTML] (0) [PDF 214.52 K] (3194)
    摘要:
    本文基于企业文化特征和领导力本质的深入分析,系统研究了组织变革与企业文化、领导力的关系,明确了"群领导力"的内涵,构建了群领导力作用模型,并剖析了组织变革导向和文化变革导向群领导力的作用机制.
    2010,29(12):95-101, DOI:
    [摘要] (2657) [HTML] (0) [PDF 349.20 K] (2925)
    摘要:
    本文通过将MonteCarlo模拟理论、结构方程模型理论和三阶段DEA模型理论相结合, 选取效率评估指标和环境变量指标, 测算了剔除环境变量和随机误差项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后的我国20家信托公司2004-2008年经营的真实效率。结果显示: 我国金融信托业的真实效率不仅主要受配置效率的影响, 还受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项的影响, 从而验证了环境变量和随机误差对我国金融信托公司经营的真实效率的测算结果存在较大影响的假设。
    2009,28(10):80-86, DOI:
    [摘要] (889) [HTML] (0) [PDF 451.33 K] (2917)
    摘要:
    网络中的虚拟社区是现代舆论传播最为自由的空间,良好的社区交流利于舆论的有序发展,反之,如果社区中出现欺诈或不文明情况时,将严重影响网络舆论的有效发展。因此对网络虚拟社区进行有效管理对国家经济政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而要对网络虚拟社区进行有效的管理,首先必须了解网络虚拟社区中人员交流的特征。本文采用网络挖掘和社会网络分析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虚拟社区的典型形式之一———网络论坛中的社区模式及成员间交流的特征进行了凝聚子群分析,并对划分出的子群进行凝聚性检验。得出结论:网络论坛中成员间通过交流形成不同的虚
    2008,27(6):21-27, DOI:
    [摘要] (272) [HTML] (0) [PDF 551.39 K] (2914)
    摘要:
    通过对领导学经典理论进行回顾和梳理,探索了领导学理论演进的趋势和脉络,指出传统领导理论到领导力理论的演进过程是研究者透过领导现象关注领导环境进而关注领导实质(变革和愿景)的过程.在对大量文献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建构了领导力研究框架,指出了理论研究的三个方向:基于认知和学习的领导愿景、影响变革难度的组织和社会文化环境、决定领导愿景实现程度的团队领导结构.最后提出了创业领导力的概念并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2010,29(12):113-116, DOI:
    [摘要] (2510) [HTML] (0) [PDF 160.69 K] (2861)
    摘要:
    本文运用制度分析方法研究了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制度障碍,指出农民缺乏财产性收入并不是因为农民家庭没有财产,而是因为农民家庭所拥有的财产缺乏合法所有权制度的保障,这使得农民家庭拥有的资源是一种僵化资产,无法转化为能够带来价值增值的资本。因此,解决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问题的关键是建立起一种能够将农民拥有的资产转化为资本的所有权制度。
    2006,25(5):35, DOI:
    [摘要] (214) [HTML] (0) [PDF 211.75 K] (2832)
    摘要: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正确解决产业提升及产业选择问题,对未来经济发展影响深远。改革开放以后,由于温州体制机制的先发优势,温州人的创业精神得到激发,温州三次产业发生了重大演变,从农业为主导经济迅速上升为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并步入后工业化阶段。三次产业内部结构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表现为工业经济继续成为对温州国民经济贡献最大的产业,行业结构不断改善,品牌经营迅速兴起,农业产业化进程稳步推进,第三产业得到明显提升,产业结构在全省处于领先位置。但是经分析研究,温州产业结构也出现不可回避的问题,如高增长行业的地位不突出和
    2010,29(12):117-121, DOI:
    [摘要] (2767) [HTML] (0) [PDF 201.90 K] (2795)
    摘要:
    本文以现有理论研究为基础,首先构建了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然后运用基于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的指标综合权重设计方法,建立了企业信息化指数综合评价模型,最后通过实证研究确定了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并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2006,25(8):76, DOI:
    [摘要] (441) [HTML] (0) [PDF 181.75 K] (2776)
    摘要:
    由于市场竞争、优胜劣汰机制的作用,使企业面临的风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严峻。为了使企业在重重风险中立于不败之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建立一套可行的企业财务预警系统,以便有效地控制企业风险。本文着重从财务分析学的角度探讨了几种基于财务比率因素的财务预警系统管理的模型预警方法。
    快速检索
    过刊检索
    全选反选导出
    显示模式:
    2010,29(12):74-76, DOI:
    [摘要] (4313) [HTML] (0) [PDF 179.70 K] (2129)
    摘要:
    本文运用改进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索洛增长速度方程, 对1985-2008 年河南省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表明, 1985-2008 年河南省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6.47%, 仅次于物资投入的贡献率, 而劳动投入和土地的贡献率却很小; 从经济增长发展阶段来看,“十五”期间河南省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 达到55.08%, 但没有呈现规律性的增长态势。
    2010,29(12):1-6, DOI:
    [摘要] (4244) [HTML] (0) [PDF 509.37 K] (4600)
    摘要: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首先需要新兴技术的支撑, 而新兴技术从形成到商业化都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本文分析了新兴技术商业化中各个阶段的影响因素, 阐述了政府政策的作用, 提出政府在新兴技术商业化的不同阶段为有效促使新兴技术尽快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演化应采取的政策。
    2017,36(12):1-10, DOI:
    摘要:
    系统回顾了目前各国的创新范式及其不足,结合企业最佳创新实践,首次提出“整合式创新”这一基于东方智慧的全新创新范式,阐述了其定义和概念框架,论述了其内涵,并总结了理论贡献和政策启示。整合式创新是战略视野驱动下的创新范式,是战略创新、协同创新、全面创新和开放创新的综合体,体现了中国情境和东方文化的智慧。整合式创新的四个核心要素即“战略”“全面”“开放”与“协同”相互联系、有机统一。整合式创新是顺应人类文明进化、全球和平与可持续发展时代背景的,满足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管理需求和支撑科技强国战略实施的原创性理论范式,也是促进我国企业构建全球创新领导力的实战思维。
    2010,29(12):7-11, DOI:
    [摘要] (3899) [HTML] (0) [PDF 200.87 K] (3520)
    摘要: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仍是战略性新兴技术的产业化实现, 这有赖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系统的形成与发展。而构造知识基础与建设技术体系是构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系统的两个重要基础。构造知识基础应关注其与研究人员的匹配, 建设技术体系应包括发展选择与识别技术的能力、组织和协调能力、技术的市场应用能力和政府强有力的扶持这四方面的能力。
    2010,29(12):107-112, DOI:
    [摘要] (3663) [HTML] (0) [PDF 293.63 K] (5048)
    摘要:
    本文基于1997-2008年中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城乡居民收入数据的研究表明, 各地区城乡收入差距沿东、中、西部递增。养老、医疗等转移支付收入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表明, 转移支付收入并未起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 其对城乡收入的贡献沿东、中、西部递减。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分析结果表明, 除西藏外, 其他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借鉴市场化指数的方法, 构建了城乡收入差距的地区公平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呈区域性特点。基于面板数据的研究表明,经济发展、财政偏向是城乡收入差距
    2010,29(12):62-67, DOI:
    [摘要] (3574) [HTML] (0) [PDF 433.72 K] (2324)
    摘要:
    本文结合STIRPAT扩展模型, 依据一次能源消耗数据测算了1990-2006 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碳排放量, 并对潜在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中国省域二氧化碳排放呈现出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 其中能源强度、人口增长率、经济发展水平是区域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子, 而城市化水平与区域碳排放未表现出明显的相关特征。同时, 省域二氧化碳排放存在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并存的现象。而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 这种现象是系统过程的作用结果。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及经济结构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在空间上存在耦合现象
    2010,29(12):68-73, DOI:
    [摘要] (3499) [HTML] (0) [PDF 665.20 K] (2381)
    摘要:
    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模式, 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根本共同点在于均需要提高广义资源生产率( 生态效率) , 不同点在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突破点等不同。本文基于资源产出率的理论分析、情景分析和实证研究, 探讨了通过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碳减排的途径。本文认为, 通过提高资源生产率来提高碳生产率是可行的, 其效果是资源效率效应和资源结构效应的叠加, 可以此表征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相互关系。最后, 我国1990-2005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
    2010,29(12):49-53, DOI:
    [摘要] (3479) [HTML] (0) [PDF 227.51 K] (2175)
    摘要:
    本文从发展中国家整体与中国个体两个层面, 对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和母国技术进步的关系的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 从理论和实证方面分别对对外直接投资影响母国技术进步的动力、机理及效应进行了归纳。最后, 提出一个有关对外直接投资影响母国技术进步的分析框架。
    2010,29(12):36-40, DOI:
    [摘要] (3382) [HTML] (0) [PDF 381.80 K] (2226)
    摘要:
    本文基于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发展的现状, 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方法、评价指标进行了系统分析, 选择显示性优势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这3个指标, 利用出口数据评价方法, 对我国整体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 对我国整体产业及主要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显示: 我国农业原材料出口产品的比较优势较弱, 而出口制成品的比较优势很强; 但从整体上看, 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还较低。
    1996,15(5), DOI:
    摘要:
    赵经彻,男,汉族,1936年9月出生于安徽省肥东县,合肥工业大学毕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克州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1957年8月到1980年7月在枣庄矿务局陶庄煤矿历任技术员、工程师、总工程师;1980年7月至1985年6月在克州矿务局兴隆庄煤矿任总工程师兼第一副矿长、矿长;1985年6月至1991年4月任克州矿务局副局长;1991年4月至1995年12月任克州矿务局局长。他是中国煤炭工业优秀企业家、济宁市工业优秀企业家、山东省重教育人企业家.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现代化管理创新成果一
    2010,29(12):28-31, DOI:
    [摘要] (3327) [HTML] (0) [PDF 282.18 K] (3687)
    摘要:
    本文基于大学衍生企业的形成和发展机制, 识别出大学衍生企业绩效的具体影响因素, 然后以武汉地区高校衍生企业的问卷调研为样本进行Logitstic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对大学衍生企业绩效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因素包括是否引入代理企业家、外部环境对衍生企业的支持力度以及母体大学对衍生企业的支持方式, 而技术的领先性、技术发明人的产业经验和其在企业中角色的影响并不显著。
    2010,29(12):77-84, DOI:
    [摘要] (3316) [HTML] (0) [PDF 416.28 K] (1992)
    摘要:
    本文基于扩展的Kaya恒等式, 应用对数平均Divisia指数法, 建立了碳排放因素分解模型, 定量分析了1999-2008年内蒙古的经济产出规模、人口规模、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及能源强度等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 经济产出规模对内蒙古该阶段的能源消费碳排放的贡献率最大, 达到89.22%, 其他影响因素按贡献率绝对值的大小排序依次是产业结构( 17.01%) 、能源强度( - 6.71%) 、人口规模( 2.78%) 、能源结构( - 2.30%) 。因此, 目前内蒙古节能减排的重点在于提高能源
    2010,29(12):32-35, DOI:
    [摘要] (3146) [HTML] (0) [PDF 173.59 K] (4260)
    摘要:
    本文对在我国创业板上市的前50只股票的IPO抑价现象进行实证研究, 发现创业板市场存在着严重的IPO抑价现象。然后, 利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检验出创业板IPO抑价不是来源于一级市场的故意抑价, 可能来源于二级市场的错误定价。
    2017,36(12):11-22, DOI:
    摘要:
    利用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中重污染企业的数据,实证分析了地方政府的环境规制强度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以及地方官员的晋升压力对这种影响的作用效应,并考察了不同所有制企业、有或无政治联系的民营企业在上述影响和效应上的差异,以及转变晋升考核机制的影响。结果显示:地方政府提高环境规制强度能够促进污染企业增加研发投资;地方政府的环境规制强度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受到地方官员晋升压力的制约,即较高的晋升压力会削弱地方政府的环境规制强度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上述影响在民营企业尤其是无政治联系的民营企业中更为显著。最后指出,在官员考核指标中加入环境质量等要素、建立综合考核机制,能够有效抑制官员晋升压力的负面作用。
    2010,29(12):122-126, DOI:
    [摘要] (2998) [HTML] (0) [PDF 208.02 K] (1752)
    摘要:
    物流服务商提高生鲜农产品的保鲜努力水平会对零售商的利润产生重要影响。一般的物流合同不能有效鼓励物流服务商提高生鲜农产品的保鲜努力水平。为此,本文建立了一种成本分担与收入共享合同。该合同在不损害物流服务商利益的前提下, 使物流服务商提高保鲜努力水平;同时,零售商分担部分保鲜努力成本,并分享部分销售收入给物流服务商。研究结果表明,这一合同可形成一种有效的内在激励机制,提高物流服务商对生鲜农产品的保鲜努力水平,最终实现系统利润的最大化、双方的共赢。
    快速检索
    过刊检索
    全选反选导出
    显示模式:
    2009,28(6), DOI:
    摘要:
    本文利用1995--2005年我国GDP、能源消费和资源税样本数据,通过构建基于面板数据的计量模型,分析了征收碳税对我国28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与收入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征收碳税能够提高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经济规模,同时对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具有抑制作用,但扩大了大部分地区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的收入分配差距。这说明,现阶段我国应该分地区、分税率进行碳税征收,以使我国大部分地区在保持经济增长和体现社会公平的前提下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2005,24(9):19-22, DOI:
    摘要:
    产业共性技术为多项其它技术提供基础,具有宽广的应用范围和众多的技术使用者,由此决定了产业共性技术的供给存在双重失灵:市场失灵和组织失灵。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政府在共性技术供给过程中要同时解决市场失灵和组织失灵的问题。
    2006,25(2):85-88, DOI:
    摘要:
    生物质能技术在我国已经有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对于以生物质秸秆为主要生产原料的企业而言,其产品的成本受生物质秸秆收集成本的影响很大,控制生物质秸秆的收集成本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是企业所必须要加以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应用定积分微元分析法,对给定环境下生物质秸秆的收集成本的计算进行了推导,建立了数学模型。最后,本文考察了在山东省应用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Biomass Gasification and Power Generation,缩写BGPG)的收集成本情况。
    2009,28(1):104-108, DOI:
    摘要:
    通过分析国内外有关嵌入性理论的原始研究文献,对嵌入性理论的发展脉络、分析框架和层次结构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理论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2006,25(5):74-77, DOI:
    摘要:
    论文建立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讨论了评价方法。对2004年全国各省份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总体评价和分析,并且对各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在1998-2004年间的发展变化趋势又进行了动态比较分析。
    2005,24(5):9-11, DOI:
    摘要:
    本文利用协整理论考察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技术进步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技术进步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在短期,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进步互为因果,从长期看,外商直接投资也构成了我国技术进步的原因。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的技术进步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2004,23(1):62-63, DOI:
    摘要:
    信息不对称是经济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为什么存在信息不对称呢?首先,信息不对称是人们进行专业化分工的必然要求和结果。人类社会的生产力不断提高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分工的不断演进。然而.分工再提高了生产能力的同时,使得人们只能了解与自己从事的工作相关的较小范围的世界。对别的产品的了解往往只停留在使用上,和其生产相比存在信息的不对称。此外,分工也使得人们之间的依赖性增强、依赖性增强使得交易的进行成功与否非常重要。第二.交易的知识是有限的。交易知识的有限性一方面是由
    2005,24(9):25-28, DOI:
    摘要:
    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是一种长期投资,需要有远见卓识的决策,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和代价,甚至承担很大的风险。现在我们很多产业尽管经济规模得到了迅速壮大,但技术一直是中国大多数企业的“软肋”。缺乏核心技术优势的中国企业在全球竞争中明显缺少底气,核心技术的缺乏,成为国内企业全面参与全球竞争的桎梏。因此,肩负起技术创新的“主体”使命,是我国企业的战略选择。
    2005,24(7):66-69, DOI:
    摘要:
    本首先在献回顾的基础上,指出西方学在研究公司业绩与自愿性披露相互关系时,结果存在较大分歧。然后,本通过建立一个线性回归模型,对公司盈余业绩与中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程度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结论;中国上市公司自愿性披露程度与公司盈余业绩成正相关关系。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
    2009,28(4), DOI:
    摘要:
    本文对我国科技活动的直接人力资本投入、R&D投入与创新绩效间之间的定量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各类科技活动的直接人力资本投入、R&D投入和创新绩效的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并运用Pearson、Kendall和Spearman三种相关分析测算了直接人力资本投入、R&D投入与创新绩效的相关系数,运用Enter回归分析方法测度了直接人力资本投入、R&D投入对创新绩效的贡献度。得出结论:直接人力资本投入、R&D投入与创新绩效正相关,二者对创新绩效的贡献都为正;直接人力资本投入与创新绩效的相关系数略低于R&D投入与创新绩效的相关系数,R&D投入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大于直接人力资本投入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对于不同主体的科技活动,直接人力资本投入、R&D投入与创新绩效的相关系数以及前两者对后者的贡献度存在差异。
    2004,23(5):30-32, DOI:
    摘要:
    一、商业集群的内涵及其模式。企业集群是企业按行业或相关产业在地域空间积聚的现象,是产业组织在空间上的一种表现形式,这种组织是介于纯市场组织和层级组织之间的“中间性组织”,它比市场更稳定,比层级组织更灵活。商业集群是指商业企业(主要是指直接以媒介商品交易为专门职能的营利性经济组织)以及金融、餐饮、储运、信息咨询等服务业的关联企业在空问上的集聚.从而形成在一定区域内商业网点密度和专业化经营程度很高的商业经营场所。
    2005,24(1):48-49, DOI:
    [摘要] (237) [HTML] (0) [PDF 79.03 K] (280)
    摘要:
    1、KPI考核的内涵。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中可翻译为“关键绩效指标”。是通过对组织内部某一流程的输入端、输出端的关键参数进行设量、取样、计算、分析。衡量流程绩效的一种目标式量化管理指标。是一种把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为可运作的远景目标的工具,是企业绩效管理的基础。
    2005,24(1):46-48, DOI:
    摘要:
    产业集群作为研究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新视角,已广为各国政府和众多国际性组织关注,在理论研究中也受到各国学的普遍关注,本以集群网络中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为切入点,从基于经济人假设与社会人假设两个角度对合作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探讨其合作稳定性的原因所在。
    2009,28(6), DOI:
    摘要:
    本文通过经济理论模型演绎,分析了我国创意农业的发展契机和配套的动力支撑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发展创意农业需要激励相容的制度安排和配套的制度创新,需要提高农村教育水平,需要构建公共服务平台。
    2010,29(3):40-45, DOI:
    [摘要] (501) [HTML] (0) [PDF 2.35 M] (643)
    摘要:
    本文以能源碳排放的总量和份额为排放数量指标,以排放强度和人均排放为排放效率指标,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各省域的能源碳排放类型进行划分。结果表明,GDP 标准下的经济强省大多属于“高排放”类型,其中部分省甚至属于“高排放-低效率”类别。因此,我国较大比重的GDP 和人口处在相对“高排放”的发展模式下。这对于我国实现到2020年碳排放强度降低40%~45%的战略目标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2005,24(8):70-72, DOI:
    [摘要] (135) [HTML] (0) [PDF 37.42 K] (359)
    摘要:
    长三角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竞争中存在明显的过度竞争问题,主要表现在地价过低、税收过于优惠、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等方面。过度竞争既影响了整体的经济效率也影响了社会公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地区间的利益冲突、现行的政府考核机制以及地区间协调机制的缺乏。规范招商引资竞争的可行对策措施有:改革现行的政府官员考核机制、准确定位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的地位、转变招商引资方式等。
    2006,25(2):5-7, DOI:
    摘要:
    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经济模式。目前循环经济发展的量化评价方法国内外尚处在探索研究之中,也一直是环境管理理论界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探讨面向循环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循环经济模式的引进、实施和控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回顾了国内外循环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及研究现状,提出我国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目标和内容以及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初步提出了我国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该评价指标体系由多项基础要素、状态要素、支持系统和最终集成的综合结果所组成,分为总体层、系统层、状态层和要素层四个等级
    2007,26(1):22, DOI:
    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企业面临日益加剧的国际竞争.当前理论界的研究主要局限于企业、产业竞争力角度,对于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研究尚缺乏.对于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来说,产业集群是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是WTO环境下贯彻十六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精神的重要载体.本文在大量深入调研基础上,借鉴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框架,构建产业集群竞争力"新钻石模型",对具典型意义的浙江省纺织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对于提升我国产业集群竞争力,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有战略意义.
    2007,26(4):6, DOI:
    摘要:
    中小商业企业"扎堆"是普遍存在的现象,集群是中小商业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文章概括了中小商业企业集群的六大特征,分析了中小商业企业集群的生命周期,提出了我国中小商业企业集群的三种主要演化机制,即产业互动主导机制、自然演化主导机制和政府主导机制.
    2008,27(9):88-93, DOI:
    摘要:
    2004年,中国开始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各级政府通过财政补贴激励农户购买农业保险。本文以浙江省为例,采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户农业保险参保决策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对保费补贴政策的了解程度对其参保决策具有统计上的显著影响;保费补贴激励和风险厌恶激励成为推动农户参保的主要因素。据此本文指出,提高农户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认知程度和设计符合农户需求的保险险种,能够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深入发展。

版权信息

    刊名:《技术经济》编辑部

    主编:李平

    副主编:李志军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技术经济学会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86号(100081)

    邮政编码:100081

    电话:010-65055536, 18515632865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980X

    国内统一刊号:CN 11-1444/F

    E-mail :jishujingji@cste.org.cn

您是第 位访问者
电话:010-65055536, 18515632865  Email:jishujingji@cste.org.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86号(100081)  邮政编码:80-584
ICP:京ICP备05035734号-5
技术经济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