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 3(1).
摘要:1983年11月中国水利经济研究会在湖南韶山召开年会。讨论水利经济效果的计算办法是会议重点内容之一,水利电力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编写的水利经济计算规程(第四稿)得到全国各地水利经济专家和学者的好评。本刊现将该规程发表供从事技术经济工作的同志参考。
1984, 3(1).
摘要:为了使国民经济建设能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近年来各有关部门对计划工程项目都进行了很多经济分析工作,为不同方案的比较选择提供了依据,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现在大家对经济建设中的经济评价方法虽已有了初步了解,但对经济分析和财务分析的内容和区别,却还在探索之中,本文在学习国内外有关资料的基础上,拟对这方面进行一些初步分析和探讨,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1984, 3(1).
摘要:对于技术进步带来的经济增长,需要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计算。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在我国还比较薄弱,量的分析计算更为突出。本文就此谈些不成熟的意见,以为抛砖引玉。一、采用新技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践证明,科技进步为经济增长插上了翅膀。经济增长对科技进步的依赖程度越来越深。难怪西方熊彼特学派要把科技进步作为他们建立和发展创新理论的基础(当然,
1984, 3(1).
摘要: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提出:“从一九八一年到本世纪末的二十年,我国经济建没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使翻两番”。他又指出,今后必须“把全部经济工作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提高经济效益的问题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并成为各经济部门、各企业的中心任务。微观经济效益是宏观经济效益的基础。只有通过不断的技术进步、技术改造和改善
1984, 3(1).
摘要:核工业转为国民经济服务后,遇到最大的问题是经济问题,或者说是技术经济问题。如何向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优质、安全、经济的核产品是一大课题,特别是提供有竞争能力(如核电、火电、水电的竞争)、有市场的核产品,成为今后核工业可否迅速发展的关键。而核工业技术经济的研究,即从技术和经济统一、择优的研究,为一个国家核工业产品打开销路、提供优质、安全、经济的核服务开辟途径。核工业技术经济要研究的问题很多,本文就核工业发展带有方向性的几个技术经济问题作一个初步探讨。
1984, 3(1).
摘要:一、问题的提出系统分析的目的在于找出方案间的优劣比较;要比较就必须有共同的评价指标。由系统概念形成问题,由问题产生目标,然后依目标去找最佳方案,这就是系统分析的最重要的逻辑推理程序。评价方案优劣时,如果只涉及一个目标的选优,就称为单目标问题,处理单目标的问题比较简单,这在“技术经济学”或“运筹学”中都有现成的方法可用。如果是多个目标(或多个评价标准、指标),而且是彼此无关,不能将其归纳为一个有实际意义的综合目标(或指标);或者是,这些目标(标准或指标)有的是要求和性质不同,有的
1984, 3(1).
摘要:一个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在进行项目经济效果评价时,必须考虑到决策过程中的投资、产量、成本、销售量、售价等诸变量在项目实现过程中很可能会遇到种种意外因素的影响,出现一定的偏差。敏感度分析就是要对这些不利因素在决策时予以充分估计,分析其对项目经济效果影响的风险有多大,以便最终确认项目的取与舍。因此,国外又称之为风险分析(risk analysis)。一般的工程项目,敏感度分析是不考虑诸如国际事件,政策和法令,或者自然灾害等突发性风险因素的,仅就如下范围内进行风险分析:1、技术--产品技术效益;生命周期;技术
1984, 3(1).
摘要:党的十二大确定我国到2000年,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并把交通运输列为战略重点。铁路是交通运输的主体,据于左右交通运输的位置。根据十二大宏伟战略目标的要求,我国铁路运输要有较大的发展。这样,研究并制订一个正确的铁路发展战略,势必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提出来。而且,尽快制订一个正确的铁路发展战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铁路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战略和战略目标,以及为达到战略目标所制订的战略重点、战略措施和战略步骤,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能否到本世纪末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至关重要。必须认真对待。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