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5年第14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建立建设银行企业文化的思考

      1995, 14(4).

      摘要 (302) HTML (0) PDF 0.00 Byte (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全体员工在生产、科研、经营、管理过程中,培育、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总体特征;是企业精神、企业信念、企业目标、企业风尚的集中体现;是企业的灵魂。本文拟就建立建设银行企业文化这一课题与大家共同研讨,旨在抛砖引玉。一、建立建设银行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及其现实意义(-)建立企业文化是促进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首先,通过实施文化建设,创造一个文明、整洁、舒适、优雅的工作环境,使职工既能紧张有效地工作,又能感受到家庭式的和协与温馨,从而增强职工的自信心和创造力;其次,通过制度文化建设…

    • 发展地矿产业振兴新疆经济的若干问题

      1995, 14(4).

      摘要 (6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一、新疆矿产资源形势1.新疆矿产资源丰度较高,确实是一块尚待开发的“风水”宝地。“三山”“两盆”蕴藏着极其丰富、齐全配套的能源、金属、非金属矿产。世界三大巨型成矿带,就有两条穿过新疆,地质条件相当优越,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大有可为。2.新疆地质研究程度较低。新疆幅员辽阔,面积很大。解放后45年以来,虽然作了大量地质工作,但与开发建设新疆的现实需要相比,工作程度较低。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地质研究和找矿勘查工作难度增大,最主要的困难是资金严重短缺,投入不足,地下资源不清的严重局面没有根本改变。3.新疆矿产…

    •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性

      1995, 14(4).

      摘要 (5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企业是市场的基本经济单元和竞争主体,确立企业的主体地位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问题。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这说明我党已抓住了推行市场经济的牛鼻子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作为市场的基本经济单元,经济细胞不活,市场就无法发育;企业是市场的竞争主体,企业行为不规范,市场体制就无法运行。让企业按市场法规运行,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为什么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本文拟从…

    • 建立和培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1995, 14(4).

      摘要 (6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市场经济中,由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组成的全方位的、互相依存的、开放的市场系统。市场体系是各类市场所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不仅要有商品市场,而且还包括再生产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市场以及为生活服务的各类有形的或无形的产品市场。包括: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金融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文化市场等。一、建立和培育市场体系的必要性市场经济是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为经营决策依据的经济。我国的经济机制正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难点:一是企业没有相应的机制;二是没有健全的市场体…

    • 关于反腐倡廉──市场经济热点对话之十一

      1995, 14(4).

      摘要 (57) HTML (0) PDF 0.00 Byte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A: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的世界潮流。进入90年代以来,仅管苏联解体、东欧巨变,局部地区战火纷飞,西方世界经济徘徊和不景气等等,对这个潮流有所干扰和影响,但并不能阻挡这个潮流。B:然而,和平与和发展虽然给人类带来了新的希望,但其中也夹杂着一股可怕的暗流,这就是日益突出和严重的社会腐败现象。A:其实社会腐败是一个古老的话题。自从人类进化为有阶级的社会以来,在人们对权力和金钱的追求中也就伴生了腐败。B:远的不用说。日本这个二战后崛起于世界的“经济大国”,在其发展迈上巅峰之时,也恰恰正是腐败丑闻接连不断,层…

    • 信息对经济发展作用的定量分析

      1995, 14(4).

      摘要 (6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信息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信息的流通意味着系统之间的能量交换,交换的结果将对系统的有序程度产生影响,而系统的能量与系统的有序程度密切相关,而且,系统的产出也取决于系统的能量。经济增长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生产总量的增加。实现经济增长一般有两个途径:一是依靠增加实体性生产要素数量的增加的外延式扩大再生产,二是依靠科技进步,改善实体性生产要素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生产资料利用率的内涵式扩大再生产,后者是促进和保持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就是说,经济增长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

    • 企业后勤与分销渠道

      1995, 14(4).

      摘要 (71) HTML (0) PDF 0.00 Byte (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一、分销渠道中的企业后勤一般认为,分销渠道就是使商品和服务从生产者向最终用户或消费者流动的一系列公司或个人。对分销渠道的结构和运作特性的考察,将有助于我们在企业间关系的背景上来理解企业后勤活动。为此要弄清三个问题:一是渠道分离的概念和分销渠道的构造;二是单个企业在分销渠道中的职能范围;三是不同产业的分销渠道系统的特性及它们对企业后勤服务的要求。对企业来说,分销渠道决策将影响它的市场竞争优势,故具有战略上的重要性。当然,科学的分销渠道决策及其有效地实施特别要求企业后勤和营销系统的预先协调和一体化运…

    • 如何使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发挥更大的作用

      1995, 14(4).

      摘要 (159) HTML (0) PDF 0.00 Byte (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一、目前企业管理中计算机应用的现状1946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策一台电子计算机,当时主要用于军事系统、工程计算用,1954年Ic月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第一次用计算机算工资,迈出了计算机应用于企业管理的第一步。近四十年来,随着电子计算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不断更新换代,它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也不断扩大和深入。在几个主要发达的国家中应用于企事业管理中的计算机占全部安装的计算机总数的80%。我国早在1958年就研究完成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只是在70年代后才逐渐开展起来。计算机在我国经济管理中的应用还存在

    • 应用管理型会计原理,测算每天产品的盈亏──新谊糖厂用“本、量、利”分析法,对产品成本天天算

      1995, 14(4).

      摘要 (5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新谊糖厂领导十分重视科学的经营预测对指导经营活动的作用,每年都组织制定详细的综合经营计划方案,又强调厂内经济核算要天天算,产品成本要天天算,车间要知道当天生产的盈亏。厂经营计划科,财务科运用“管理型会计”的本、量、利分析法,结合糖厂生产的白砂糖、食用酒精、甜菜颗粒粕三大产品的实际,对这三种产品的日成本、日盈亏做了天天测算的有益偿试。一、本、运、利分析原理本、量、利分析,主要是研究成本习性、混合成本分解和盈亏分析三个问题。1.成本习性:是管理型会计的习惯用语,讲的是成本费用分类的方法:即把企业的全…

    • 技术引进保障体系研究

      1995, 14(4).

      摘要 (5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一、引言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技术引进程序也将不断简化,但为了保证有效引进,避免和减少技术引进失误(重复引进、引进不配套等),国家有关部门必须加强宏观控制,促进引进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技术引进保障体系。根据当前我国技术引进的实践,必须加强事先控制,把失误控制到最小范围,亦即加强合同前的项目审批工作;同时也要对引进全过程进行全面管理,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二、技术引进保障体系结构鉴于以上思路,构造我国技术引进保障体系框架结构,如图l。现对此体系结构主要…

    • 统计、测算“科技进步在工业经济增长中贡献”的各种方法的比较

      1995, 14(4).

      摘要 (74) HTML (0) PDF 0.00 Byte (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关于科技进步在工业经济增长中贡献的统计、测算,在西方已有60多年的历史,早在192&年,道格拉斯就提出了总量生产函数,接着又相继出现了许多分析方法、索洛的剩余方法等等。然而,这些模型、方法都有其局限性,都不能做为统计、测算的科学根据,这样,进入70年代以来,有许多学者试图对这些模型和方法进行某种修正或改进,但结果进展都不大。因而,近些年来,也有学者在另辟道路,提出新模型,以彻底推翻原有模型,取得了令人关注的进展。对此,本文就各种新旧模型进行了比较,以便确立统计、测算“科技进步在工业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的…

    • 高新技术产业化系统风险配置与激励的理论探讨

      1995, 14(4).

      摘要 (70) HTML (0) PDF 0.00 Byte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众所周知,高新技术产业化活动具有极高的风险,同时又孕育着极高的收益。如果不能实现风险在不同主体间的合理配置,这种高风险要素就会阻碍各主体参与高新技术产业化活动。相反,风险的合理配置,将会对各主体产生重要的激励作用。本文从对风险要素和利益主体要素分析入手,着眼于产业化活动的系统整体,以及对各主体的激励功能,来探讨风险在不同主体间合理配置的规律。一、风险要素关于风险的含义有很多种定义表述,日本学者武井勋总结了诸家的观点,归纳出风险定义应包括的三个基本要素:①客观性,风险是客观存在的;②不确定性,风险…

    • 论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构架

      1995, 14(4).

      摘要 (4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理论应从两个层次来阐述,第一个层次是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第二层次是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这是1987年冬全国农业技术经济理论方法讨论会关于农业技术经济学科理论体系,最有代表性的观点。如此径渭分明的界定,标志着理论界对本学科理论体系认识的发展和超越。换句话说,就整个学科的理论体系而言,它有理论基础和基本理论两个层次。这一点在理论界现在已无多大的分歧。本文的研究对象在于,就学科理论体系中的基本理论而言,它究竟应再细分为哪几个层次?这是当前理论界争论较多的更为纵深的新问题。对…

    • 熵──DEA有效性与多目标决策

      1995, 14(4).

      摘要 (5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数据包络分析(DataEnvelopmentAnalysis,简记DEA)是由著名的运筹学和管理科学专家A.Ch。flles等于1978年创立的,之后发展十分迅速,先后出现了OR、O*9、C’*H、cw、O*Y等主要模型,并且已在社会、经济领域取得了成功的应用。它不仅为研究具有相同类型决策单元的相对有效性提供了可行的方法,也是处理一类多目标决策问题的理论上较完备的手段,同时还是估计前沿生产函数的有力工具。至今已发展成为运筹学、管理科学和系统工程的一个新的交叉领域。但是在DEA有效性的评价中也常常遇到这样的

    • 房地租金剥离法有关技术经济参数取值的比较分析

      1995, 14(4).

      摘要 (6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小城镇基准地价评估中,目前主要是利用大量的商服业门面出租的市场资料,采用房地租金剥离法,剥离出地租,再用一定的还原利率还原地价,从而测算出样点地价。本文通过对房地租金剥离法有关技术经济参数的比较分析,试图就房地租金剥离法存在的几个问题谈点看法,以就教于读者。一、房地租金剥离法的基本原理房地租金是指用户为取得一定时期的房地占有权和使用权而支付给房屋所有者或经营者的经济报酬,是房地产价格的分期实现方式。实际上,房屋出租隐含着土地使用权出租。房地租金剥离法就是把地租从房地总租金中分离出来,确定应属于…

    • 串联型生产系统技术改造项目经济评价的特点和方法

      1995, 14(4).

      摘要 (4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一、串联型生产系统的特征为了取得规模经济效益和提高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近几年来我国企业界出现了较强的企业联合、兼并趋势。这些企业联合体和某些传统特大型联合企业通常称为企业集团公司或总厂。企业集团或总厂的生产系统按各生产环节间有无联系分为并联型和串联型。并联型生产系统的各生产环节之间基本上无生产性联系各环节可独立生产,也可进行独立经济核算,互不影响。例如某些大型家用电器公司、轻工产品公司、化工产品公司等,它们是一些相同或同类产品生产厂的联合体。串联型生产系统的各生产环节之间有接续性联系,即每个环节…

    • 提高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水平与工作质量的几个问题

      1995, 14(4).

      摘要 (4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是公路建设项目投资前期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我国投资、融进体制;。父*的深入发展,公路建设项目投资领域的投资主体多元化、筹资渠道多样化,实行业主责任制和项R(企仆心人负责制等发展趋势,对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工作水平与工作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不仅要为公路建设项目传统的立项报批等前期工作服务,还要为仆上评估决策及艺儿化、多渠道筹资融资工作服务。客观形势的发展对可行性研究工作的水平与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付(主管部门和所有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

    • 城市经济效益评价分析

      1995, 14(4).

      摘要 (6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建立城市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这里要研究的是,确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以期对城市经济效益状况做出全面真实的评价。(-)经济效益的绝对比较评价该评价方法的特点是对上述各经济效益评价单项指标,代入欲评价样本的有关数据,并对其结果逐项进行比较,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定性分析,进行总体评价。这种评价方法简单易行,概念清楚。其缺点是比较粗糙,特别是对于评价指标多,数据复杂的样本进行评价困难。对于绝对比较评价法存在的问题,一些人提出,在单项经济效益指标评价比较的基数上,再设置一个综合经济效益指(系…

    • 对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的几点质疑

      1995, 14(4).

      摘要 (7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1987年国家计委颁布了《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规范了我国建设项目经济评估工作,填补了我国建设项目经济评估的空白。1993年国家计委和建设部结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形势的发展和《方法和参数》试行中反映的问题,对评价的方法和参数进行了补充和修改,颁布了《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参数)(第二版),提高了方法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促进了我国投资决策的科学化、规范化。江泽民同志指出“发展要有新思想,真正转到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不能继续走盲目追求产值速度和扩大投资规模的老路。”新中国成立以…

    • 论投资项目经济评价中的方案比较方法──与胡月亭同志商榷

      1995, 14(4).

      摘要 (6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利用“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法”进行方案比较的质疑》(胡月亭,技术经济,1994年,第5(剿。第37页,以下简称《质疑))一文对《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以下简称《入法与多数厂中的llJJ’方案比较的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法提出了质疑,其结论是:(1)“‘当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等于基准收益率时,投资大的方案较优’的评判准则是错误的”(《质疑》,第37页);(2)“‘当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大于基准收益率时,投资大的方案较优’的判断准则是不严谨的”(《质疑),第38页)。其依据是认为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评判准则与

    • 通货膨胀对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影响

      1995, 14(4).

      摘要 (6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一我国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快速稳定增长,这是世界有目共睹的。从1985年至1991年固定资产投资平均每年以13.75/的速度递增,但是投资效益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巨元固定资产原值的利税1985年为224元,1991年为12.3元。分析其原因是非常复杂的.其中与如何科学、准确地进行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有关。80年代以前我国一直沿用原苏联引入的静态评价方法,80年代初逐步引入西方投资评价的理论与方法。1982年12月与1985年5月国家计委先后召开了两次关于可行性研究与经济评价的全国性

    • Ⅰ类变系数GM(1,1)预测模型研究

      1995, 14(4).

      摘要 (5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一、问题的提出GM(1,1)预测模型是最常用的一种灰色预测模型,对它的研究也成为灰色预测研究的热点。这忡花型已被广泛用于:全国省、地、县的粮食产量预测以及生物产量和气象的预测;农机、水电、汽车产量、煤炭产量、渔业、林木生长的预测;军事中某些领域如军事气象变化等的预测;某些产品的技术性能参数的预测;科技进步、经济发展速度的预测;情报科学中论文发展态势、引文频率等的预测;计算机存贮量的预测;商业预测(如本刊,1994年第2-3期的“世界中密度纤维板市场灰色拓扑预测”(文献1);1994年第11则“运输网规划中

您是第 位访问者
电话:010-65055536, 18515632865  Email:jishujingji@cste.org.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86号(100081)  邮政编码:80-584
ICP:京ICP备05035734号-5
技术经济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技术经济》
“数字经济驱动高质量发展:融合、创新与共享”专题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