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6年第15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发展和完善技术经济学──为本刊出版100期而作

      1996, 15(4).

      摘要 (74) HTML (0) PDF 0.00 Byte (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技术经济学是一门由我国学者创立的新兴学科,是中国经济学家和广大技术经济工作者在广泛借鉴、吸收国内外经济理论、科技成果和相关学科有益成份的基础上,密切联系与总结我国经济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交叉学科。学科名称的倡议人是著名经济学家、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的名誉理事长于光远同志。几十年来,光远同志著书立说,身教言传,为技术经济学的创立与发展呕心沥血,做出了重大贡献。已故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同志也十分关注我们学科的发展,还在60年代初,他就明确地指出:“什么是经济呢?就是以最小的耗费,取得最大的效果。…

    • 技术经济:回顾与展望──关于技术经济学史的对话(2)

      1996, 15(4).

      摘要 (6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B:的确如此。不过对于其它三个时期,我想值得研究和总结的东西也许更多。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这10多年的实践更值得研究和总结。A:当然是这样。不过我们还是从头说起吧。从50年代初,到50、60年代之交的引进、借鉴和学科创立前的准备时期,主要是作了这样三件事:一是把原苏联的技术经济分析、论证方法引进了我国;二是结合我国“一五”建设的需要进行了实际应用;三是在这个过程中也培育了我国第一批也可以说第一代技术经济人才。通过这三件事为我国技术经济学科的创立作了理论方法上和人才上的准备。B:建国之初,面对帝国主义…

    • 技术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探讨──技术经济学学科体系研究之一

      1996, 15(4).

      摘要 (7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一、引言技术经济学是在50年代由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于光远先生倡导,经过技术经济工作者的不断探索而建立起来的。目前已基本上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及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并且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实践在发展,理论在进步,与之相适应的技术经济学的学科体系及其理论和方法也在发展和变化之中,总结这些发展和变化,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技术经济学的学科体系,对于学科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作以探讨。二、关于技术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各种学术观点综述徐寿波教授在国内最早一部技术经济学专…

    • 企业家需要解除后顾之忧

      1996, 15(4).

      摘要 (4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时代的风云把企业家推上了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的主角地位。但目前我国企业家所处的社会环境不佳着实让人感到难堪。“当官容易,当企业家难”是厂长经理们的共同感受。例如,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新闻媒介上宣传某某企业家把应得的奖金捐献出来兴办社会福利事业或为企业办好事。对此本无可非议,它体现了我国企业家高尚的思想境界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实在难能可贵。但这似乎也是企业家一种无可奈何之举,在这背后也许含有其难言的苦衷,是不是反映了他们的一种潜意识:对人们那种根深蒂固的“不患寡而患不均”心态的余悸?企业家“树大招风”,在…

    • 论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家队伍的建设

      1996, 15(4).

      摘要 (81) HTML (0) PDF 0.00 Byte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宏观上,需要国家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而形成市场经济的大环境;微观上,需要作为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的企业的实践活动。而企业的实践活动,最重要的是企业家的运作。因此,培养和造就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宏大的企业家队伍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实现我国改革战略目标的关键。一、改革和发展呼唤着当代企业家队伍的迅速形成并赋予其独特的历史使命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是政府的附属物,是整个社会生产的单元。其生产计划由政府下达,产品由政府调拨,企业领导者既无压力,又无动力,也无权力。这种体制决定了企业…

    • 论国有企业的二重性及其组织形式选择

      1996, 15(4).

      摘要 (7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一、国外国有企业组织形式的可借鉴之处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世界上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中(我们习惯上称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经济或国有企业的存在与管理方面也有社会主义国家的可借鉴之处。本文对此加以探讨。国际惯例上有哪些国有企业类型?世界各国有多种多样的国有企业,很难找到国有企业的严格定义。但为了统计和比较全世界各国的国有企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求同存异,将其分为三大类,日本和西欧等国也正是如此分类的。(拉马兰德哈姆1991)第一类是“国有国营企业”(PublicUndcrtaking,或Depar-tme

    • 国家石油公司

      1996, 15(4).

      摘要 (30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国家石油公司是国家混合石油控股公司的一般称谓,中国国家石油公司的目标模式是国家混合石油控股公司。一、国家石油公司定义国家石油公司表达为:按照国家制定的特定法律条文,由国家直接投资控股,根据“公司法”组建,以经营石油业务为主的全国性石油工业公司。控股是国家石油公司的本质经济内容。国家石油公司是国家直接投资控股的最高层次的控股公司。其法人财产主要来自国有资产经营机构的投资,国家是石油控股公司的主要产权主体。国家石油公司再以独立的法人身份对下控股,其控股范围主要为石油领域。国家石油控股公司对于被控股的…

    • 对公路运输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思考

      1996, 15(4).

      摘要 (5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一、计划经济时代的公路运输企业制度在公路运输企业,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无一不存在,仍是“国家业主制”。由于公路运输企业具有的特点,比如,运输生产活动的流动性和分散性,对公路运输基础设施(道路、桥梁、车站等)的依存性,运输生产不直接生产物质产品,运输生产中价格的刚性(由国家定价),服务对象的多样性、易变性,运输市场公有经济的一统天下产生的无竞争性等,导致公路运输企业长期发展缓慢,运输生产工具落后,企业缺乏活力,缺乏自我生存、发展的能力,而一直生存在国家“父爱主义”的庇护下。二、改革时期…

    • 公司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基本目标

      1996, 15(4).

      摘要 (6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企业体制改革方面,经过多年试验和探索,选择了以改革产权制度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它是一种企业体制模式,是构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国际通行的公司制企业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形式,它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的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它要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巩固公有制的主导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争取利润最大化自然成为公司企业一种内在运行机制。…

    • 市场经济下政府对国有企业调控的一种方法

      1996, 15(4).

      摘要 (6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任何企业,无论是私有制企业还是公有制企业,要使其与环境适应,均要求资产所有者从微观上对企业进行调控,无一例外。私营企业由所有者个人或董事会调控;国有企业则由代表所有者的政府进行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经济管理的职能应当包括对整个国家经济活动的宏观调控职能和对居主体地位的国有企业的微观调控职能。为了实现政府对国有企业的微观调控,必须探索一个便于操作、行之有效的方法。一、微观调控的模型与方法的建立政府对经济的管理与企业的经营活动脱离后,企业内部的管理及经营活动均由企业自主进行。政府则必须…

    • 市场经济与民主决策

      1996, 15(4).

      摘要 (73) HTML (0) PDF 0.00 Byte (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一、市场经济需要民主决策实现领导决策的民主化是我国领导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对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运转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具有的一些新特点要求民主决策。这些特点是:市场经济要求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上的基础作用,必须实行分级自主决策;市场经济的自发性,要求有效的宏观调控,必须实行统一政策;市场经济的竞争性要求决策必须有预见性;市场经济的风险性要求决策的准确性;利益主体明晰化,要求讲究效益;市场经济是开放经济,要求决策拓宽眼界,有全球意识;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 加速外贸EDI的推广应用

      1996, 15(4).

      摘要 (5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一、外贸EDI是标准外贸文件通过计算机处理与传送的技术EDI是英文ElectronicDataInchange的缩写,在我国大陆译为“电子数据交换”,在港台及海外汉语地区译为“电子资料联通”或“电子资料交换”。EDI究竟是什么呢?简要地说,EDI是建立在计算机信息系统(MIS)和通讯网络〔局城网络(LAN)及广域网络(WAN)〕基础上的关键性技术,是标准化、高科技和经贸相结合的最新产物。其最大特点就是将标准化的商业文件、通过通讯网络,实现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文件交换。EDI不是简单地通过计算机网络将数据从

    • 要重视研究产品的经济质量

      1996, 15(4).

      摘要 (5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适应国内外日益激烈的竞争,必须把产品质量的优劣程度提高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提高到反映民族精神的高度来对待。因为如果产品质量不好,不仅会给国内的广大消费者带来无数的困扰,也会损伤我国的国际声誉,最终给国家的经济造成严重的损失。但也应该认识到,我们强调提高产品质量,并不是要他们的质量无限制的提高,要求产品做到尽善尽美。由此质量过剩造成的隐性浪费,与质量低劣造成的显性浪费一样,都会给国家和企业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剔除过剩质量,以较低的成本达到用户满意的质量水平,减少损失和浪费,…

    • 试论现代质量管理的特征及地位

      1996, 15(4).

      摘要 (62) HTML (0) PDF 0.00 Byte (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用户对产品(服务)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质量管理的内容、方式与方法在不断改进与完善。自本世纪60年代开展全面质量管理以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各国、各企业都在寻求更有效的质量管理方式与方法。尤其是80年代后,ISO9000《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系列国际标准的颁布与实施,使质量管理的内容、方式、方法和地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笔者认为本世纪80年代以后,国际质量体系标准的颁布与实施,使质量管理理论的研究与实践活动成为世界性的活动,它标志着质量管理进入了继检验质量管理、统计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之后的又一个新

    • 对质量效益工资制及其宏观分配模式的研究

      1996, 15(4).

      摘要 (55) HTML (0) PDF 0.00 Byte (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分配制度时,曾对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作了科学的预测和设想,他认为按劳分配将是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唯一方式。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来,在马列主义按劳分配理论的指导下,在认识和运用按劳分配规律,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方面进行了几十年的实践和探索。计时工资、计件工资、等级工资、岗位工资等多种分配模式对国有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生产力的发展都起到了不同程度的推动作用。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企业分配制度改革日趋深化的今天,究竟哪种工资制度和分配模式对按劳分配原则体现…

    • 电话机塑料注射模超塑成形工艺的技术经济分析

      1996, 15(4).

      摘要 (276) HTML (0) PDF 0.00 Byte (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我国通讯事业的快速发展,电话已开始进入家庭,而且成为家庭中的“装饰品”之一。因此对话机塑料件的外观、色彩等要求愈来愈高。电话机塑料件的质量直接受成形模具及工艺的影响,由于我国在塑料模具的设计与制造方面起步较晚,一些复杂、精度高的模具尚不能生产。近年来,我国研究成功的10Ni3MnCuAL钢(简称PMS镜面塑料模具钢)经生产使用证明其冷、热加工性能好,变形小,区具有优异的镜面加工性能,被广泛用于制造要求镜面、高精度、光亮度高的各种塑料模、就目前生产而言,模具的加工主要是机加工和电加工。为了提高生产效率、

    • 关于商业银行开展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若干思考

      1996, 15(4).

      摘要 (5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正在全国国有商业银行中推行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实质上是以防范商业银行经营风险为核心的一种管理制度。一、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重心在经营行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和一般工商企业的经营风险有着显著的不同。在世界范围内,银行业的自有资本与资产总额之比,比一般工商企业要低得多,如果商业银行贷款、投资规模相对于自有资本过大,信贷、投资结构和期限结构失调,一旦受信客户出现信用危机,不能如期偿还贷款本息,银行资本的安全就受到直接的威胁;若银行发生周转不灵问题,不能满足客户提款要求,就可能引发储户挤兑,严重的会迫使银…

    • 资金短缺与通货膨胀

      1996, 15(4).

      摘要 (5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资金短缺是当前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为使企业走出资金困境,理论界和实业界都在进行多方探索。诈者亦在此就企业资金短缺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治理对策提出浅见,愿与同仁商榷,以期引深探讨,进而在宏微观上作出明智抉择。一、通货膨胀与资金短缺的概略态势(一)通货膨胀的态势通货膨胀成为一个全球问题,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以前,通货膨胀问题显得并不十分严重,经济体制改革后,由于财政、税收、物价和企业改革的实施牵动方方面面,因此,通货膨胀问题也愈明显化。我们想通过下列资料显示…

    • 贷款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996, 15(4).

      摘要 (82) HTML (0) PDF 0.00 Byte (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银行信贷业务得到了迅速发展,然而,在这发展的背后,也潜伏着危机,即基本建设贷款项目成功率低,导致信贷资金大量沉淀,加剧了资金供求紧张的矛盾,阻碍了信贷资金的正常运行和使用,严重影响了银行信贷资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多种,但在很大程度上与贷款项目可行性评估失误有关。对贷款项目采取严格的评估手段和审查手段是现代化银行的特征。著名的世界银行在这方面有一套完善的科学理论和项目管理程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贷款项目成功率…

    • 论现金流量表

      1996, 15(4).

      摘要 (2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前,我国企业普遍编制的财务状况变动表,虽能综合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营运资金来源、运用及其增减变动的情况,提供了理财和投资的信息,但不能准确地提供当期现金流量的信息,无法通过现金流量来确定企业收益质量,评价企业财务弹性。特别是不能以现金的多少来揭示企业的变现能力、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而这些正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报表使用者最为关心的重要信息。现金流量表揭示了营业活动产生的现金总流量,弥补了财务状况变动表的不足。现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香港等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基本上采用了现金流量表,国…

    • 试论信息量的度量及其方法论意义

      1996, 15(4).

      摘要 (60) HTML (0) PDF 0.00 Byte (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信息的本质和信息量度量的方法,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两个问题,前者回答“什么是信息”,从质的方面来描述信息;后者回答“怎样度量信息”,从量的方面来刻画信息。一般地说来,信息的度量方法是建立在对信息本质的认识的基础上,即;对信息的本质有什么样的认识,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信息度量方法;对信息本质的认识越深刻,所建立的信息度量的方法就越合理、越科学。对于究竟什么是信息,信息的本质是什么,这样一个基本的问题,目前还没有公认的、一致的回答。在这个问题上,有从语言学上对信息下的定义,有从自然科学的角度对信息的…

    • 贝塔系数为1条件下的最优证券组合投资决策方法

      1996, 15(4).

      摘要 (6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由马尔科维茨创立并由夏普和林特纳等学者发展的现代组合证券(portfolio)投资理论是分散投资风险的有效途径。这里分散投资的作用主要是削减非系统风险(unsystematicrisk)或称非市场风险(nonmarketrisk),而对市场风险(marketrisk)只起到平均化的效果。因此证券组合通过多样化分散投资可降低总风险,但不能避免市场风险。在夏普的市场指数模型(marketmodel)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中,市场风险是以一种证券或证券组合与市场证券组合(marketportfolio)

    • 决策问题的结构化程度和决策支持系统

      1996, 15(4).

      摘要 (5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管理科学的不断发展,决策支持系统(DSS)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并逐步由在管理信息系统(MIS)基础上固定模式的定量分析系统向在多库系统基础上灵活的定量、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系统转化,其应用领域也逐步由主要解决结构化问题向主要解决半结构化、非结构化问题转变。一、决策问题的类型按照传统的划分方法,决策问题分为结构化问题、半结构化问题和非结构化问题三种类型。但如何判定一个决策问题究竟属于哪一类,长期以来,有着多种说法,但一直都缺少较明确的判定条件。这里,我们提出一个三元的判定条件集P:P={…

    • 论建设项目财务评价方法──与朱直平同志商榷

      1996, 15(4).

      摘要 (61) HTML (0) PDF 0.00 Byte (2) 评论 (0) 收藏

      摘要:1993年国家计委和建设部发布了《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以下简称《方法与参数》),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财税制度的改革,并对第一版进行了补充和修改,大大提高了方法的科学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和我国投资决策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对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的几点质疑》(朱直平,技术经济,1995年,第4期,第54页,以下简称《质疑》)一文,对《方法与参数》中财务评价的几个评判准则提出质疑,笔者读后不敢雷同,撰文商榷。《质疑》第一个结论是“对独立方案进行评价时,如果NPV≥0,NAV≥0,IR

    • 关于企业技术创新的若干思考

      1996, 15(4).

      摘要 (5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一、企业应该成为技术创新的主要主体传统的中国经济、科技体制是一个集中计划、集中管理的体制,企业是纯粹的生产单位,技术创新的主体主要是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独立研究机构,科技力量在企业之外,政府往往用行政手段将科技成果输入企业。尽管能节省企业技术开发成本,但却增加了许多管理成本。并且由于许多创新设想不来自市场以及生产现场,以致于科技成果尽管技术上可行但经济上不可行,企业无法将其转化为生产力而导致科技资源浪费,因而实际增加了科技成果交易成本,从而严重影响了我国科技与经济的结合,阻碍我国技术进步和经济发…

    • 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的风险─效益分析方法

      1996, 15(4).

      摘要 (6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引言风险,简单地说,是由于事物的不确定性而给相关主体(如企业)造成的损失大小及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效益是指由于特定的经济行为而给相关主体带来的经济利益(如利润)的大小及获取经济利益的可能性。风险─效益分析就是要使风险与效益间均衡,即效益的大小应与风险的大小相匹配,有多么大的风险就应有多么大的效益。所谓高风险项目,是指不确定性因素多且复杂,一旦失败,损失较大,且失败的概率也大的项目。就工程项目而言,风险─效益分析的主要对象就是这类高风险项目,对一般项目(如模仿型,而非创新型),风险─效益分析的意义不…

您是第 位访问者
电话:010-65055536, 18515632865  Email:jishujingji@cste.org.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86号(100081)  邮政编码:80-584
ICP:京ICP备05035734号-5
技术经济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技术经济》
“数字经济驱动高质量发展:融合、创新与共享”专题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