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24(9):1-2.
摘要:羊毛业的衰落和对国际市场的高度依赖对我国奶业的发展有很多启示和借鉴意义。为了防止奶业重蹈羊毛业的覆辙,必须提高乳品的质量安全水平、调整和优化生产结构、扩大对外出口、协调乳品的进出口贸易政策。
2005, 24(9):3-6.
摘要:本文在分析茧丝绸行业经营管理模式的演变及现状的基础上,对茧丝绸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提出了创新茧丝绸产业机制的思路,阐述了创新茧丝绸行业经营管理机制,创新现代蚕业机制,创新企业机制三大对策措施。
董春林 乔忠 池仁勇[ , ]
2005, 24(9):6-9.
摘要:分析了对房地产业进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以及新近一轮调控的过程特点,探讨了宏观调控对房地产市场业态、开发企业运作模式和企业竞争模式等方面的影响,提出对房地产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诸如宏观经济、产业发展、宏观调控政策取向,企业竞争与运作模式,以及融资能力地位变化等企业外部宏观与产业环境相关的热点问题的看法,对房地产企业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005, 24(9):9-12.
摘要:本文在研究西宁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现状的基础上,利用ELES模型对西宁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分析,探索西宁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2005, 24(9):12-15.
摘要:工业化与城市化运动的辩证逻辑表明,工业化是内容,城市化是形式,工业化的特点决定了城市化的形态;工业化与城市化运动的现实经验表明:二者的协调推进并不是指二者同比例、等速度的发展,而是有一范围。在我国,既然作为内容的工业化由传统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演进,那么作为形式的城市化也应向新型城市化发展;同时,作为形式的城市化对作为内容的新型工业化有反作用。
2005, 24(9):15-17.
摘要:江西作为“长珠闽”共同的腹地和后花园,近年来,“长珠闽”对江西的产业转移不断加快,已成为江西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先阐述产业转移的内涵,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和分析,得出产业结构调整、节约人力资源成本、市场扩张是“长珠闽”对江西产业转移的主要动因,并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2005, 24(9):18-19.
摘要:以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切入点,从文化产业和经济技术互动的角度,用系统工程思想和方法,进行文化产业发展的环境分析、市场调研、价值链分析、文化产业和经济关联性研究。在此基础上构建由会展文化、旅游文化、教育文化、社区文化等组成的文化产业链。
2005, 24(9):19-22.
摘要:产业共性技术为多项其它技术提供基础,具有宽广的应用范围和众多的技术使用者,由此决定了产业共性技术的供给存在双重失灵:市场失灵和组织失灵。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政府在共性技术供给过程中要同时解决市场失灵和组织失灵的问题。
2005, 24(9):22-25.
摘要:根据中国加入WTO的承诺,包括化肥在内的农资市场将逐步放开,农资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中国必须加快农资流通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发展农资连锁经营是现实与可行的选择。本文就如何更好地发展农资连锁,从经营模式角度出发,分析了农资连锁特许经营模式的含义与组织方式、农资连锁特许经营的制度优势。
2005, 24(9):25-28.
摘要: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是一种长期投资,需要有远见卓识的决策,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和代价,甚至承担很大的风险。现在我们很多产业尽管经济规模得到了迅速壮大,但技术一直是中国大多数企业的“软肋”。缺乏核心技术优势的中国企业在全球竞争中明显缺少底气,核心技术的缺乏,成为国内企业全面参与全球竞争的桎梏。因此,肩负起技术创新的“主体”使命,是我国企业的战略选择。
2005, 24(9):28-29.
摘要: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惟一出路。创新内容丰富多样,集中表现在企业向社会提供的产品上。创新方式灵活多样,相互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企业创新应当以自主创新为主线,坚持自主开发与外部开发、全部创新与部分创新、企业引导型与顾客引导型、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等相结合的关系。企业只有在自主创新的前提下,展开灵活多样的开发方式,才能保证企业的长期发展
2005, 24(9):30-34.
摘要:外商投资企业与其在华建立研发机构的巨大悬殊性,决定外资企业研发机构不可能成为我国科技后发优势的依托。外商投资企业在华研发机构控股化、独资化运作模式,决定外资企业研发机构是我国科技后发优势的制度性屏障。跨国公司在华的“研发链分工”和“技术标准”战略,决定了我国必须艰苦卓绝的走自主创新之路。为此,政府应该积极转变角色,通过战略调整把自己无所不管的职能定位转向专职于公共服务方向上,并充分发挥采购制度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努力创造一个鼓励创新、爱护创新人才、保护创新成果的良好环境。而企业也应该抛弃短视的照搬照抄他
2005, 24(9):34-37.
摘要:循环经济是一种依靠科技进步为动力的全新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3R”原则,要求不断推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发展循环经济必须依靠技术创新建立起绿色设计、清洁生产、废物利用、污染治理的绿色技术支撑体系。同时必须采取相应对策建立起我国以自主创新为主,把自主开发与引进、消化吸收国外技术相结合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
2005, 24(9):37-39.
摘要:本文在分析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研究了目前中关村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中关村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保障体系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2005, 24(9):39-42.
摘要:技术创新是企业成长的原动力之一,而技术创新集群是促进企业健康成长的加速器。目前关于企业技术创新集群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广泛重视,但对企业内技术创新集群研究还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对企业内技术创新集群的优势、劣势及如何培育企业内技术创新集群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旨在引起企业对其内部技术创新集群的重视。
2005, 24(9):43-45.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在全球的迅速崛起,技术知识已成为每个国家乃至企业发展经济、增强实力的必由之路。如何使慈溪家电企业在以创新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重焕活力,促使家电企业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慈溪市家电企业为例,在分析慈溪市家电企业所处的创新环境的基础上,指出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不足,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企业自主创新之路。
2005, 24(9):45-48.
摘要:现代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形成是企业长期经营的积累,是企业创新的成果和企业文化的体现,更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法律途径,对自主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结果。加强现代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为我国现代企业的技术创新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
2005, 24(9):48-50.
摘要:技术创新是由开发、生产、销售和技术创新管理四个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基本因素所构成,并存于社会大环境中,受社会科技、经济、政治、文化等多因素制约。因此,我们要在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与企业文化创新的内聋联系及其因果关系中,抓住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缺少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特别是缺少企业创新文化的主要矛盾,通过创新与建设促进高科技技术创新能力提高的企业文化,提升高科技企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
2005, 24(9):50-52.
摘要:本文分析了农村贫困人口的现状和出现返贫的原因,指出在当前扶贫开发的目标已不应是单纯解决温饱,而是遏制返贫、长期富裕。传统扶贫方法在遏制返贫中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新时期的脱贫方法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最后阐述了人力资本投资在遏制返贫、长期富裕中的作用,提出了增加人力资本的具体措施。
2005, 24(9):53-55.
摘要: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从恢复重建到“脱钩改制”是由国家扮演“上帝之手”角色,给了它“第一次推动”,在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开掘注册会计师行业自主创新源泉,是促使注册会计师行业再次腾飞的惟一有效途经。本文在分析了注册会计师行业必须树立自主创新意识基础上,阐述了注册会计师行业自主创新领域和自主创新能力。
2005, 24(9):55-56.
摘要:文章通过对知识经济的阐述,详细分析了知识经济对管理会计的巨大冲击,管理会计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进行相应的改革,在管理会计的方法上、决策支持模式上、知识创新上有所突破。
2005, 24(9):56-58.
摘要:在美国,利益相关者对会计准则制定参与热情很高,究其原因是一是由于公司与投资者之间存在以会计准则为依据的会计信息供给的需求链。二是存在一个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在我国,利益相关者对会计准则制定参与的热情不是很高,主要是因为我国企业的非市场化经营运作所导致。因此,提高利益相关者对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的参与度,必须改变我国现有的企业非市场化经营运作机制。以提高我国会计准则的质量。
2005, 24(9):58-60.
摘要:在分析模仿创新效应极其能力的基础上,得出我国企业要积累世界级的企业核心能力,就要通过培养并提升模仿创新能力来缩短积累的时间。提出了“全球模仿学习型组织”的概念,指出建立“全球模仿学习型组织”是我国企业提升模仿创新能力的组织战略选择。并结合我国现实论述了如何建立这一组织的问题。
2005, 24(9):60-62.
摘要:实施ERP是提升竞争力的利器,实施ERP确能有效解决企业的诸多困扰,提升综合绩效。目前实施ERP的主要难点集中在以下方面:认知偏差多、企业管理欠帐多、技术难点多、实施矛盾多。实施ERP需精心筹划,搭建班子,统一认识;选准软件供应商;切实做好BPR;加强进度控制。
2005, 24(9):62-65.
摘要:融资决策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极大的影响着企业绩效的优劣。以国内典型的竞争性行业——家电制造业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该行业企业的持续竞争力进行计量化的测评,从而考察了企业的资本结构与投资决策之间的关系,及对企业持续竞争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竞争性较强的行业越应当注意合理地负债融资,从而保持自身的持续竞争力。
2005, 24(9):65-68.
摘要:马克斯·韦伯和卡尔·马克思都认为社会存在三个层面,一是物质生产层面、经济层面,二是政治、法律的制度层面,三是精神、宗教文化、意识形态层面。企业是社会的细胞,其成长同样也受到三个层面的影响,即企业是在器物层、制度层和信仰层三维空间的共同作用下成长。这三个层面在企业成长中的不同阶段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笔者认为,在当今中国,信仰的力量对企业经济增长将产生更大的影响。
2005, 24(9):68-70.
摘要:在应用传统技术经济分析方法实证分析网络企业的技术经济效益时,由于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两种经济形态的运行规律和生产要素构成有所不同,使得在新经济体制下诞生的网络企业出现了一些新的技术经济特点如短周期阶段性投资导致现金流有多根收益率等,使传统技术经济评价方法不能完全适用,因此有必要对网络企业的技术经济特点和项目评价方法进行新的探讨。
2005, 24(9):70-73.
摘要:招标投标制度引入我国以后,在经济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在招投标过程中尤其是在评标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评标内容一般包括技术标和商务标两部分,在不同项目中这两部分包含不同的内容。综合评价法是大型工程项目评标的常用方法,本文通过数学方法建立评价模型,旨在简化评标过程,减少人为因素的不良影响,使评标过程更具科学性、公平性。
2005, 24(9):73-75.
摘要:农网建设与改造项目自1998年底开工以来,六年的时间过去了,如何正确评价这一投资巨大、社会效益显著的重大工程项目成为项目决策者和管理者共同关心的问题。逻辑框架法是深入研究和解决这一评价问题的有力工具。它所提供的思维框架能够对农网建设与改造项目的投入、产出、目的、目标进行深入剖析,以便正确评价项目的效益与风险,提出改进对策,从而达到提高投资效益,改善项目决策和管理水平的目的。
2005, 24(9):75-77.
摘要:课程建设一直是高校教学基本建设中的核心工作,其水平和质量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本文引入价值工程的理论与方法,从定量的角度,来探讨如何改进课程建设工作,提高课程质量。
2005, 24(9):77-78.
摘要:分析技术经济学科现状,成绩显著,但也有不少问题,喜忧交加;提出技术经济学科建设发展对策,机遇与挑战共存,任重而道远,催人奋进。
2005, 24(9):78-80.
摘要:西部大开发为工程咨询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大学应抓住机会,努力构建高水平、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工程咨询中心,积极参与西部建设,这也是大学自身发展的需要。
2005, 24(9):80-82.
摘要:近20年来,中国港口通过能力发展神速,随着国际物流事业的迅猛发展,预计未来数十年内,我国港口将以更快的速度发展,怎样优化港口通过能力,作者愿为建设港口献计献策。本文阐述了港口通过能力的优化设计问题,作者通过数年来对港口通过能力和港口财务问题的研究,建立了一套可行的排队模式,目的是为港口建设者和工作者们提供建港效益性的会计信息,也为广大专家学者更深入研究我国物流系统优化问题抛砖引玉。
2005, 24(9):82-85.
摘要:本文阐述了主要经济学流派特征及其对宏观经济政策有效性的不同观点:正统凯思斯主义认为宏观经济政策有效;新古典宏观经济学重新表述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宏观经济政策无效主张;货币主义认为宏观经济政策短期有效,长期无效。归纳了宏观经济政策有效性的争论对我国政府干预宏观经济的一些重要的启示。
2005, 24(9):85-88.
摘要:改革开放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然而这种经济增长究竟是依赖于要素的投入还是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提高,将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本文采用DEA-like模型测算了我国1952年至2002年全要素生产率的Malmquist指数以及1995年至2002年22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投入产出效率,在此基础上指出我国的经济增长并不是依赖要素贡献。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全要素生产率明显提高。但同时,本文也指出,各个地区在投入产出效率方面并不均衡。
2005, 24(9):88-91.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波特教授的企业价值链、产业链理论在企业界的不断发展中得到了检验和广泛的应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环境的动态性、开放性与复杂性变化以及当前科技飞速发展中出现的新趋势,提出了企业产业价值链的分析方法,建立了企业产业价值链理论分析模型,最后提出了实现企业产业价值链资源整合的三种有效战略模式。
2005, 24(9):91-93.
摘要:农信社抵债资产处置是盘活信贷资金、化解经营风险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是,由于受内部管理和外部政策环境的影响,抵债资产处置并不积极,甚至出现了新的资产风险。本文希望借助博弈理论,直观地、深人浅出地对其中的原因进行分析。
2005, 24(9):94-96.
摘要:首先根据实际开发经验总结了煤矿在实施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煤矿成功实施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议,对煤炭行业建设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具有很重要的参考意义。
2005, 24(9):96.
摘要:动态投资回收期是投资项目经济评价常用的指标,但对它的评价准则存在不同的看法,本文就目前一些教科书和文章的提法进行讨论,指出不同评价准则之间的矛盾性,分析矛盾产生的根源,并给出合理的评价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