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26(11).
摘要:在长时间潜心研究的基础上,于惊涛撰成的《外部新技术获取研究:模式、情境与绩效》一书于2007年8月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计7章,23万余字。《外部新技术获取研究:模式、情境与绩效》,是迄今国内第一部专门针对外部新技术获取模式、知识转移情境以及获取绩效间相关性进行研究的学术著作。作者对国内外现有理论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并通过实证研究,对我国企业获取外部新技术的模式以及将外部新技术转化为企业技术能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一般规律进行了总结。本书特点突出,可以概括为:[第一段]
2007, 26(11):1-4.
摘要:突破型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具有突破带动作用,日益受到政府和产业界的重视,当前急需研究突破型高新技术产业的独特发展规律。本文基于突破性创新理论和组织理论,分析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内涵、特征及发展思路,为国家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借鉴。
2007, 26(11):5-11.
摘要:从一个新的视角来解释经济增长收敛,对区域经济增长收敛从短期性和长期性两个方面来进行研究,认为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呈先扩大后减小的过程即倒U形。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增长过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短期内我国区域经济增长趋于发散,但只要采取合适的政策措施,在长期内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将趋于收敛;并给出了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曲线的模型形式及预测结果。
2007, 26(11):12-16.
摘要:人际冲突(interpersonal conflict)广泛存在于社会中,其中聚焦于团体内人际冲突(intragroup conflict)的研究在近年来成为心理学、社会学及管理学等多门学科的研究重点。本文聚焦于发生在团体(或团队)内部成员间的人际冲突,对该主题下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2007, 26(11):17.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形成了“双顺差”的国际收支结构。这种结构并不利于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对外经济关系的和谐。本文通过拓展的国际收支约束下经济增长模型(BPCG),实证分析了1982—2005年间我国长期理论经济增长率与实际增长率的差异,分析其原因,并明确了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来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政策着力点。要在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同时保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有必要积极扩大内需、并优化贸易结构。
2007, 26(11):23.
摘要: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目前经济学界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选择典型对外贸易区——上海进行分析,利用1985—2004年上海市进出口和GDP的年度经济数据,借助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等方法,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定量地刻画了对外贸易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大小。实证结果表明;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滞后一年才显著;短期内,出口比进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但在长期,进口比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要大的多。
2007, 26(11):27-33.
摘要:以管理心理学的团队效能理论为基础,采用现场访谈、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国际创业高管团队结构的关键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主要研究结论有:①国际创业高管团队组成特征变量聚类为三种组织模式:同质文化知识型、文化异质知识型、同质文化经验型;②国际创业高管团队领导模式因素区分为三种领导维度:变革型领导维度、创业型领导维度、交易型领导维度;③国际创业高管团队结构的典型和有效组合主要有三种:变革型领导结构、创业型领导结构、以及交易型领导结构。
2007, 26(11):34-38.
摘要:每个国家都不可避免会受到土地资源约束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已有研究是基于要素替代弹性为1的C—D生产函数,该假设并不符合现实经济世界中要素替代弹性各不相同的事实,本文选择二级三要素CES生产函数作为基础模型,度量可能更符合中国土地资源特点的“增长阻尼”。计量结果表明,中国每年的经济增长速度比没有土地资源约束的情形下降低了0.46%,是美国的1.91倍,土地资源“开源”与“节流”同举并重成为保证中国经济继续稳态增长的现实选择。
2007, 26(11):39-46.
摘要:评述西方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并分析了基于发展中大国综合优势国情的我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框架。
2007, 26(11):47-52.
摘要:在针对衰退企业回归正常增长状态的扭转研究中,绝大多数学者认为,更换现任CEO是扭转战略成功的先决条件。CEO变革会改变企业战略的认知框架,即改变企业的战略假设,而考虑到企业衰退程度的差异性以及形成各种衰退状态原因的复杂性,扭转过程可能并不需要从根本上改变现有战略,因此,CEO变革不是实施扭转战略的必备前提。
2007, 26(11):53.
摘要:以世行贷款内蒙古巴林右旗机电井子项目为案例,运用现金流量分析方法,测算了农户投资于机电井的财务效益。计算结果表明,机电井投资可以取得很好的财务回报,因而从理论上来说,农户私人投资或合作投资于机电井建设具有现实可能性。论文在此基础上对影响农户投资机电井的障碍因素进行了分析。
2007, 26(11):57-61.
摘要:企业资本结构安排决定了资本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资本市场的现实状况又制约着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决策。本文从逆向选择角度,利用图解及数学模型分析解释了企业优序融资理论。基于假定(两类)企业对于其项目利润控制能力(能否使R^s〉R^f)是不同的,通过对“共同均衡”和“个体均衡”的分析,认为企业优序融资行为的原因在于“逆向选择”,而非“道德风险”。
2007, 26(11):62-65.
摘要:目前物业管理市场准入门槛较低,造成市场上存在的企业众多,良莠不齐,行业亏损严重及开发商垄断经营,浪费了社会资源,也影响了市场的公平竞争。因此,本文从物业管理市场准入角度出发,利用产业组织理论和Salop,S.模型分析目前物业管理行业处于这种亏损状态的原因,提出从最大化社会福利的角度出发分析其市场容纳理想的企业数目只能是自由进入市场的企业数目的一半,政府应制定物业管理市场准入制度,提高物业管理市场准入门槛。
2007, 26(11):66-69.
摘要:针对由单制造商和单销售商组成的供应链,提出了供应链双方需求信息对称情况下的激励机制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供应链双方在需求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运作策略模型。制造商通过折扣,运用激励相容机制使销售商诚实申报需求信息,使得供应链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供应链成员实现双赢。数字试验结果表明:①所提策略是有效的;②该策略不仅能提高制造商利润,而且也能改善销售商的利润。
2007, 26(11):70-73.
摘要:《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通过及正式实施对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无异于一场及时雨,使其发展迎来了又一契机。本文运用经典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现代经济学的理论为税收支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进行诠释,并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提出促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税收对策构想。
2007, 26(11):74-78.
摘要:目前中美双方对外贸易统计都是按照原产地原则进行的。越来越多的国际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认为,这种统计原则对于转口贸易和加工贸易的统计,往往存在较大误差。本文深入探悉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原因,指出我国应该建立以“所有权”为统计原则的贸易统计体系,从而对被夸大的中美贸易差额进行重新修正。
2007, 26(11):79-84.
摘要:首先对国内外将博弈理论用于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回顾总结,指出大多研究都采用经典博弈理论的缺陷,尝试运用演化博彝理论深入探讨农产品供应链的策略空间以及演化趋势。通过农产品质量安全演化博弈模型的构建和分析,得出农产品供应链市场的演化相图以及在每一个平衡点的演化稳定特性,很好地揭示了农产品供应链的演化进程,为有效制定相关政策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科学依据。
2007, 26(11):85-89106.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定量化研究成为企业文化研究的重要方法和发展趋势。根据Geert Hofstede的文化测度模型,设计了《企业文化调查问卷》,选取电信运营企业进行抽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技术处理,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和现状。
2007, 26(11):90-92.
摘要:通过运用博弈论对工程建设中采购双方进行分析,指出传统采购模式的缺点,同时提出新的动态联盟采购模式,并介绍动态联盟采购模式的构建流程。
2007, 26(11):93-96.
摘要:中国企业品牌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目前已进入品牌危机的高发期,品牌危机常态化。从品牌生命周期的视角分析企业品牌危机产生机理,以利于企业防范和处理品牌危机。首先解释品牌生命周期,其次分析基于品牌生命周期视角的品牌危机产生机理,最后阐述基于品牌生命周期视角的品牌危机产生机理对企业品牌危机管理的启示。
2007, 26(11):97-102.
摘要:对组织标杆管理的产生与发展,内涵的界定以及其基本理论与方法进行了回顾并评述,并指出未来可能的研究内容。
2007, 26(11):103-106.
摘要:随着跨国公司的发展以及“走出去”战略的兴起,工作价值观方面的研究再度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九十年代分别兴起了两次关于工作价值观研究的高潮,现在研究者们的热情再度爆发。为在以后的研究中取得更大进步,本文就前两次高潮所产出的成果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
2007, 26(11):107-109120.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经济学家在对传统经济进行反思的过程中,开始从地下经济角度来解释现实经济现象中宏观经济预测的偏离及菲力普斯曲线开始向上和向外盘旋现象。地下经济一般被认为是由那些企业或个人防止和逃避政府的管制、税收和监察的经济活动和由此获得的收入构成的。根据政府作为政策制定者和观察者及受调查者即企业或个人之间的关系,本文提供了一个相互作用系统的样板,通过政府和企业及个人之间在交税行为过程中产生的信号传递反馈系统,拟用一种不完全信息的动态博弈分析方法,论证得出信息系统的完整化、公开化、政府法律政策严明性及政
2007, 26(11):110-114.
摘要:以河南省HA市、HB县和HC县34个村的326个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探讨了当前农村劳动力培训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如何培育新型农民,提出创新培训理念、细分培训对象,使培训由政府主导的“强制型”向“诱致型”转变。
2007, 26(11):115-120.
摘要:为探析中国高学历的新员工主动离职率高的原因,本文在阅读和评述了国内外大量离职模型后,选取Lee等员工主动离职多路径演进模型为研究基础,以浙江大学毕业1年内并且有过离职经历的毕业生作为研究对象,对该模型在中国背景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在中国背景下同样适用;工作单位的性质对决策路径的选择有显著影响;不同路径展开速度不同,但工作满意度并无显著差异。并提出了对管理者有助益的建议。
2007, 26(11):121-124.
摘要:以2003年110家上市家族公司为研究对象,在控制董事会结构、管理层激励、企业规模及财务风险等因素后,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并在分析个中原因后提出,对将要上市或增发新股而面临股权稀释的家族企业来说,没有普遍适用的最佳持股比例,应根据自己的情况相机抉择。
2007, 26(11):125-128114.
摘要:2002年以来,国内学术界关于“生物经济”的讨论非常热烈。集中在“生物经济”概念的界定,“生物经济形态”与其它经济形态的递进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实施“生物经济”强国战略,把生物产业发展成为具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新兴主导产业,实现发展模式的重大转型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