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26(5):1-4.
摘要:模块化已广泛应用于多种领域,但其理论与实践尚处在发展和完善之中.本文试从系统工程的观点出发提出模块体系的建立方法,其中包括基于等级分析法的模块结构分解和AHP法模块方案选优.
2007, 26(5):5.
摘要:女企业家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不再如在传统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时代靠体力决定经济地位,而是和男性第一次站在平等的起跑线上开始她们的创业,使得她们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拥有同样自身条件的男性和女性,在同样面临创业机会时,女性真正投入创业的比例远远低于男性,本研究用实证的方式,采用相关分析、方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缓冲作用检验等统计方法,对351位女性创业者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家庭承诺和性别认同是影响女性创业意向的缓冲因素,本研究为如何激发女性创业提供了实证基础.
2007, 26(5):9-14103.
摘要:考察一期同时行动时,个体的偏好差异对公共物品自发供给的影响.模型在对数柯布-道格拉斯效用函数的基础上,设定了反映偏好(偏好差异量)程度的参数,分析个体们的总收入在未达到和越过公共物品生产的最小捐赠水平两种均衡状态下,个体的最佳决策及偏好异质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个体的偏好差异对公共物品产出的作用依赖于成员们的收入预算开支与公共物品固定成本的比较,"U"型曲线之说不合适.
2007, 26(5):15.
摘要:提出了煤炭虚拟企业合作伙伴选择的新方法,方法首先从配煤的角度入手,根据虚拟企业目标,把虚拟企业目标所要求的一些定量指标通过线性规划的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准确地确定能够满足虚拟企业目标定量指标的一些企业.然后,再从满足虚拟企业量化指标的同一类企业中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定性分析,最终确定满足虚拟企业总目标的合作伙伴企业.该方法具有实用性.
2007, 26(5):18-21.
摘要:用生态经济系统的概念、功能以及生态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和原理,分析了水质水量统一优化配置问题;提出了水质水量统一优化配置的概念,分析了其内涵;阐述了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的生态经济阈和水质水量统一配置可行方案拟定的原则;依据生态经济系统结构优化限制性因素原理,构建了由配置方案生成模型和配置方案效果评价模型组成的水质水量统一优化配置模型体系框架.为水质水量统一优化配置研究提供了一种基本思路.
2007, 26(5):22-25.
摘要:分析了智力资产的特点,简要讨论了传统历史成本法、重置成本法和收益现值法的优缺点.根据智力资产的实物期权特性,本文建立了智力资产实物期权价值评价模型,并运用具体算例验证了模型的有用性.
2007, 26(5):26-28122.
摘要:统筹区域发展,加强区域宏观调控,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目前,在我国区域宏观调控与统筹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障碍与问题,非常不利于统筹区域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而必须高度重视并解决.本文在分析我国区域宏观调控与统筹发展中所存在的障碍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相关的解决构想.
2007, 26(5):29.
摘要:以省域旅游产业实力科学内涵为基础,构建了省域旅游产业实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指标数据无量纲化等定性与定量方法评估了我国各省旅游产业的实力.
2007, 26(5):35.
摘要:刘易斯模型面临着挑战并具有扩展、创新的内在要求,把刘易斯模型应用于珠三角地区二元经济演化和工业化路径分析时,该地区表现出刘易斯模型未能覆盖和未曾分析的特殊模式,而其特殊性主要是在一个开放条件下的演化增长,从而拓展了传统刘易斯模型的封闭系统分析框架,构建了由资本、剩余劳动力转移、出口贸易、技术转移等这四个要素组成的开放型二元经济演化路径.
2007, 26(5):38.
摘要:企业发展的灵魂是创新,创新的主体是人.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关键要加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首先要树立"人是创新主体"的理念;其次要营造"自主创新、以人为本"的氛围;第三要挖掘"高素质创新型"的人才;第四要形成"激励人才积极创新"的机制;第五要培育"和谐合作创新"的团队.
2007, 26(5):42.
摘要:公司创业导向是一种创业的姿态或者"冲动",外部环境条件、企业家创业特质和组织特征构成了公司创业导向形成的前提.公司创业导向形成后通过两个途径影响组织绩效,一方面,考虑到不同的中介变量,例如管理水平、行业特征、环境不确定性等,创业导向和组织绩效之间存在间接的、不一致的相关性;另一方面,公司在创业导向的指引下,产生了创业行为,通过创业行为对组织绩效产生影响.
2007, 26(5):46-50.
摘要:在借鉴COSO理论最新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我国在有关内部控制立法及实务中主要从业务循环以及重大业务事项角度进行的经验,提出从内部控制对象要素建立风险管理导向的内部控制.着重从影响企业存亡的六大核心内部控制对象要素--人、财、物、时间、信息和技术进行探讨,将风险管理方法全面引入企业日常内控机制.
2007, 26(5):51.
摘要:随着数据挖掘技术的发展和信息的增长,企业和公司开始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来分析和处理他们在商业活动中积累的关于客户的大量数据,以从中发现重要的规律,来指导公司的营销策略.客户聚类就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它根据客户的个人属性和行为属性,把相似的客户群聚集起来.公司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客户作出不同的营销策略.本文讨论了有关聚类模型的两个问题.第一,介绍了两种经典的聚类算法,以及他们的复杂度.并讨论它们在客户关系管理中的应用和有效性;第二,讨论了特征提取在聚类过程中的必要性,并给出了如何在聚类模型中进行特征提取的有效算法.
2007, 26(5):57-60.
摘要:企业集团是现代企业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人力资本是其持续竞争优势的真正源泉.企业集团人力资本投资决策直接关系到企业集团的生存和发展.本文分析了影响企业集团人力资本投资的因素,提出了基于模糊集理论的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企业的投资决策方案进行分析,本文最后提出了人力资本投资新途径.
2007, 26(5):61-66.
摘要:知识与网络经济改变了传统的雇用方式,就业能力成为员工与企业竞争制胜的重要基础.本文将就业绩效细分为获得绩效与持续绩效,并以283个样本数据为基础,研究了就业能力、求职强度与就业绩效三者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个体就业能力及求职强度与获得绩效正相关;②个体的就业能力维度中,除了责任感与持续绩效正相关以外,其余能力均与持续绩效负相关;③个体求职强度对就业能力与获得绩效的关系起中介作用.文章还讨论了这一结果对管理实践的意义.
2007, 26(5):67-72.
摘要:引入国际战略投资者是国内商业银行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首先对引入国际资本后可能产生的各项效应进行分析,继而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引入国际战略投资者前后各商业银行的效率进行了测度,说明其变化情况;并以可能造成效率变化的因素为自变量,银行效率为因变量建立线形回归模型,发现资本充足率高低对银行效率并无直接影响,但产权结构与银行效率显著相关.最后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2007, 26(5):73-76.
摘要:描述我国行业协会的现状,从委托代理理论出发,分析了行业协会职能、地位不明确,权利与责任不对称,出现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以及冗长的委托代理链降低了监督的效率等问题.进而分别从行业协会、政府和企业的角度提出相应建议,希望有助于完善我国行业协会的委托代理关系.
2007, 26(5):77-83.
摘要:首先,在评析我国现行节能考评指标局限性的基础上,界定了城市节能评价范围.其次,研究建立了包括工业、建筑业、城市交通、生活消费四个领域、三个层次、27个指标的城市节能评价指标体系,并构建了评价模型.第三,按照一定标准将城市用能水平划分为四个等级,并通过计算工业耗能指数A1和建筑、交通、生活综合耗能指数B,构建了城市耗能级别的判定准则Z=f(A1,B).最后,以某城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城市2005年实际能耗位于第Ⅲ级,属于先进用能型城市;其中工业节能效果较好,建筑、交通、生活等其他三个领域节
2007, 26(5):88-90106.
摘要:在目前人民币持续升值的背景下,本文研究外汇储备和汇率间的关系,利用协整理论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二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实证结果显示:二者之间是负相关关系,即人民币汇率的下降将引起外汇储备的增加.
2007, 26(5):91-94.
摘要:根据灰色GM(1,1)模型对我国劳动争议案件的数量进行了预测,并且通过了检验.基本结论为:我国劳动争议案件的数量还要增加,过高的劳动争议案件对目前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改革提供了现实的参考依据,创造和谐的劳动关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2007, 26(5):95-97.
摘要:如何客观、公正、准确的评价铁路货运服务质量是促使铁路货物运输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文章建立了铁路货运服务质量的AHP-Fuzzy评价模型,并举例说明了该模型的应用,评价结果与事实相符.
2007, 26(5):98-103.
摘要:城市化的不断加速推动了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也加剧了对区域资源的消耗,区域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存在显著的辩证关系.本文在建立经济综合城市化水平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协调度模型,结合湖南省经济中心区域的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十五"期间历年的数据,测算了长株潭区域历年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协调度,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比较协调,"十一五"规划起步浇良好.
2007, 26(5):104-106.
摘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组织面临着不断变化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以及复杂的内外公众,危机事件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正确运用危机公关预防危机、解决危机、转变危机,就显得很重要.本文借助经济学模型,对模型进行分析,基于经济学视角探讨危机公关.
2007, 26(5):107-112127.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不断扩大引起了各方面的普遍关注.本文运用Shorrock的分解方法分析对外贸易对中国日益扩大的省际经济增长差距的影响,发现1978-2005年对外贸易对省际经济增长差距拉大的贡献率为33.77%.接下来,本文将对外贸易影响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机制归纳为乘数机制、技术扩散机制、集聚机制和竞争机制.最后,本文指出缩小各地区对外贸易发展水平上的差异有利于平衡地区经济增长差距,促进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2007, 26(5):113-116.
摘要:19世纪末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是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制度诞生的标志.德国的社会保险制度主要由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以及护理等五大保险构成,其主要特征是立法健全、自治管理、统放结合和三方合作.战后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社会保险制度逐渐面临着开支膨胀、老龄化问题严重等危机,德国政府积极探索改革之道,希望通过开源节流、增加制度中个人的责任等措施来缓解社会保险与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007, 26(5):117-122.
摘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需要优先考虑三大问题,即"钱从哪儿来,人到哪儿去,如何管用好人和管好钱"[1].本文着重就以上三个问题展开了分析,以便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2007, 26(5):123-127.
摘要:借鉴国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成功经验,提出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要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以经济协调发展和社会稳定为目标,面向国内外大市场,立足于西部特色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培育发展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在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前提下,以产业发展带动就业,实现农村劳动力的稳步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