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27(4):1-6.
摘要:企业自主技术创新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对企业自主技术创新风险进行全面分析,有助于企业更好地进行风险管理.本文从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两方面,分别研究了系统风险中的环境风险和社会风险的影响因素,以及非系统风险中的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管理风险、生产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从而为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风险管理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结合铱星公司创新失败的案例.分析了各风险因素在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过程中的重要程度.
2008, 27(4):7-13.
摘要:建立产业生态网络是企业应对全球环境资源问题、迎接绿色化挑战的有效手段.本文基于产业生态网络一体化与多元化协同发展的基本特征,以我国东北地区13个工业园区的企业为样本,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对产业生态网络的模式进行识别,得出在一体化和多元化两个维度下的产业生态网络的四种基本模式:松散型、整合型、自主型和协同型.同时,企业风险管理能力对企业自身及产业生态网络都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统计检验的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模式下,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具有显著差别,其中在协同型产业生态网络模式下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最强.
2008, 27(4):13-18.
摘要:采用中国高技术产业中的17个行业在1995-2004年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在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衡量上,突破了以往仅从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两方面考察的做法,增加了对技术创新环境方面的考虑.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对产业国际竞争力有显著影响;且技术创新投入、产出、环境指标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技术创新产出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程度相对最大,其次是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环境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相对最弱.
2008, 27(4):19-21.
摘要:无论产业集群的形成路径如何,其最终都必须嵌入全球价值链才能实现升级,因此有必要基于全球价值链背景研究产业集群升级战略.本文探讨了嵌入全球价值链对产业集群升级的积极作用,指出全球价值链可为产业集群升级提供机遇、完善产业集群网络、促进产业集群战略转移,并分析了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产业集群在四个升级阶段中的不同战略.
2008, 27(4):22-28.
摘要:在分析资源管理基本过程的基础上,通过时吉林省长春市46家新创企业和78家成熟企业进行同卷调研,对比分析了新创企业与成熟企业在资源管理过程上的差异,并结合现有理论成果对差异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对比分析的结果表明:在资源构建阶段,新创企业从外部获取资源比较困难,主要依赖于资源的内部积累;在资源整合阶段,新刨企业的改进能力和创造能力均优于成熟企业,在资源利用阶段,与成熟企业相比,新创企业的资源利用能力相对较差.
2008, 27(4):29-34.
摘要:针对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新型工业化建设的实际需要,通过对黑龙江省风险投资的主要领域及其特征的系统分析,提出了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风险投资的主要模式、运行策略以夏有关对策建议,旨在为黑龙江省及其他省市的老工业基地的风险投资模式选择提供科学依据与参考.
2008, 27(4):35-39.
摘要:环境动态性与复杂性的加强,导致更多的企业采取创业导向战略以荻取持续竞争优势.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一直是公司创业理论与实证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首先对创业导向的维度进行探讨,然后对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及其权变因素进行评述,最后对新兴的四种研究情景进行了总结.
2008, 27(4):40-45.
摘要:企业成长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一直是经济学和管理学关注和研究的课题之一.长期以来西方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了企业成长问题,并形成了许多不同的理论学派120世纪80年代以后,实证研究方法被大量引入企业成长研究,从而推动了企业成长研究的发展.本文从经济学和管理学两个视角对西方企业成长研究成果进行重点回顾和评论,据此认为企业成长研究尚需进一步深化与完善,并指出今后研究的发展趋势.
2008, 27(4):45-49.
摘要:尝试采用DEA方法测评浙江省11个地级市及69个县市1996-2005年新增建设用地的效率,进一步分析空间差异及其原因.结果发现:浙江省各地级市的新增建设用地效率普遍较低,11个地级市中除宁波市、湖州市和嘉兴市为DEA有效外,其余8个地级市均为DEA无效;69个县市新增建设用地效率的有效性也普遍较低,且区域差异明显.进一步将建设用地效率分解为规模效率、利用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结果发现:利用效率和纯技术效率普遍较高,规模效率普遍较低,且与新增建设用地效率的有效性情况一样,呈现出自北向南梯度下降的趋势.规模效率是影响浙江省新增建设用地效率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正是由于规模效率较低抵消了利用效率与纯技术效率较高所带来的影响,才造成近10年浙江省新增建设用地效率普遍较低的现象.因此,提高浙江省建设用地效率的有效途径是提高规模效率.
2008, 27(4):50-57.
摘要:利用城市结构的分形模型和城市产出的C-D模型,从国家、区域和典型城市三个层面对1983-2006年我国城市人口、土地和产值三者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大部分城市在研究时段内具有分形特征,标度因子值均为分维,大部分城市系统在向结构优化的方向发展.
2008, 27(4):57-62.
摘要:尝试用旅游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主题公园、学术论文、科技成果等指标时我国旅游业技术应用水平进行了初步评价.借助SPSS统计分析软件,运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市的旅游业技术应用水平进行了评价.得出结论:我国旅游业应用技术水平总体上还是较低的,区域间差距较大.通过分析这些差距存在的原因,从观念、技术化瓶颈、旅游业务创新和."官产研"等方面提出发展思路.
2008, 27(4):63-68.
摘要:基于协整理论的Panel Data模型,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从实证角度分析了我国农民受教育水平时农民收入的影响,并比较了地区因素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得出结论:我国农民受教育水平是农民收入变动的Granger原因,农民收入和农民受教育水平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均衡关系.
2008, 27(4):69-73.
摘要:基于江苏、江西、安微、内蒙、云南五省(区)756户农户的信息服务需求调查资料,采用扩展线形支出系统模型,定量评价了上述地区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户对信息服务的支付能力.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农户目前已初步具备信息服务支付能力,但整体水平较弱,不同地区在农户信息服务支付能力方面差异显著.据此,提出提高农户信息服务支付能力的相关政策建议.
2008, 27(4):74-78.
摘要: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呈现出扩大的趋势.从深层次上看,欠发达地区发展滞后的原因主要在于体制机制的束缚.本文构建了地区体制机制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全国各省(区、市)在体制机制环境上的差距,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2008, 27(4):79-84.
摘要:运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检验和方差分解检验等方法,并通过基差分析、期货合约流动性分析,对中国豆油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和回避风险功能的发挥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在长期过程中,中国豆油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基本得到发挥;回避风险功能在期货市场自身运行机制的作用下逐渐得到改善,并开始发挥作用.
2008, 27(4):85-92.
摘要:以2000-2005年期间收到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操控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衡量审计师的审计质量,分析了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任期及签字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影响因素后,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任期及签字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之间均呈倒U型关系.进一步分析发现:当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任期和签字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任期分别小于8年和4年时,审计任期的延长有利于审计质量的提高;但当二者的审计任期分别超过上述年限时,审计任期的延长对审计质量具有负面影响.
2008, 27(4):93-96.
摘要:继巴林银行破产案后,法国兴业银行巨额金融违规案使得世界金融市场的焦点重新聚集在银行合规风险管理问题上.正处于转折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的中国银行业,应从此类事件中吸取教训,重新认识合规风险管理问题,关注合规体系建设,为迎接未来的挑战做好前瞻性研究和准备.
2008, 27(4):97-103.
摘要: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于提高我国会计行业的透明度、提升我国资本市场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分析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基本框架和特点入手,结合实际案例,探讨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企业经营产生的重要影响,并就如何更好地实施新<企业会计准则>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2008, 27(4):103-108.
摘要:在决策中引入伦理因素有利于更好地调整企业与相关利益者的关系,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促进社会和谐进步.本文首先回顾了西方学者从心理和行为上对伦理决策模型的研究成果,然后从管理科学的角度提出了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企业伦理决策模型构建思路;从主要的社会利益相关者、次要的社会利益相关者、主要的非社会利益相关者和次要的非社会利益相关者四个方面构建了企业伦理决策指标体系.建立了实用的数学计量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实例分析;最后指出,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伦理决策模型简洁、实用,易被各方面接受,可以用以辅导决策.
2008, 27(4):109-115.
摘要:关系(Guanxi)理论于近年得到了充分发展和不断完善,逐渐成为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和人类学领域研究关注的焦点.Guanxi具有文化性、可转移性、互惠互利性等主要特征}其产生受文化、政治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在企业组织中,Guanxi的影响前因可以归纳为组织因素、战略因素、制度因素和个体因素四类;其结果表现为促进企业绩效提高、实现个体问知识转移及信任程度增加等.本文对该理论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全面述评,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和趋势进行了初步探析.
2008, 27(4):116-121.
摘要:针对我国转型期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住宅小区共享资源治理困境,从业主预期结构入手,考察住宅小区共享资源治理模式.通过对非可控的样本观测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得出结论:业主的"独立承担资源损益的预期"与"资源支配权的自我归属预期"之间能保持其偏好的逻辑关联,但"资源支配权的自我归属预期"与"共享资源自我治理模式选择的预期"没有显著的逻辑关联,即偏好发生变化;而通过模仿学习经历,业主能够达到和谐的认知状态,使得三类预期之间建立一致的逻辑关系.因此,要形成减轻政府财政负担的自我治理模式,必须让业主认识到自身的治理主体地住.
2008, 27(4):122-128.
摘要:本文旨在考察人-组织匹配对员工离职意向的影响,着重检验组织承诺的中介作用机静制.通过对387名来自企业、银行、政府和事业单位的员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人-组织匹配程度越高,员工的离职意向越低;组织承诺越高,员工的离职意向越低;人-组织匹配对员工离职意向的影响通过情感承诺和规范承诺的部分中介作用采实现.该结果说明:人-组织匹配对员工离职意向具有重要影响,情感承诺和规范承诺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