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27卷第8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纪念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成立30周年《中国技术经济30年》(文集)征文邀请

      2008, 27(8).

      摘要 (51) HTML (0) PDF 579.45 K (3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时间框架效应与团队知识冲突

      2008, 27(8):1-6.

      摘要 (73) HTML (0) PDF 361.88 K (5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团队知识冲突,引入“时间框架效应”作为重要情境约束要素,以期建立新型的冲突操控与管理机制,拓展了已有冲突管理研究的视角;运用“时间框架效应--知识冲突--团队知识创造绩效”作用机制的理论构思,为探索知识冲突对团队绩效的作用机理及其管理模式,提供了新的逻辑思路和理论分析工具。

    • 工作倦怠与离职意愿:基于浙江省19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研究

      2008, 27(8):7-13.

      摘要 (83) HTML (0) PDF 187.40 K (3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流失严重的现象,以我国浙江省19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员工为研究对象,对中国背景下工作倦怠和离职意愿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工作倦怠中的情绪耗竭、讥诮态度这两个维度可用于解释员工的离职意愿;并且,不同的年龄、教育水平、工龄、企业性质的员工在工作倦怠和离职意愿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 固定支付模式下技术创新的博弈分析

      2008, 27(8):14-17.

      摘要 (72) HTML (0) PDF 296.39 K (2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构建了企业与科研单位合作技术创新的收益函数和博弈模型,并与企业自主创新的情况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创新的技术含量并非越高越好,而是存在最佳产品技术含量;在同等条件下,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效益要大于企业与科研单位合作技术创新的效益。因此,一方面,企业不应盲目加大创新投入;另一方面,政府应降低对科研单位的投入,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最后,对模型进行了实例研究。

    • 中国高技术产业内资企业技术引进的双重效应分析

      2008, 27(8):18-22.

      摘要 (79) HTML (0) PDF 244.78 K (3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如何利用技术引进提升内资企业的市场绩效是一个重要课题。针对后发优势理论与中国高技术产业内资企业市场份额不断下降的矛盾,通过实证分析1995--2005年中国高技术产业新产品销售等数据,发现中国高技术产业内资企业技术引进存在着显著的双重效应,即内资企业技术引进费用与其新产品销售收入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其新产品出口销售收入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中国高技术产业内资企业技术引进双重效应的产生原因,即内资企业受发达国家技术出口限制,导致其通过后发模仿来进行技术创新的成效不显著。

    •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在我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研究中的应用

      2008, 27(8):22-28.

      摘要 (85) HTML (0) PDF 343.71 K (3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利用DEA理论与方法,在计算机的支持下,通过理论分析、实证研究和比较分析,提出了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相关数据,分析研究了我国区域技术创新的现状,并提出了我国各大区域的发展策略。

    • CRM环境下面向产品创新的关键客户知识源识别研究

      2008, 27(8):29-35.

      摘要 (84) HTML (0) PDF 256.94 K (3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企业和客户的交互视角,本文分析了客户知识的内涵和关键维度,提出从客户知识价值、客户的知识交流意愿和企业的客户知识吸收能力三个维度识别关键客户知识源:客户知识价值反映了客户的知识所能给企业带来的价值;客户的知识交流意愿反映了客户与企业沟通、交流信息和知识的愿望的强弱;企业的客户知识吸收能力就是企业获取、消化、转化和开发客户知识,并把客户知识运用于企业决策的能力。本文所建立的关键客户知识源识别体系兼顾了企业和客户双方视角,体现了客户知识共享的自愿、公平机制。

    • 知识管理研究进展评析

      2008, 27(8):36-43.

      摘要 (63) HTML (0) PDF 362.17 K (2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知识管理研究在不断吸收组织学习、创新管理、组织行为学等相关领域研究成果的过程中,正在摆脱早先仅依赖IT和以显性知识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路线,而朝着以人为核心、强调隐性知识创造和共享的方向发展。本文从管理视角详细阐述和评价了学者们在知识管理框架模型构建、知识创造机理、知识共享机制、知识型员工的激励与约束、知识管理战略以及知识管理的文化背景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和进展,并指出目前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 基于网络效应的我国企业技术标准竞争策略分析

      2008, 27(8):44-46.

      摘要 (74) HTML (0) PDF 162.21 K (3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买方互动产生的网络效应对市场的影响分析,提出我国企业在推行标准化战略的过程中要以技术创新、技术开放、技术联盟推进技术应用,以积极参与标准制定争取市场主动地位,以营销策略形成网络效应获得市场支持,以标准化为导向提高产品开发效率、巩固市场,从而建立市场优势、形成事实标准而在竞争中取胜。

    • 基于循环经济和多属性群决策的区域城市土地利用评价分类研究

      2008, 27(8):47-54.

      摘要 (84) HTML (0) PDF 277.23 K (4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将循环经济视角下区域城市土地利用水平的评价分类视为多属性群决策问题,以“加权和与加权积的混合算法”为基本计算方法,借鉴现有的群决策理论与方法,从决策理论的角度阐述了循环经济视角下城市土地利用水平的评价、排序、集团划分与隶属稳定度分析问题,并以安徽省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循环经济视角下安徽省17个地级市的城市土地利用水平大体可分为5类,总体呈现出明显的“南高北低”局面;各个城市的集团序隶属稳定度不尽相同,各城市应根据自身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努力实现集团上跃。

    • 基于利润最大化的产业集群规划研究

      2008, 27(8):54-56.

      摘要 (66) HTML (0) PDF 161.66 K (3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产业集群是以特定资源为依托形成吸引力,由能进行近距离交流的具有相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相关产业的厂商以及相关机构构成的群体。其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产业集群建设中的结构与利润最大化问题进行了数学推理,讨论了产业集群中主导企业的结构与利润最大化的数学关系,认为产业集群的规划与建设不仅要注重讲求效益,同时还要建立有序竞争的市场结构,这样才可能实现产业集群的优化,促进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

    • 项目经济评价中NPV和IRR的风险传递关系研究

      2008, 27(8):57-60.

      摘要 (86) HTML (0) PDF 224.98 K (3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项目的经济评价中,净现值(NPV)和内部收益率(IRR)是主要的两个指标,当用概率形式表示项目经济受到的风险时,如何给出NPV和IRR两者之间的风险传递关系是一个难题。本文通过研究NPV和折现率之间的函数单调性关系,得出NPV和IRR之间的风险概率传递解析关系,由此可以根据NPV的概率得到相应的IRR概率分布曲线。该方法能够提供更为全面的且更符合客观实际情况的经济评价决策信息,使项目经济评价更具科学性。

    • 中国大豆播种面积波动:趋势、成因及政策建议

      2008, 27(8):61-66.

      摘要 (277) HTML (0) PDF 374.87 K (5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中国大豆进口持续增加且不同主产省区大豆播种面积比例波动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同的现象,建立了大豆播种面积回归模型,分析了我国各大豆主产省区大豆播种面积波动的原因。模型回归结果表明:我国各大豆主产省区的大豆与其竞争作物的净收益差异是导致不同省区大豆播种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同时不同省区的农业产业结构、农民自身资源配置、制度改革等因素对本省区的大豆播种面积也具有不同程度的制约或促进作用。

    • 物流地产供需双方的演化博弈模型

      2008, 27(8):67-71.

      摘要 (76) HTML (0) PDF 256.25 K (4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研究地产开发商和有物流需求的企业的合作行为,本文建立了一个物流地产供需双方演化博弈模型,讨论了不同初始状态、不同复制动态方程下的地产开发商和有较大物流需求的企业的演化博弈策略。通过分析不同策略下博弈双方的行为及收益,认为在博弈的演化过程中,各方应该考虑合作剩余收益、租金和物流地产的开发成本等因素,按照合作剩余收益最大化的原则,从长远角度考虑博弈双方的利益来制定双赢策略,从而促进物流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 政府管制模型研究:基于消费者参与的理论视角

      2008, 27(8):71-74.

      摘要 (75) HTML (0) PDF 124.77 K (3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委托一代理理论被广泛应用于激励性管制模型研究,但其约束条件并不总能得到满足。本文放宽管制模型的约束条件,并将消费者作为信息传递者引入管制模型,探讨了立法者利用消费者信息来提高社会福利水平的条件以及对消费者的最优转移支付水平。

    • 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影响因素研究

      2008, 27(8):75-79.

      摘要 (77) HTML (0) PDF 243.28 K (3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基于2005年国家级贫困县农村居民入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收入、消费环境、消费观念以及人口学特征等因素对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居民所在村通公路会增加农民的消费支出;家庭规模的扩大会导致居民消费支出的减少;如果居民家庭中有成员在城市工作,其消费观念的变化会导致其消费支出发生变化;在我国贫困地区,汉族居民的消费支出水平高于少数民族居民;家庭结构对居民消费支出亦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改善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措施,包括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加快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变农村居民的消费观念、注重对少数民族居民的政策扶持等。

    • 消费者信息处理方式研究综述:基于商品评价的视角

      2008, 27(8):79-84.

      摘要 (99) HTML (0) PDF 311.48 K (4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个体的购买决策被认为是一种信息处理过程,信息处理方式能有效揭示消费者将输入信息转化为输出结果的购买决策机制。本文从购买决策中消费者商品信息评价的视角,对消费者信息处理的具体方式、分类及其研究方法进行分析总结,以期为后续研究打下基础。

    • 差别电价效应及影响因素的系统动力学分析

      2008, 27(8):85-89.

      摘要 (77) HTML (0) PDF 379.31 K (3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差别电价政策作为价格杠杆直接调控经济,在实施中受较多因素的影响。本文建立了差别电价政策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对影响差别电价政策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当高耗能企业的单位电耗降低时,企业为获取较多利润会增加生产量,从而使用电量提高;当高耗能企业产品的市场价格提高时,企业较少考虑差别电价,会提高实际生产量,差别电价政策的效果弱化;当高耗能企业产品的市场价格减低时,企业会降低实际生产量,差别电价政策的效果很明显。

    • 基于创新型企业成长视角的国外创业政策述评

      2008, 27(8):90-95.

      摘要 (75) HTML (0) PDF 252.28 K (4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对国外支持创新型企业成长的创业政策进行了综述,分析总结了国外创业政策的含义和目标、创业政策工具的种类和其有效性研究以及改进政策效果的途径。这有利于我国有效制定和实施创业政策,从而促进我国创新型企业的快速成长,推动就业、区域创新和地区经济的发展。

    • 企业家领域实证研究的效度问题探讨

      2008, 27(8):96-103.

      摘要 (72) HTML (0) PDF 463.77 K (3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效度是衡量实证研究有效性的重要指标,一直倍受研究者的关注。然而,在关于企业家领域的研究中,研究历史演进的复杂进程和近年来研究范式的多元化,导致后续研究者在研究效度上遭遇一系列困境。本文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元分析的研究方法,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就可能影响企业家研究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的相关因素进行逐一剖析,提出了解决相应问题的建议以供研究者借鉴。

    • 产业内贸易与经济增长:基于人力资本的分析框架

      2008, 27(8):104-110.

      摘要 (70) HTML (0) PDF 304.19 K (3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贸易的知识扩散效应和贸易竞争的资源配置效应是长期内产业内贸易影响增长的最根本的两个方面。本文将包含贸易知识扩散程度参数的人力资本积累函数引入Bucci提出的经济增长模型,把模型拓展到开放经济环境,在动态贸易均衡中考察这两种效应。研究发现:贸易的知识扩散效应促进人力资本积累,有利于经济增长;贸易竞争效应使人力资本更多地配置到低效率的非竞争性部门,不利于经济增长。因此,产业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取决于知识扩散效应和贸易竞争效应的影响程度的相对大小比较结果。

    • 基于ECM的我国税收弹性实证分析

      2008, 27(8):111-114.

      摘要 (68) HTML (0) PDF 226.51 K (3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运用时间数列和计量分析方法,利用1978--2006年我国税收收入和GDP数据,针对1978—1994年和1995--2006年两个阶段分别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税收的长期弹性和短期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1978—1994年我国税收的长期弹性小于其短期弹性;自1995年以来,我国税收弹性发生了显著变化,税收的长期弹性大于其短期弹性。

    • 外商直接投资、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2008, 27(8):114-118.

      摘要 (64) HTML (0) PDF 242.48 K (3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鉴于外商直接投资(FDI)对一国经济的重要作用,积极引进FDI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发展国内经济的一项重要政策。而关于FDI对就业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理论界仍存在争议。本文尝试对FDI、就业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运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和Eviews5.0统计软件,以安徽省为例,利用安徽省1991—2006年外商直接投资(FDI)、就业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数据,研究FDI对就业和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当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增量FDI)与就业呈负相关关系,而年底累积外商直接投资额(存量FDI)与就业呈正相关关系。由此可见,外商直接投资对就业的影响是长期的创造效应与短期的挤出效应并存。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显示,FDI所带来的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

    • 中国企业网格的商业运作模式研究——构建第三方网格

      2008, 27(8):119-122.

      摘要 (67) HTML (0) PDF 235.96 K (3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分析网格技术在我国企业信息化进程中的应用现状,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提出了企业网格的三级商业模式,并探讨了如何构建第三级商业模式——第三方网格,以期为我国企业应用网格技术的商业运作提供指导和参考依据。

    • 社区共享资源合作供给的信任博弈模型

      2008, 27(8):123-128.

      摘要 (65) HTML (0) PDF 287.70 K (3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将社区互动结构简化为3种类型,以个体信任的建立和预期的形成为切入点,构造跨期信任博弈模型,讨论影响社区成员共享资源合作供给“共识”形成的有关因素。分析表明,在成员相对固定的社区,通过提高合作供给的预期收益、提升成员的主观贴现因子、降低合作供给的成本,能够形成合作供给习俗;而在成员流动性较大的社区,则需要建立有声誉的组织来发起和维系共享资源的合作供给。

您是第 位访问者
电话:010-65055536, 18515632865  Email:jishujingji@cste.org.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86号(100081)  邮政编码:80-584
ICP:京ICP备05035734号-5
技术经济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技术经济》
“数字经济驱动高质量发展:融合、创新与共享”专题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