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28(12):1-3.
摘要:通过引入吸收能力,本文扩展了只考虑外生溢出的AJ模型,构建了一个基于知识溢出和吸收能力的战略技术联盟企业吸收能力和研发投入水平之间的函数,比较了有和没有吸收能力下知识溢出率对R&D投资影响的差异,并探讨了战略技术联盟过程中吸收能力对联盟创新绩效的重要作用。
2009, 28(12):4-11.
摘要:在产业集群理论的总体框架下,本文以国外五个典型集群为研究对象,归纳了生物技术产业集群演化的关键动力要素,即科学研究、风险投资、传统大企业介入、政府支持、中介机构、市场需求、创新文化、相关产业支撑、龙头企业以及“龙头企业-专家型公司-科研机构”之间的良性互动。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要素的演进和集群发展的内在规律。最后,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基于政府的视角得出若干促进我国生物园区发展的启示。
2009, 28(12):12-16.
摘要:针对基于多主体参与的服务创新网络,本文对部分研究文献进行了总结回顾、现象描述和逻辑推理,认为对服务创新网络应该从认知网络、价值网络、社会资本网络和市场网络等多个视角进行分析与说明,并认为服务创新网络是无边界的动态混合网络。
2009, 28(12):17-21.
摘要:本文将新兴技术管理分为技术评估、技术研发和技术产品商业化三个阶段,建立了“评-研-商”阶段模型,并从企业内部研发和外部市场两方面对各阶段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针对传统的现金流折现法在评估新兴技术研发推广项目风险方面的不足,本文引用了实物期权方法中的盖斯克模型对新兴技术项目管理进行风险评估。
2009, 28(12):22-26.
摘要:本文通过建立N个企业间的R&D竞争博弈模型,研究了R&D的边际收益、R&D投入、企业对参与者未来发展潜力的重视程度、博弈时域以及产品间替代程度等不同因素对企业R&D投资的影响。在动态市场中,闭环解比开环解更合理,因为状态反馈与企业间真实的竞争行为很相像,因此,本文运用HJB方程得到了企业R&D投资的显式闭环纳什均衡解,并据此得出使状态变量具有经济意义的参数条件,并分析了上述因素对企业最优R&D投资及相应值函数的影响。
2009, 28(12):27-32.
摘要:管理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管理教育界的重视,并已成为社会各界讨论的焦点。本文在梳理管理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存观点、普遍性认识和学生意见的基础上,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社会实践、课外科技活动、硬件条件和毕业论文等方面分析了其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并提出了若干假设。针对假设,本文进行了问卷设计和调研,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假设进行了验证,为保证实证检验的信度和效度,采取了多种方法的一致性检验,通过实证探索了影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路径和关键因素,以期为管理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提供借鉴。
2009, 28(12):33-38.
摘要:本文首先对目前我国区域循环经济评价体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评析,指出目前评价体系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了相对普适的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并以安徽省及其周边四省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针对安徽省发展循环经济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2009, 28(12):39-42.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两部制电价中基本电费按容量计费导致基本电价水平偏低、不能合理配置电力资源的问题,以长期边际成本理论为基础,结合描述电力系统负荷特性同时率与负荷率关系的BARY经验曲线,构建了容量成本在基本电费和电度电费中的分摊模型,并用某市电力局提供的有关数据,依据该模型测算了按电压等级和负荷特性划分的分类用户的基本电价。结果表明,该模型是确定基本电价的一种可行工具。
2009, 28(12):43-46.
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灰色关联和模糊理论相结合的工程项目评标方法。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易行,能够较好实现定性指标的定量化。
2009, 28(12):47-49.
摘要:本文建立了高技术项目投资的非系统性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为了使非系统风险评价结果更可靠,提高其与企业实际的贴合程度,提出了由基层执行的企业员工组参与、充分利用专家的知识和智能来确定非系统风险评价指标权重和指标属性值的方法。最后,案例分析的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可行。
2009, 28(12):50-53.
摘要:本文针对移动彩信业务的特点,根据关键性能指标(KPI)的要求,构造了彩信业务端到端多指标质量评价层次模型。基于三角模糊数及层次分析法,对影响彩信业务质量的各指标进行评价,并计算出指标权重值,确定重点关注指标,从而为建立彩信业务端到端质量保障体系提供了依据。
2009, 28(12):54-57.
摘要:本文利用2006年陕西省36个行业的固定资产投入与产值的截面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的C2R模型,对不同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陕西省的36个行业中,仅有石油加工及炼焦业是DEA有效,其余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效率均低于0.8,但所有行业的规模报酬都处于递增阶段。最后,针对陕西省绝大多数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效率低下的成因提出了改进目标和建议。
2009, 28(12):58-65.
摘要:为了建立合理有效的上市公司亏损逆转识别模型,本文分别从亏损历史状态、公司财务状况、股利支付情况及投资者预期因素四个层面选取18个指标作为备选变量,并运用Logistic过程中逐步回归的方法从中选择了7个对因变量影响显著的自变量,然后以2005年度发生亏损的我国127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分别对亏损逆转样本组(88家)和非逆转样本组(39家)进行Logistic回归检验,并建立了最终的基于Lo-gistic回归的上市公司亏损逆转识别模型,最后通过检验样本组回代判定,发现该模型对识别亏损公司在亏损后第二年度是否会
2009, 28(12):66-70.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我国东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的虚拟水含量以及东北三省的虚拟水流量,一方面旨在为东北地区粮食作物的布局和贸易战略调整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也为我国粮食安全和水安全的宏观调控提供政策依据。本文基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供的CropWat软件以及ClimWat数据库来计算粮食作物虚拟水含量,采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水资源教育研究院提供的虚拟水相关公式来计算虚拟水流量,得出了东北三省五种主要粮食作物2000—2007年的虚拟水含量及该地区虚拟水的时序流量。最后得出结论:东北地区的粮食作物具有普遍的节水种植优势;东北地区
2009, 28(12):71-75.
摘要:本文运用企业异质性贸易理论,利用分行业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将企业规模作为控制变量,研究了企业生产率、国外市场知识与中国企业出口额的关系。结果显示:企业生产率和国外市场知识对企业出口额的影响显著为正,影响效果存在行业差异;作为控制变量的企业规模,对企业出口额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或正向相关或负向相关或呈U形关系。
2009, 28(12):76-79.
摘要:本文在C-D生产函数的框架下,利用1980—2005年我国政府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GDP的相关数据,对财政支农支出的总量和结构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政府财政支农支出总量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即财政支农支出总量每增长1个百分点,农业GDP将增长0.3087个百分点;目前我国财政支农支出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定的结构性偏差。因此,政府应在增加财政支农支出总量的同时,不断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以提高农业经济增长效率。
2009, 28(12):80-82.
摘要:为提高我国银行间债券回购市场利率风险测定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本文针对我国银行间债券回购市场隔夜回购利率进行了基本特征分析,探讨了如何利用混合正态分布对利率数据进行拟合并据此计算VaR;作为对比组,本文同时采用GARCH模型族对利率数据进行处理。实证结果表明:与GARCH模型族相比,混合正态分布拟合方法计算VaR在准确性和实用性方面均有所提高。
2009, 28(12):83-87.
摘要:本文以发生于2000—2007年的36起我国上市公司跨国并购事件为样本,运用单一指标法和综合指标法,实证检验了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财务绩效。基于单一指标法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跨国并购后,其盈利能力有所下降;基于综合指标法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跨国并购后,虽然其短期综合绩效未能得到改善,但并购后2~3年的综合绩效有一定提高,但绩效改善并不显著。分行业的检验结果表明,我国机械行业上市公司跨国并购后的财务绩效要好于信息业和家电业的企业。
2009, 28(12):88-92.
摘要:本文以2004—2005年在我国中小企业板上市的50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营业利润增长率三个指标出发,研究了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IPO前后的业绩变化是否具有显著性,并对引起业绩变化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公司上市后的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营业利润增长率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位于中西部地区的上市公司的整体绩效表现优于位于东部地区的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持股比例高、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高,其上市后业绩的下滑更明显;流通股比例对中小企业板公司上市
2009, 28(12):93-97.
摘要:本文在借鉴海外创业板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创业板市场的实际情况,对其存在的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并在创业板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方面提出一些想法。
2009, 28(12):98-103.
摘要: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在外商直接投资对工资水平的影响方面的研究,然后分析了当前我国福建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状况及其特点。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福建省的实际情况出发,探讨了福建省工资水平的现状,并就外商直接投资对福建省工资水平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依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2009, 28(12):104-108.
摘要:本文以我国国有上市公司和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其2004—2006年的数据对产品市场竞争与债务期限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长期借款比率显著低于国有上市公司,短期借款比率则显著高于国有上市公司;国有上市公司的产品市场竞争度和长、短期借款比率、全部借款比率均正相关;民营上市公司的产品市场竞争度和长期借款比率正相关,和短期借款比率负相关,和全部借款比率的相关性不显著。
2009, 28(12):109-113.
摘要:本文通过发放问卷来衡量审计公告制度的效用以及风险,得出其对提高审计质量、提升审计机关形象等有较大作用,并会导致较高水平的公告风险的结论。同时,采用回归分析法实证检验了审计公告质量、法律效力、公告必要性、社会公众关注程度以及理解程度等对其风险与效用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提高审计公告制度效用、降低公告风险。
2009, 28(12):114-118.
摘要:本文研究了计划评审技术(PERT)网络中非关键工序的敏感性问题。首先介绍了PERT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定理,然后利用概率分析的原理及方法,分析了非关键工序的敏感性,并运用一个实例加以说明。
2009, 28(12):119-123.
摘要:本文以电视媒体平台为例,以竞争平台企业如何确定平台质量水平为出发点,建立了双寡头双边市场竞争模型,旨在给出双边市场价格结构的参考。本文主要运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收益矩阵,试图找到纳什均衡。分析可得,媒体平台企业的主要收入来自于广告,其努力寻求更广泛的观众是为了拥有更多的广告收入。媒体平台企业为了吸引更多的广告商,最终会选择提高平台质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