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29(10):1-5.
摘要:航空航天产品属于典型的复杂产品。本文通过对我国大型航空航天企业进行深入调研, 结合复杂产品系统和模块化的相关理论, 提出了我国航空航天复杂产品研发流程模型, 具体包括研发目标设计、战略层设计、战略层与技术层的融合设计及工程技术层设计、工程试制和系统集成。本研究认为, 我国航空航天产品研发管理过程中的重要问题是将开放性的研究和开发体系与企业技术资源战略目标有机统一。
2010, 29(10):6-11.
摘要:电子商务模式的创新是电子商务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之一。本文在大量文献调研的基础上,首先概述了电子商务及电子商务模式的概念、电子商务模式的分类, 然后论述了其在行业中的应用, 最后归纳总结出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的关键成功因素。本研究认为, 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的关键在于价值创造, 即在创造用户价值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
2010, 29(10):12-18.
摘要: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作为知识的生产者和传播者, 通过与制造企业进行知识转移和互动, 促进了制造业的创新。本文从互动强度和互动时间两个维度, 提出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与制造企业互动创新的3类界面-销售式界面、咨询式界面和联盟式界面, 剖析了三类界面中的知识转移分析框架, 提炼出7 个影响互动创新绩效的主要因素, 进而分析了不同界面下这些因素对互动创新绩效影响的机制, 并通过实证研究对影响机理进行了验证。
2010, 29(10):19-23.
摘要:本文在回顾国内外项目管理理论与知识共享相关研究的基础上, 以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为实例, 分析了项目生命周期阶段对知识共享活动与项目绩效间关系的调节作用, 构建了相应的理论模型, 并对25家建筑施工企业从事项目管理及相关工作的750名人员进行实证问卷调查。结果表明, 在项目生命周期阶段的调节作用下, 知识共享对项目绩效具有积极的作用。企业如果在项目规划阶段就积极开展知识共享, 比在项目施工阶段开展会对项目起更加明显的促进作用。
2010, 29(10):24-27.
摘要:企业研发网络成为企业获取研发资源、缩短技术开发时间、减少研发投资费用与分散风险的有效组织形式。本文在界定企业研发网络概念内涵的基础上, 分析了企业研发网络的开放性、多元化、广泛性、协同性、动态性、平等性等特征, 构建了企业研发网络的基本结构框架图, 进而分析了构成企业研发网络的各结点的功能。
2010, 29(10):28-33.
摘要:本文在对团队知识资本和团队社会资本的概念、构成与测度进行分析和探讨的基础上, 初步确定了团队知识资本结构模型, 并给出了一个更加完善的团队社会资本结构模型, 进而通过分析知识资本、社会资本与研发团队有效性之间的关系, 建立了三者的关系模型, 并提出相应的理论假设。
2010, 29(10):34-37.
摘要:本文基于单目标决策和多目标决策, 建立了相应的配煤数学模型, 对电厂混煤燃烧的配比问题进行研究, 得出电厂混煤燃烧时各单煤的最佳配比。本研究结果对电厂提高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具有重要价值。
2010, 29(10):38-43.
摘要:技术进步与城市化、城市空间体系的演化是相互交织、相互触动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下, 城市化对能源不断扩张的需求应逐步转变为对新能源技术发展的推动。鉴于此, 本文从“新兴技术管理”、“城市化与新能源技术发展的关系”两个角度对已有研究进行回顾, 并围绕“区域协同发展”、“城市空间演化”以及“新能源技术共享”三个相关主题提出了可继续深入探讨的命题,这对寻找城市化进程中区域能源消费的关键路径与可控制变量具有现实意义。
2010, 29(10):44-48.
摘要: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区域创新效率的相关研究, 从区域创新效率的实证模型、指标选择和具体评价方法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评论。
2010, 29(10):49-52.
摘要:本文运用基于DEA的非参数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 测算并分解了1978-2008年黑龙江省全要素生产率, 并运用规模收益可变的BC2模型测算出其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表明: 黑龙江省全要素能源效率水平偏低, 平均值仅为0 1909, 但呈迅速上升的态势; 全要素生产率呈恶化的态势, 通过对Malmquist指数分解, 可看出这种恶化主要是因为其技术效率出现退化。基于这些结论, 本文从降低能源消耗和利用可再生能源两个方面提出了提升黑龙江省能源效率的建议。
2010, 29(10):53-56.
摘要:本文从配电网运行的内部环境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综合考虑了影响其运行风险的各种不确定因素。通过确定风险因素集、指标集以及采用三角模糊数互补判断矩阵确定风险权重集, 建立了配电网运行风险的模糊综合评判矩阵, 并运用于配电网运行的外部风险评估。最后, 通过实例证明了模型的可操作性。
2010, 29(10):57-63.
摘要:本文利用Malmquist指数方法, 测算了1990-2007年福建省的农业技术进步率、技术效率增长率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 然后, 利用协整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动态模拟福建省对外开放(对外开放度)对福建省农业技术进步变化率、技术效率变化率的影响, 以及对外开放和两者的协整关系, 进而说明福建省对外开放对其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作用。结果表明: 20世纪90年代以来, 福建省对外开放与其农业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化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长期稳定均衡关系; 福建省对外经济开放对福建省农业技术效率具有促进作用,
2010, 29(10):64-68.
摘要:本文针对创业板企业的特点, 探讨了传统估值方法对创业板企业的不适应性; 借鉴实物期权理论中二叉树期权定价模型, 构建了适合创业板企业价值评估的模型。最后, 通过实例论述了如何应用该模型评估企业价值。
2010, 29(10):69-73.
摘要:本文基于对我国“一村一品”发展成效的系统认识, 综合运用指标分解法、层次分析法、期望值法和综合值法, 构建了尽可能全面反映农业生产能力、社会服务水平、生态保障水平、农民收入水平和农村经济贡献的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了2006-2008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一村一品”发展成效。最后结合东部地区“一村一品”发展效果明显优于中部、西部地区的结论及其影响因素, 提出了各级政府应加强规划引导、完善调查统计工作等建议。
2010, 29(10):74-79.
摘要:本文首先利用恩格尔系数和消费支出构成对湖南农村居民消费现状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湖南农村居民目前还处于温饱阶段, 不过已逐渐开始向小康阶段过渡; 然后借助1995-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和《湖南统计年鉴》中的湖南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以及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医疗保健以及杂项商品与服务八类人均全年消费支出数据, 建立了扩展的消费支出系统(ELES模型) , 并利用该模型对湖南农村居民年均基本消费支出水平、边际消费倾向和需求收入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湖南农
2010, 29(10):80-84.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汇率波动对中国三十多个省市物价水平的影响, 并分析了可能影响物价水平的诸多因素。从中国样本省市价格水平方面, 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对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价格水平的影响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 验证了人民币汇率传递的程度与经济开放度有关, 并得出了应关注汇率传递差异、积极应对物价变化的结论。
2010, 29(10):85-90.
摘要:本文研究了数量柔性契约下服务供应链的最优激励机制问题。运用连续工作表现的道德风险模型, 构建了服务供应链激励模型, 得出最优的激励转移支付, 并详细分析了数量柔性契约下供应商需要努力的必要性条件、不同激励程度的机制设计以及不同谈判力要求下的激励机制控制等。研究认为: 1.在数量柔性契约中, 只有特定需求分布的服务供应链才能提供有效的供应商激励机制;2.最优激励机制存在一个震荡间断点;3.可通过改变参数来调整激励程度并调整成员间的利润分配。
2010, 29(10):91-93.
摘要:知识员工的特性使得基于理性人假设的经济契约不能进行有效激励。本文建立了基于知识员工互惠性的委托-代理模型。研究结果显示, 新模型的最优委托-代理合约可给委托人带来比传统的委托-代理最优合约更高的利润水平。
2010, 29(10):94-98.
摘要:本文从应急管理体系全系统的视角, 对企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运行机理和运行过程进行创新设计, 并结合具体案例, 从全系统的视角对企业应急管理体系进行创新设计。全系统的应急管理体系研究不仅有益于企业应急管理理论研究范围的拓展, 更有助于企业从宏观层面构建完备的应急管理体系, 并通过各子系统的协调配合使应急管理工作井然有序地开展, 将危机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从而提升企业的危机管理能力。
2010, 29(10):99-102.
摘要:如何防范国企经营者和主管部门官员之间合谋侵占国有企业的生产剩余, 一直是政府部门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根据Laffont和Martimort等在委托-代理框架下提出的分权制思想, 构建了防范国企经营者合谋的“囚徒困境”博弈模型。但由于基于“囚徒困境”博弈所构建的双重审核机制可能产生过高的审查成本, 且其实施受到主管官员有限责任的限制, 因此通过引入不对称信息进一步改进了“囚徒困境”博弈, 使不合谋的均衡结果能在更宽松的条件下实现。
2010, 29(10):103-114.
摘要:信息技术外包是保险公司信息技术资源管理的重要战略, 而IT外包成功的关键在于正确选择外包策略。本文就我国保险企业IT外包的动因、面临的问题和现状进行了阐述, 进而在外包理论的指导下给出了我国保险企业IT 外包策略的选择。同时, 结合风险评估方法、修正期望效用理论与项目风险管理技术, 建立了一套IT外包项目风险管理模型。
2010, 29(10):115-120.
摘要:本文采取述评的方式对战略变革内涵和战略变革模型的研究成果进行探析, 旨在系统化战略变革的内涵和模型的研究, 为战略变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首先, 从过程和内容两个方面探讨了国内外学者有关战略变革内涵的研究成果。然后, 在内涵研究的基础上, 对战略变革模型的理性模式、认知模式、学习模式、Hakan强调学习的模型、Rajagopalan和Spreitzer的多视角模型、Ginsberg的战略变革模型、刘益和李垣的战略转换模型、冯海龙的整合的战略变革测量模型进行分析比较。
2010, 29(10):121-125.
摘要:在互联网即时聊天平台市场中, 平台之间不能互联的问题导致越来越多的用户同时加入多个竞争平台, 即多归属, 以提高使用的便利性。但这种多归属给用户带来不便。针对此问题, 本文分别从平台无互联与用户单归属、平台无互联与用户多归属和平台互联三个方面探讨了平台互联互通与用户归属行为对平台企业的定价、利润与社会福利等问题的影响, 并对相关现象进行了解释。本研究认为, 在依靠市场力量难以推动互联网即时聊天平台间实现互联的情况下, 应通过政府干预来推动平台互联。
2010, 29(10):126-129.
摘要:本文通过考察目前浙江省家族企业传承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探讨在企业发展的不同生命周期家族企业接班策略的差异。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 其企业主所偏好的接班人选择构面具有显著差异。在创业期和成长期, 企业主主要采用信赖机制的思维模式考虑接班人选; 在成熟期, 企业主主要采用网络关系的思维模式考虑接班人选; 在转型期, 企业主主要采用交易成本的思维模式考虑接班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