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第39卷第1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创新驱动下中国区域高质量发展——基于平衡充分发展水平的门槛分析

      2020, 39(12):1-8.

      摘要 (514) HTML (0) PDF 1.19 M (5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创新驱动是破解中国区域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突破口,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采用2003~2017年中国30个省市面板数据,运用全局参比Malmquist模型测度了中国区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并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分别对中国各省市的平衡发展和充分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然后通过门槛回归模型分析了在不同平衡和充分发展水平下创新驱动对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①区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②各省市平衡和充分发展水平均呈现上升趋势,但各省市之间的变化情况差异较大,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③在不同的平衡及充分发展水平下,创新驱动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是不同的,当平衡充分发展水平较低时,创新驱动对高质量发展没有显著影响;当平衡充分发展达到一定水平时,创新驱动对高质量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平衡充分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创新驱动对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大。

    • >请选择...
    • 消费升级、空间溢出与产业全要素生产率

      2020, 39(12):9-15.

      摘要 (588) HTML (0) PDF 1.12 M (5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考察消费升级影响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程度及空间相关特征,本文基于中国1997—2017年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半参数OP法测度了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引入空间权重矩阵,建立空间杜宾模型,测算了消费升级影响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结果表明,消费升级与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效应,并且地区间消费升级会促进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消费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对服务业效率的促进作用总效应大于对工业的影响。进一步探究空间效应的差异发现,就时间变化而言,消费升级对工业效率的促进作用是显著增强,对服务业的影响随服务业发展而逐渐减弱;就地理位置而言,中西部地区对产业效率提升的直接效应大于东部地区,而对服务业的间接效应却呈现出由东向西逐渐递减的趋势。在更换空间权重矩阵后,以上结论依然稳健。

    • 技术经济转化能力与企业技术变迁式转型效率 — —以煤化工企业为例

      2020, 39(12):16-25.

      摘要 (670) HTML (0) PDF 1.39 M (3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技术经济转化能力与转型效率是企业技术变迁式转型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分析技术变迁与企业技术变迁式转型过程,由此构建技术经济转化能力与技术变迁式转型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以煤化工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和PVAR模型实证分析二者的耦合协调性与动态关系。结果显示:煤化工企业技术经济转化能力不佳,技术变迁式转型效率情况良好但不够稳定,且二者的发展始终处于失调状态;技术经济转化能力对技术变迁式转型效率在初期有较强的负向影响作用,而长期来看则呈现出不太显著、滞后但持续的正向影响作用;后者对前者呈现显著、及时且持续的正向影响。

    • 基于事件树与模糊集理论的产业链协同并购风险评价研究

      2020, 39(12):26-35.

      摘要 (325) HTML (0) PDF 1.37 M (3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运用事件树方法与模糊集理论对产业链协同视角下企业并购风险分析及评价展开研究。分析并购活动过程中各阶段存在的主要风险因素,根据并购过程中的风险事件序列构建产业链协同并购风险事件树分析模型。讨论提出基于模糊集理论的事件发生概率评价算法,依据并购活动序列事件发生概率及所造成损失率计算其风险大小,解决了事件树方法中风险评价值难以量化的问题。通过案例分析进一步指明产业链协同并购活动中的关键风险点,同时印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产业链协同并购风险管控建议。

    • 开放售电背景下电力客户黏度的综合评价研究

      2020, 39(12):36-42.

      摘要 (485) HTML (0) PDF 1.20 M (3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内容提要:在售电侧放开的背景下,各类投资主体成立的售电公司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售电市场的竞争中,因而如何有效地管控电力客户资源将成为售电公司需要深入研究的关键问题。鉴于此,本文开展面向售电公司的电力客户黏度综合评价研究。首先,明确电力客户黏度的涵义,进而分析电力客户黏度的重要影响因素,从客户行为、客户感知、客户依赖、客户信任四个方面建立售电公司的电力客户黏度评价指标体系;其次,构建AHP、熵值法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模型,进而构建开放售电背景下售电公司的电力客户黏度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最后,选取某地区的典型售电公司代表开展算例分析,算例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评价模型具有实效性,对售电公司提升服务质量,实现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出力不确定下基于保险机制的风电供应链 最优交易决策

      2020, 39(12):43-50.

      摘要 (359) HTML (0) PDF 1.24 M (4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日益推进,参与电力市场竞争是消纳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必经之路。由于风电出力受风速等自然条件影响,出力具有较强不确定性,导致其实际出力难以预测,使得风电商参与电力市场面临巨大的收益风险。合理地转移风电商的市场风险,引入有效的风险规避机制,对提高风电商收益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基于电量损失保险机制,建立了风电商、售电公司以及保险公司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通过逆向递归法求解纳什均衡,分析保险费率与市场三方利润之间的关系,得出市场主体风电商、售电公司以及保险公司的最优交易决策。最后通过具体算例分析验证得出,引入电量保险机制,制定适当的保险费率,能够使风电商、售电公司以及保险公司三方利益实现共赢。

    • >请选择...
    • 财务投资均衡视角下融资约束、投资效率与企业绩效互动关系—来自2012-2018年沪深A股面板数据

      2020, 39(12):51-60.

      摘要 (572) HTML (0) PDF 1.19 M (6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采集2012-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对融资约束、投资效率、企业绩效的互动关系进行实证建模,发现:融资约束程度越高,越容易制约企业投资效率有效性;优化投资效率、趋向财务均衡状态可提高企业绩效,而投资不足或过度都会降低绩效;投资效率不同的企业,融资约束对企业业绩的影响程度不同——相比于高投资效率企业,低投资效率企业的融资约束对企业绩效的负向影响程度更显著。据此从“财务投资均衡”角度提出缓解融资约束、提高投资效率的若干措施,以实现企业财务可持续增长。

    • 科技政策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研究——以广东省为例的实证分析

      2020, 39(12):61-69.

      摘要 (432) HTML (0) PDF 1.13 M (4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科技创新是立国之本、强国之路。政府在不同阶段制定相应的科技政策,以求持续激励企业参与创新活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基于广东省2005-2017年上市公司数据,采用计数模型实证分析了地级市政府科技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科技政策力度越大,越能提高企业的创新水平;科技政策的激励作用主要通过研发强度这一中介变量产生;科技政策不仅能促进企业的策略性创新行为,同时也会导致企业的实质性创新行为;直接激励类型的政策对企业创新并无显著影响,而营造创新氛围的间接激励类型政策则对企业创新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政策激励对非国有企业、非高科技企业的正向作用更加明显。

    • 多维知识吸收与企业创新关系的元分析

      2020, 39(12):69-78.

      摘要 (283) HTML (0) PDF 1.17 M (3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运用元分析方法,基于178篇实证文献,考察了多维知识吸收与企业创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多维知识吸收与企业创新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较之其它创新层面,多维知识吸收与创新能力相关性更强;吸收资源、过程和能力均与企业创新正相关,且较之静态知识吸收,动态知识吸收与企业创新相关性更强;文化背景、行业性质、测量方式均能正向调节多维知识吸收与企业创新整体关系,而在多维知识吸收与具体创新层面关系上表现不一。结论丰富了现有理论成果,同时也为企业灵活利用多维知识吸收,以提高企业创新效率和水平提供了管理依据。

    • >请选择...
    • 企业杠杆率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基于政府补助的调节作用

      2020, 39(12):79-88.

      摘要 (724) HTML (0) PDF 1.17 M (5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 要:近年来, 我国企业杠杆率上涨趋势明显, 债务规模日益庞大,债务负担愈加沉重,在一定程度上挤出了企业的研发投入。本文以2011-2016年的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研究了企业杠杆率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以及政府补助在企业杠杆率与研发投入之间所起的作用。研究发现:企业杠杆率越高,越不利于企业的创新投入,政府补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缓高杠杆对研发投入的抑制作用;短期债务杠杆率和长期债务杠杆率越高,越不利于企业的研发投入,政府补助不能减弱长期高杠杆对研发投入的负面影响;相较于国企而言,政府补助能缓解民营企业高杠杆对创新投入的抑制作用。

    • 信息空间视域下用户创新的智能化赋能机制研究

      2020, 39(12):89-99.

      摘要 (330) HTML (0) PDF 1.53 M (4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既有用户参与研发创新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领先用户等特殊用户,普通用户如何参与研发创新尚未明晰。在智能时代背景下,智能技术的赋能为普通用户参与企业研发创新提供了条件和可能。本文基于I空间理论,对研发创新所需要的信息资源以及普通用户拥有的信息资源的特征属性及空间定位加以分析,把创新行为描述为I空间中的移动路线,通过对比传统创新路径与用户创新路径,讨论了在I空间中用户创新路径的赋能依赖,智能技术手段对普通用户参与研发创新的辅助作用,并据此提出了用户创新智能化赋能机制。最后以乐高公司为实例开展了研究,对理论方法进行了应用验证。

    • >请选择...
    • 效果推理和因果推理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创业资源整合的中介作用

      2020, 39(12):100-109.

      摘要 (464) HTML (0) PDF 1.21 M (7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章分析因果推理和效果推理两种决策逻辑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及创业资源整合的中介作用。通过对407份新创企业问卷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因果推理和效果推理对新创企业绩效都有正向影响,因果推理和效果推理对创业资源整合也都有正向影响,创业资源整合在因果推理和效果推理与新创企业绩效的正向关系中均具有部分正向中介作用。

    • 构建中间需求模式的制造商最优产品供应策略模型

      2020, 39(12):110-116.

      摘要 (376) HTML (0) PDF 1.08 M (3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顾客需求是厂商实施产品供应策略的核心,它存在三种不同模式:本质需求模式、非本质需求模式和中间需求模式。本文主要研究中间需求模式下制造商对个人客户制定的产品供应策略,首先构建中间需求下制造商在直接折扣和未售出处理两种供应模式下获取利润最优的数学模型,其次求解相应的最优生产量、最优定价,最后运用数值算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

    • >请选择...
    • “技工贸”和“贸工技”战略谁更胜出?——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分析

      2020, 39(12):117-123.

      摘要 (455) HTML (0) PDF 1.15 M (4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通过研发投入和广告投入的比较将样本公司分类为“贸工技”类(营销型)和“技工贸”类(研发型)企业,分析比较了两类企业财务绩效和市场价值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研究发现,“贸工技”类企业财务绩效显著高于“技工贸”类企业,但是两类企业的市场价值没有显著差异。财务绩效差异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广告投入对于财务绩效的贡献高于研发投入所致。市场价值无显著差异是两类企业广告投入和研发投入估值差异以及财务绩效差异相互抵消的结果。此外,还发现广告投入对营销型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当期,研发投入对研发型企业价值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未来。研发型企业要提高财务绩效,需要努力提升研发效率和产品差异化程度。

    • 人力资本对区域创新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

      2020, 39(12):123-130.

      摘要 (477) HTML (0) PDF 1.09 M (4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城市“抢人大战”持续上演,凸显了人才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那么,人力资本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机理如何?不同地区人力资本对创新效率作用差异怎样?采用2011-2017年30个地区的面板数据,构建面板随机前沿模型测度了我国各地区的创新效率,进而使用SARAR空间计量模型探析人力资本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资本投入能显著提高创新效率,我国的区域创新效率处于弱规模报酬阶段,各地区创新效率有明显差异,人力资本与创新效率显著正相关。最后依据实证结论提出了创新和人才施政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 经济增长质量的研究进展与学术展望

      2020, 39(12):131-136.

      摘要 (345) HTML (0) PDF 1.02 M (3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铸就了高速增长奇迹,目前已经具备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客观条件。本文通过梳理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相关文献,总结当下经济增长质量问题的研究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研究发现:关于经济增长质量的文献集中在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界定和解析、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维度与定量测度、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因素与调控政策等方面,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但也存在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指标选取不一致、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指标缺乏宏微观维度区分、经济增长速度和增长质量关系认识不清等问题,今后学术研究当以此为重点突破方向。本文关于经济增长质量的文献梳理和评价,对各界理解经济高质量发展,确定经济增长质量的研究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 >区域技术经济
    • 长江经济带研究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

      2020, 39(12):137-146.

      摘要 (477) HTML (0) PDF 1.62 M (3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长江经济带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长江经济带的研究也受到学界广泛关注。基于1992-2019年间“中国知网”收录的1308篇长江经济带核心期刊研究论文,利用科学图谱计量工具分别进行期刊来源、作者网络、研究机构网络、关键词聚类、突现词分析,发现关键词聚类有西部大开发、开放开发、协调发展、经济增长、一带一路、耦合协调度、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新常态、联动发展、绿色发展、长江经济带战略、交通运输体系等12个。借助于突现词分析,结合长江经济带研究的雏形期、蓬勃期、回落期、热潮期四个阶段进行文献研究脉络与主题的整理。最后基于现有研究文献从长江经济带的区域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方面提出未来研究的展望。

    • 传统产业集群的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识别——基于复杂社会网络分析法

      2020, 39(12):147-154.

      摘要 (251) HTML (0) PDF 1.21 M (4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进一步打造出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促进全球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本文以安徽省六安市叶集木竹产业集群为例,在调研采集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复杂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集群网络并描绘出集群演化中的网络结构特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集群演化中的网络结构呈均匀化、多元化趋势,其促进因素为环保政策、市场需求和劳动力,限制因素主要是人力资本和研发投入,而外资介入、政策优惠作用有待完善。因此,集群未来发展中应着力制定切合实际的优惠政策、加强集群内企业合作学习、培育企业家团队、构建强有力的人力资本。

    • >请选择...
    • 基于动态GMM模型的北京都市圈聚集效应研究

      2020, 39(12):155-162.

      摘要 (367) HTML (0) PDF 1.23 M (4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基于2000年-2017年北京都市圈的面板数据,利用动态GMM估计方法分析了北京都市圈及都市圈内各圈层的集聚效应。研究表明:(1)总体上看,北京都市圈的人口聚集与经济增长呈现先上升下降的倒U型关系,当前北京都市圈的人口规模已经超过最优化点;(2)分圈层来看,人口规模的持续增长在北京都市圈核心圈层和紧密圈层中更多的表现为拥挤效应,即对经济增长带来消极影响,而在机会圈层中则更多的表现为集聚效应,显著促进产出增长。未来,北京都市圈核心圈层和紧密圈层向机会圈层的人口纾解有利于提升北京都市圈整体的发展均衡性。

    • 自恋领导对下属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关系视角

      2020, 39(12):163-170.

      摘要 (363) HTML (0) PDF 1.17 M (3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在领导特质研究领域,自恋领导得到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尽管现有研究探讨了自恋领导对下属的影响效果,但鲜有研究从领导与下属人际互动视角揭示自恋领导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基于领导特质过程模型和权威互补理论,探讨自恋领导对下属绩效的影响,并挖掘其内在影响机制以及作用边界条件。通过对一家保险公司进行多时点、多来源的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自恋领导对下属绩效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关系冲突在其中起中介作用;下属权力距离负向调节了自恋领导与关系冲突之间的正向关系,即下属权力距离越低,自恋领导与关系冲突的正向关系越强,反之则越弱。此外,当下属权力距离较低时,关系冲突的中介作用更强,反之则被削弱。

您是第 位访问者
电话:010-65055536, 18515632865  Email:jishujingji@cste.org.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86号(100081)  邮政编码:80-584
ICP:京ICP备05035734号-5
技术经济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举办“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专家座谈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