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第39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信息通信技术(ICT)创新扩散及影响因素空间计量分析

      2020, 39(3):1-9.

      摘要 (818) HTML (0) PDF 1.02 M (10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使用2001-2018年全国288个地市ICT及其影响因素的面板数据,采取改进后的Bass模型来计算ICT创新扩散速度;然后构建ICT创新扩散及其影响因素的固定效面板数据动态SAR模型,采用拟极大似然估计法对动态SAR模型进行参数估计。研究表明:ICT创新扩散的时空效应显著,创新扩散不仅受本地影响还受邻近地市的影响;人口密度、人口流量、户均ICT消费支出及ICT供给能力等因素对其创新扩散有显著影响,且这些因素短期空间溢出效应和长期反馈回流效应显著。

    • 基于利益分配的复杂产品协同创新网络合作行为演化研究

      2020, 39(3):10-19,29.

      摘要 (669) HTML (0) PDF 1.44 M (10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复杂产品协同创新中各类企业的不同利益诉求,基于复杂网络、公共品演化博弈等理论构建复杂产品协同创新网络利益分配演化博弈模型,对网络的合作行为演化进行仿真分析。研究发现:当协同创新合作需求不同时,利益分配结构要有所区别;在利益分配结构中考虑企业的投入与重要度可以减少企业的搭便车行为;当利益分配机制的制定缺乏一定的公平合理性时,可以通过调动骨干企业的合作积极性来提高网络整体合作水平。

    • 关系如何驱动客户参与中小企业新产品开发?——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

      2020, 39(3):20-29.

      摘要 (658) HTML (0) PDF 1.09 M (9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研究中国式关系驱动中小企业新产品开发的作用机理,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并利用来自长三角和珠三角的275家制造业中小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假设检验。研究发现:中国式关系的人情维度和信任维度都可以直接提升中小企业的新产品绩效,而且关系也可以通过促进客户以信息提供或合作开发方式参与中小企业新产品开发,从而间接提升中小企业的新产品绩效。同时,动态环境会调节客户参与和新产品绩效间的关系,当环境动态性较高时,客户参与的信息提供和合作开发两个维度对新产品绩效的作用都会有所增强。

    • 股权集中度视角下高管团队特征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

      2020, 39(3):30-36.

      摘要 (701) HTML (0) PDF 1006.77 K (9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现金股利政策是上市公司对盈利进行分配或留存用于再投资的决策问题,在公司经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探究高管团队特征(规模、年龄、性别、学历背景)对企业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研究发现管理团队的规模越大、平均年龄越大,企业现金股利支付率越高,表明企业管理团队人数越多,年龄越大,越容易采用较高的股利支付率,而管理团队的平均学历越高,越倾向于选择较低的现金股利分配率。说明更高学历的管理层认为,较低的现金股利支付水平才是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股利支付水平。还发现,男性管理层和女性管理者对企业支付现金股利的高低并没有明显的差异。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的股权越集中,管理者的特征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会被弱化。也就是说,股权集中度会显著削弱管理者特征对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该实证结果也印证了上市公司中代理问题的普遍存在。本文的研究结果为企业管理团队的合理配置提出可以借鉴的依据以及实证结果的支持。

    • 研发创新是股权激励与企业价值的桥梁吗?——基于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2020, 39(3):37-47.

      摘要 (821) HTML (0) PDF 1.19 M (10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索研发创新在股权激励与企业价值作用过程中的桥梁作用,将股权激励、研发创新、企业价值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构建了股权激励通过研发创新作用于企业价值的中介效应模型,并运用2011-2014年中国颁布并已实施股权激励方案的创业板上市企业的数据进行经验检验。研究发现:股权激励对企业价值具有正向影响,部分是通过研发创新的中介作用来传导实现的,且这一影响存在时滞性,最佳滞后期为2年;国有企业研发创新对股权激励与企业价值关系的中介效应没有非国有企业显著,国有企业需进一步明确国有企业产权,降低国有比例,明晰资本的产权,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公司治理效率,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 收入分配不公平与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上市制造企业数据的经验分析

      2020, 39(3):48-57.

      摘要 (685) HTML (0) PDF 1.19 M (10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2001-2017年A股上市制造企业数据,探究了普通职工收入分配不公平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普通职工收入分配不公平明显制约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资本劳动比弱化了普通职工收入分配不公平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负向影响;相对于资本密集型企业,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更易受到普通职工收入分配不公平的影响;普通职工收入分配不公平通过影响技术水平和管理成本的方式作用于全要素生产率。

    • 创新网络资源整合、双元创新对制造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

      2020, 39(3):58-65,73.

      摘要 (639) HTML (0) PDF 1.06 M (11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借助有中介的调节效应模型,研究了双元创新和环境不确定性对创新网络资源整合与制造企业创新绩效的中介和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创新网络资源整合和双元创新均有利于提升制造企业创新绩效;双元创新在创新网络资源整合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环境不确定性正向调节创新网络资源整合与探索式创新、探索式创新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而在创新网络资源整合、利用式创新和创新绩效之间未发挥显著作用。

    • 跨行政区域协同创新平台构建及其运行机制研究

      2020, 39(3):66-73.

      摘要 (585) HTML (0) PDF 1.12 M (9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跨行政区域协同创新是实现国家重大战略、提升区域和产业品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对于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跨行政区域协同创新有效运行的基础是协同创新平台构建。本文分析了协同创新主体联结方式演化特征;基于跨行政区域协同创新平台内涵,描述了跨行政区域协同创新平台的功能;设计了跨行政区域协同创新平台服务系统各子系统及其平台组织结构;设计了平台运行机制。期望为跨行政区域协同创新布局及其区域创新系统优化升级提供参考。

    • 我国工业行业技术分解测度与技术溢出渠道分析

      2020, 39(3):74-80.

      摘要 (552) HTML (0) PDF 1019.59 K (8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首先构建了行业内研发、行业间研发和进出口贸易所带来的技术溢出对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及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计量模型,然后使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计算了我国工业行业的效率指数、技术进步指数和表示全要素生产率的Malquist指数,最后使用我国工业行业的数据对计量模型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国内本行业研发和国内其他行业研发对生产效率的提高均产生了负向效应,对技术进步产生了显著的正向作用,行业内研发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为正,而行业间研发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不显著,进口和出口对生产效率的提高无显著作用,对技术进步产生了正向的溢出,进口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为正,而出口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不显著。

    • 中国省际科技金融效率测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空间面板模型实证研究

      2020, 39(3):81-86.

      摘要 (653) HTML (0) PDF 1.19 M (10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运用DEA-BCC模型在考虑规模报酬变动的情况下,测算中国2005-2016年期间30个省(区、市)的科技金融效率并建立相应的空间面板数据对中国科技金融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省际科技金融效率区域差异较大,整体水平偏低,只有少数经济发达地区科技金融效率达到有效生产前沿面,大多数中西部地区科技金融效率低于0.8且极个别地区效率甚至低于0.4;空间自相关性系数分析发现各省(区、市)的科技金融效率具有空间集聚现象,通过空间面板回归除研发投资强度对科技金融效率有负向影响,科研氛围、高技术产业的资金规模、金融支持规模和技术进步率对科技金融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为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促进科技资源合理配置及科技创新。

    • 外商直接投资对高新区发展存在溢出效应吗?——基于31个国家高新区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2020, 39(3):87-93.

      摘要 (718) HTML (0) PDF 1.01 M (8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31个大中城市及国家高新区2001-2016年面板数据,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对高新区发展的溢出效应,发现外商直接投资显著促进高新区发展,对高新区产生了明显的溢出效果,并且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溢出效应增强。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部城市高新区的溢出效应强于中西部城市。外商投资强度越大对高新区溢出效果越好。高新区的人才数量有利于外商直接投资对高新区的溢出。继续扩大开放,促进投资自由化,吸引更多外商投向中西部地区,增加人才投入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高新区发展。

    • 兼并模式下再制造O2O供应链运作决策研究

      2020, 39(3):94-101,128.

      摘要 (470) HTML (0) PDF 1.50 M (10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零售商之间的兼并普遍存在于商业活动中,涉及两种情景下的O2O(online to offline)供应链决策模型:兼并前,制造商提供一种产品(包括新产品和再制造品)给两个零售商(模型P);兼并后,制造商将此产品批发给一个更强大的双线经营的零售商(模型M)。研究表明:模型P中新产品数量低于模型M,但再制造品数量高于模型M;与模型P相比,模型M提高了双线经营的零售商的经济效益,但削减了制造商和产业的利润。

    • 中国碳排放试点市场碳交易价格分析及预测

      2020, 39(3):102-110.

      摘要 (1323) HTML (0) PDF 1.15 M (14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对试点市场的碳价格波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个试点市场碳价格平均水平相差较大,各个碳市场数据均出现尖峰厚尾分布、波动率集聚的特点、多重分形特征。在对个全国碳月均价分析过程中,发现新的碳排放市场的建立会对各个碳市场交易价格有提升作用,免费碳排放配额比例的适当调整有利于碳排放配额交易价格下降,碳排放市场核算与核查体系的逐步完善会使碳排放配额交易价格趋于平稳。在目前普遍采用的GARCH族模型不能反映多重分形特征,容易导致估计偏差。本文采用马尔科夫转换多重分形(MSM)模型对碳市场进行预测分析,得出预测准确度较高的结果,为政策制定和全国碳排放价格的形成具有借鉴意义。

    • 产业技术视角下锡产业演进阶段识别分析——基于时变参数生产函数模型

      2020, 39(3):111-118.

      摘要 (535) HTML (0) PDF 1.31 M (6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技术进步在产业演进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产业演进的根本动力。通过建立时变参数生产函数模型,设定状态方程和量测方程,利用卡尔曼滤波法求解出每年各技术指标的具体数值,再根据产业技术视角下产业演进的判定标准,对中国锡产业所处的演进阶段及分界点做出近似测度。研究结果表明:技术指标变化可用来识别锡产业演进阶段;中国锡产业目前表现出衰退期特征;锡产业演进规律受到产业性质的制约。根据锡产业表现出的阶段性特征和其内在的演进规律,有利于政府部门制定战略性资源型产业发展规划,为产业选择提供依据。

    •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欧班列竞争力分析 ——基于货物细分和Logit模型

      2020, 39(3):119-128.

      摘要 (1009) HTML (0) PDF 1.75 M (19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铁路运输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中欧班列由高速发展进入了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精准定位中欧班列的目标市场,探索其优势竞争区域,是制定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策略的关键。本文根据货物价值特性和数理化理论Ⅲ进行货物细分,建立了中欧班列与其他运输方式的竞争Logit模型,并以重庆-杜伊斯堡(长),乌鲁木齐-阿拉木图(短)两条线路进行实例分析,研究各细分市场不同情形中欧班列竞争力得出结论并提出发展策略。

    • 战略特征差异与App发展策略选择——基于战略群组理论

      2020, 39(3):129-137.

      摘要 (491) HTML (0) PDF 1.06 M (7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战略群组理论视角,以中国互联网企业为样本,研究了企业战略特征与App发展策略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具有不同战略特征的互联网企业,在开发其第一或第二App的侧重选择上应遵循不同甚至相反的策略:对于业务规模较大或业务范围较宽的企业,努力发展第二App更有利于绩效;而对于业务规模较小、范围狭窄的企业,集中发展其第一App更有利;业务规模和范围之间的交互作用还会加强上述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战略特征差异会影响开发App的行为选择及结果;而且,各战略特征不仅是单独发挥各自的影响,它们还会互相作用而产生综合影响。

    • 基于优化组合模型的航空货邮市场需求预测 ——来自2007—2017年全球及中国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2020, 39(3):138-145.

      摘要 (595) HTML (0) PDF 1.18 M (7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航空货邮周转量是评价航空物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传统预测方法在复杂系统的表现较差。本文在趋势外推法、多项式回归和灰色预测的基础上,引进IOWA算子组合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该方法对航空货邮周转量的预测效果比其他方法更好,以2018年全球数据进行检验,预测误差仅有4.72%。通过预测结果进一步对比分析全球及中国航空货邮市场的发展情况及未来趋势,为中国航空物流业的转型升级以及经济结构的优化发展提供些许参考与启示。

    • 地理集聚会优化商业信用环境吗?——来自浙江地级市的证据

      2020, 39(3):146-154.

      摘要 (505) HTML (0) PDF 1.05 M (7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浙江案例为样本,运用空间计量法系统探讨地理集聚对商业信用环境影响。研究证实:(1)地理集聚对商业信用环境优化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产出集聚影响超过资本和就业集聚;(2)沿海地区由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变,伴随商业信用环境逐渐优化,非沿海地区信用环境对经济形势及资本特征较为敏感;(3)副省级城市制度门槛对地理集聚造成一定扭曲,显著降低商业信用环境;(4)资本集聚和就业集聚显著提高信用示范城市商业信用环境。

    • 基于全局熵值法的区域创新系统绩效动态评价研究

      2020, 39(3):155-168.

      摘要 (691) HTML (0) PDF 2.04 M (10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对“熵”在区域创新系统绩效评价中的本质含义进行剖析的基础上,从全局的视角分别构建区域创新系统的结构绩效评价模型和功能绩效评价模型,基于我国31省份2009-2017年间的面板数据,在“结构-功能”二维分析框架下,对我国区域创新系统绩效进行了动态评价,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区域创新系统的结构绩效呈现出与功能绩效完全相反的“西高东低”的态势,中西部区域创新系统结构绩效普遍高于东部地区;在功能绩效方面,北京、广东、上海及天津等仍然是第一梯队,其中广东省区域创新系统近几年发展势头迅猛,其功能绩效目前稳居全国第一,而北京和上海等省份区域创新系统功能绩效近几年呈现下滑的发展趋势;通过区域创新系统“结构-功能”二维视角的分析,发现区域创新系统的结构绩效和功能绩效呈现负相关的关系,功能绩效的提升往往是以牺牲结构绩效为代价的,且区域创新系统的演化过程具有一定的方向性。通过本文的研究,一方面对复杂性科学在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研究中的应用范围和深度有所拓展,另一方面,对我国各区域间的合理分工与深度合作及区域创新政策的制定等也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

    • 创业警觉性在社会网络与大学生创业意向间的中介作用——人格特质的调节

      2020, 39(3):169-179.

      摘要 (560) HTML (0) PDF 1.10 M (9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当前“双创”背景下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和人格特质等理论,本文构建了以创业警觉性为中介传导的社会网络影响创业意向的概念模型。基于281份大学生样本,利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显示:社会网络和创业警觉性对创业意向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创业警觉性在网络强度、多样性与大学生创业意向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主动人格和竞争意识特质正向调节创业警觉性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本文研究有助于深入认识社会网络影响创业意向的潜在中介机制和调节机制,对促进大学生创业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您是第 位访问者
电话:010-65055536, 18515632865  Email:jishujingji@cste.org.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86号(100081)  邮政编码:80-584
ICP:京ICP备05035734号-5
技术经济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技术经济》
“数字经济驱动高质量发展:融合、创新与共享”专题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