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40(5):1-9.
摘要:研究基于2014~2018年82家国家高新区的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数据,采用DEA-Malmquist指数和Kernel核密度估计方法实证研究了国家高新区技术创新效率增长的空间不平衡性及分布动态演进规律。研究发现:(1)在样本考察期内,国家高新区的技术创新效率呈现持续增长态势且存在空间不平衡;(2)国家高新区的技术进步变化由负转正,技术效率变化由正转负;(3)总体、东部、中部、西部以及东北国家高新区的技术创新效率增长的空间差距都在明显扩大。
2021, 40(5):10-15.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飞速变革,科学技术水平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愈加明显。通过对中国各省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探讨中国不断提高的技术水平对外资进入的作用方向。研究结果发现:技术水平对外资进入具备显著的抑制作用,且技术水平越高其对外资进入的抑制作用越强,两者具备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提示随着中国先进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外资的依赖程度将不断降低。研究结论对提升中国外资进入质量及完善外资引进政策有一定帮助。
2021, 40(5):16-26.
摘要:本文利用2007-2017年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DEA模型测度我国生态效率,同时运用熵权法测度我国科技金融指数,在此基础上建立空间计量模型,研究科技金融、产业结构优化及其交互作用对生态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生态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区域差异明显,且生态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科技金融在产业结构的调节下对生态效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产业结构优化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
2021, 40(5):27-38.
摘要:本文基于Global超效率DEA模型全面测度2009-2018年我国软件产业效率,并采用条件Kernel密度从静态和动态双重视角揭示中国软件产业效率的时空动态演进特征。研究发现,我国软件产业效率整体较低,东中西部地区间存在较大差距,并且该差距逐步扩大;东中西部三大地区内部省份间软件产业效率差距呈现不同程度的缩小;整体上我国省份间软件产业效率不存在空间集聚;东部地区内部省份间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而中、西部地区内部省份间不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为实现我国软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本文建议进一步增强软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各地区继续挖掘优势并着力补齐短板,构建软件产业协同发展格局。
2021, 40(5):39-49.
摘要:要素的优化配置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基于2006~2016年28个制造业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探讨了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对劳动力错配的异质性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专业化集聚与多样化集聚对劳动力错配的影响机制存在异质性。专业化集聚与劳动力错配程度之间呈非线性关系,在专业化集聚程度较弱时,集聚能够改善劳动力错配;随着专业化程度逐渐深入,集聚开始恶化劳动力配置。多样化集聚对劳动力错配的优化强度随集聚程度加深减弱。产业集聚主要通过影响劳动力结构作用于劳动力配置。研究结论对改善中国制造业劳动力要素错配具有参考价值。
2021, 40(5):50-63.
摘要:在国内外形势的双重影响下,中国经济步入了“新常态”的阶段,放缓的经济增长步伐带来新的矛盾和挑战,经济增长模式从以往的粗放型逐渐向集约型转变,但以往的经济理论在经济新阶段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使用主流宏观经济学前沿的建模方法将现有的四大经济增长理论囊括在一个综合模型中,把人力资本投资、金融资本投资、实物资本投资、创新创业活动、纳什博弈机制有机的结合在统一的分析框架下,对经济增长理论文献做出重要的概括和拓展。通过校准赋值和数值模拟,得出理论模型的基本结论:人力资本积累虽然可以通过创新和创业促进经济增长,但是其效果仍是递减的,呈现出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属性。
2021, 40(5):64-72.
摘要:本文以2009~2019年我国30个省市地区为研究样本,综合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考察绿色金融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空间效应,并分析其中的中介机制。主要结论如下:(1)绿色金融对企业TFP存在明显促进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2)在影响机制方面,绿色金融与TFP之间的关系受到了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的中介影响,且存在明显的门槛效应。其中产业结构、技术创新的提升能够有效的提升绿色金融对TFP的带动效应,而经济发展水平在两者间的存在逐步弱化效应,城镇化水平则对两者间的影响呈“U”型。本文研究结论为推进企业绿色转型升级,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战略目标,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提供了重要的方向性参考。
2021, 40(5):73-81.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首席执行官(Chief Executive Officer,CEO)特质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结合CEO特质、社会网络及企业创新的有关理论提出假设,并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探究。结果表明,CEO的部分特质会对企业的创新绩效和社会网络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社会网络对企业的创新绩效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且社会网络会在CEO特质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本研究揭示了CEO特质、社会网络与企业创新绩效三者之间的作用机制,为企业在网络化发展的背景下提高创新绩效提供了理论参考。
2021, 40(5):82-92.
摘要:作为企业重要的治理机制,董事高管责任保险通过管理层风险偏好、管理水平以及激励机制等因素进而影响企业创新,此影响过程究竟是促进还是抑制,尚存争论。基于沪深A股2007~2018年上市公司微观数据,实证研究了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企业创新存在显著的“创新激励”效应,特别是对创新产出和创新效率的提升作用明显,并在考虑控制内生性问题后,上述结论仍成立;企业高层的风险承受力与管理水平是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企业创新影响的重要机制和渠道,董事高管责任保险明显提高了管理层的风险承受力和管理能力,从而促进了企业创新;不同行业对“创新激励”效应存在显著的异质性,较高科技水平和竞争水平的行业“创新激励”效应更为明显。研究为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加快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发展以促进企业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政策意义。
2021, 40(5):93-99.
摘要:本文收集并整理了357份调查问卷,并根据这些有效数据构建了结构方程模型,对高管的个人社会资本以及它与企业绩效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通过对实证结果分析可知,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下的社会资本是企业高管个人社会资本的组成部分;高管个人的社会资本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并不显著的因果关系,只能通过企业适应能力显著影响企业的经济绩效。此研究结果是对已有研究结论的扩展及融合,证实了高管个人社会资本在整体上对企业绩效有着显著促进作用,同时也明确了高管个人社会资本与企业绩效间的作用路径。
2021, 40(5):100-113.
摘要:本文将投资者、媒体报道及个股收益统一到一个模型中,利用面板VAR模型探究三者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本文研究发现:媒体报道倾向对收益的冲击效果大于投资者意见一致性,但二者的持续性均较弱。具体来说,悲观报道倾向导致低收益,而乐观报道倾向对收益的冲击为正,但由于交易者的过度反应行为,收益将会反转降低。另外,市场低迷期,收益对媒体释放的信息及交易者行为的响应强度最大。
2021, 40(5):114-123.
摘要:根据资源基础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联盟组合多样性中创新价值的获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了联盟组合多样性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分析了搜索惯例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社会资本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联盟组合多样性与企业创新绩效呈非线性倒U型关系;搜索惯例在联盟组合多样性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结构型社会资本和关系型社会资本均正向调节联盟组合多样性与搜索惯例之间的倒U型关系和上述中介作用。其中,关系型社会资本在两种调节效应中的作用都更强。
2021, 40(5):124-132.
摘要:在相同的情景下,不同的人可能会做出不同的创业选择,而在不同的情景下,同一个人也可能做出不同的创业选择,到底什么样特征的人能够在什么环境下把握住创业机会,为探究“人”与创业机会识别过程关系的黑箱,本文以118个创业型企业为研究样本,采用清晰集定性比较方法(fsQCA)构建了复杂情景下的创业识别过程模型,并对影响创业识别的内外部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特征的创业者能够适应不同的创业外部环境从而提升创业识别效果,创业者的个人因素和其所处的外部环境因素会共同影响创业识别的整个过程,并决定最终的创业识别效果。
2021, 40(5):133-145.
摘要:为解析创业企业韧性与新产品开发的逻辑关系,在依据资源保护理论基础上,构建“资源交互—韧性生成—开发绩效”的理论框架,探索情境刺激和资源保护双因子情景下,企业韧性对新产品开发不同阶段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为避免机会识别期较低资源保护因子和较高情境刺激因子,在产品设计期创业企业通过双向资源交互生成以团队韧性为特征的企业韧性,产品开发绩效较低。从产品设计到产品测试期,创业企业建立双向和网状式并举的资源交互模式以降低情境刺激因子,产品开发绩效较高。从产品测试到发布期,创业企业通过网状式资源交互集聚企业战略核心资源和调配生成企业韧性,在降低情境刺激和资源保护的同时,保持高的产品开发绩效。
2021, 40(5):146-158.
摘要:孵化器作为以被孵企业为服务对象的特殊企业,需要构建以创业需求为导向的核心能力,以赋能被孵企业发展的方式谋求自身发展。本文以典型智能制造领域的孵化器洪泰智造为对象进行案例研究。研究发现,智能制造领域创业企业独特的孵化需求集中体现在工程化过程中,主要包括市场对接、资源支持与生产规划三个方面。针对被孵企业的需求,洪泰智造逐渐发展出了一套对应的工程化核心能力,包括工程化感知能力、工程化利用能力和工程化再配置能力。论文进一步分析了这种工程化能力构建的机制和过程。本研究将核心能力引入到创业孵化领域,对于智能制造创业孵化工作具有参考价值。
2021, 40(5):159-166.
摘要:本文利用中国小微企业调查数据,从税收和融资约束两个角度考察了小微企业融资租赁交易的动因。实证结果表明,国外经典的“税率差别理论”和节税动因均不能有效解释我国小微企业的融资租赁交易,小微企业采用融资租赁交易是为了缓解自身融资约束。进一步研究发现,融资约束对小微企业融资租赁交易的影响以企业所处发展阶段、所在地区法治环境优劣为条件。本文提供了小微企业融资租赁交易动因的经验证据,并从丰富金融产品和工具的角度提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约束问题的思路。
2021, 40(5):167-177.
摘要:节俭式创新逐渐受到关注,但其实现路径鲜有研究。根据设计驱动创新理论、失败学习理论和资源拼凑理论,构建出设计思维影响企业节俭式创新的链式中介模型。基于调研数据,研究结果表明:设计思维不仅对企业节俭式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且还分别通过失败学习和资源拼凑的中介作用对企业节俭式创新产生积极作用;此外,失败学习和资源拼凑在设计思维和企业节俭式创新关系中发挥链式中介作用,即设计思维通过促进失败学习提升企业资源拼凑能力,进而推动企业节俭式创新。研究结果从设计思维视角探索企业节俭式创新的影响因素和诱发机制,为组织创新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2021, 40(5):178-185.
摘要:本文基于异质交易者视角,采用时变转换概率的马尔科夫机制转换模型(MS-TVTP),选取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自2012年7月至2015年11月的月度数据,实证研究了人民币外汇市场的央行干预效果。实证结果表明,当中美利率差上升时,人民币汇率趋于升值,而利率差下降时,人民币汇率趋于贬值。人民币在噪声机制时,上一期的汇率变化会带动本期的正反馈调整,上两期的汇率运动则会带动本期的负反馈调整。央行干预的参数不显著表明,从月度数据来看央行干预对人民币汇率运动的影响不显著。因此,从长期的角度而言,要想维护人民币汇率的平稳健康运行,需要及时防范化解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重大风险隐患,确保稳健的宏观经济基本面。
2021, 40(5):186-195.
摘要:远程医疗的需求方和供给方均是远程医疗的使用者,但需求方的决策属于选择性创新决策,而供给方的决策属于可能性创新决策。为探索这两种创新决策采用影响因素的差异性,本研究从需求方和供给方共有因素、需求方特有因素、供给方特有因素三个角度构建了远程医疗采用概念模型,并收集了21项研究进行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需求方独有的影响因素有:感知易用性、社会影响、便利条件、感知收益、感知障碍、行为线索;供给方独有的影响因素有:高层管理支持。(2)态度、感知有用性、绩效期望、努力期望为需求方和供给方共有的影响因素;(3)相比远程医疗的供给方,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和便利条件对需求方的影响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