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第40卷第9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区域技术经济
    • 区域高质量发展测度与创新驱动效应的耦合检验

      2021, 40(9):1-13.

      摘要 (407) HTML (0) PDF 1.20 M (7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构建高质量发展区域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区域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了测算,并对不同区域高质量发展的路径进行了收敛趋势检验。为进一步明确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因素,研究使用耦合模型分析了地区创新能力与高质量发展水平之间的协调发展程度,使用条件收敛模型检验了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机制。研究发现,2000—2017年中国区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得到平稳提升,但存在“东高西低”阶梯状的地区差异,除东北地区外,高质量发展水平低的地区向高水平地区收敛的趋势明显,收敛存在约束性条件。2000—2017年中国创新能力及其与高质量发展的协调发展程度稳步提升,但在不同地区创新的驱动效应存在异质性。

    • >产业技术经济
    • 我国区域创新环境分析研究

      2021, 40(9):14-25.

      摘要 (277) HTML (0) PDF 1.04 M (6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创新环境是当前我国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文章架构了创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据此测度分析我国区域创新环境建设情况及面临的突出问题。结果表明:我国创新环境总体质量不断优化,呈现东部、中部、东北部、西部依次递减的区域非均衡特征,其中北京为创新环境最优省份,上海、江苏、广东、浙江等东部经济发达省份领先优势明显。我国创新环境存在创新主体多样性不足、产学研协同创新建设渠道不足、创新供给原动力不足、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亟需改革、创新文化环境亟待优化等问题。据此,要发挥制度优势、完善科技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加快建设高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发挥地区比较优势、营造优质创新文化等来优化创新环境。

    • >区域技术经济
    • 创新型城市建设是否促进了绿色技术创新? ——基于地级市的经验证据

      2021, 40(9):26-33.

      摘要 (389) HTML (0) PDF 1.06 M (5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将中国创新型城市建设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03—2018年间27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创新型城市建设对于绿色技术创新的效应、作用机制及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创新型城市建设对于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且这种效应存在滞后性;创新型城市建设可以通过政府战略引领、创新人才支撑、产业结构优化推动绿色技术创新,而城市空间扩张的机制不显著;对于东部地区城市、“两控区”城市和规模较大的城市而言,创新型城市建设促进绿色技术创新的效应更为显著。

    • 基于生态流量的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演化模式——人工智能行业的探索性研究

      2021, 40(9):34-44.

      摘要 (329) HTML (0) PDF 1.12 M (8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构建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是数字经济时代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需要深入把握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特征与规律。本文将数字创新生态系统中的生态流量分为经济流、技术流和关系流,使用质性文本分析和探索性数据分析方法,对人工智能行业12家上市公司的数字创新生态系统进行了研究,识别了枢纽型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经济流主导演化模式和平台型数字创新生态系统的生态流转换演化模式。本文为研究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演化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分析框架,也为企业生态化战略实践提供了启示。

    • >技术经济管理
    • 互联网应用与产业结构优化—基于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和居民消费的调节效应

      2021, 40(9):45-55.

      摘要 (247) HTML (0) PDF 1.09 M (5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基于2003~2019年省域数据,构建互联网应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SYS-GMM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探讨互联网应用、技术创新、居民消费与产业结构优化四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从整体来看,互联网应用对产业结构优化具有持续性正向促进作用;从中介效应来看,技术创新在互联网应用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关系中存在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从调节效应来看,居民消费在互联网应用与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关系中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而在消费与产业结构合理化之间无显著的调节作用。同时,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和居民消费的调节效应均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并伴随时段发展呈现增强趋势。

    • >技术创新
    • 重大工程中国有企业主导整合实现产业技术追赶机制

      2021, 40(9):56-64.

      摘要 (194) HTML (0) PDF 1.05 M (4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依托重大工程,我国在部分领域实现了产业技术追赶。以往研究分别强调政府或市场的作用,本文则从整合视角出发,以中广核为对象开展纵向单案例研究,深入分析了在重大工程中承担政治职能的特殊市场主体——国有企业在主导产业链整合以实现产业技术追赶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①国有企业受政府意图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依托重大工程扮演了产业链整合的主导者角色;②“资源-网络位置-工程技术能力”三者交互发展共同构成国有企业主导产业整合的基础;③国企主导整合的方式经历了从契约规制为主,到平台治理为主的阶段演进,并在此过程中实现了企业自身能力发展以及产业技术赶超的双重目标。本文为更好发挥国企引领作用提供借鉴。

    • >技术经济管理
    • 质量管理实践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资源基础理论的新解

      2021, 40(9):65-77.

      摘要 (196) HTML (0) PDF 1.15 M (5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质量管理实践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学界还未有统一的定论。本研究将质量管理实践分为质量管理基础实践和质量管理核心实践,并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引入企业资源禀赋和组织惯性两个中介变量,建立了质量管理实践到企业创新绩效的双元中介模型,提出了20个研究假设,并用204个制造企业的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质量管理实践不仅通过资源禀赋的中介作用正向影响企业创新绩效,同时还通过组织惯性的中介作用负向影响企业创新绩效,正向和负向路径的同时存在,正是以往结论出现冲突的根源。本文解释了学界关于质量管理实践对企业创新绩效作用存在异质性观点的原因,并且丰富了质量管理实践对企业创新绩效作用的本土研究

    • >产业技术经济
    •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双重网络嵌入与大数据能力研究

      2021, 40(9):78-88.

      摘要 (229) HTML (0) PDF 1.05 M (4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已改变组织管理的多重形态,其中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已经逐渐成为组织人才管理的重要方式。本文依据资源基础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引入双重网络嵌入作为中介变量,大数据能力作为调节变量,以166个技术型企业为研究样本,探索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形成机理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战略柔性、技术动荡性和大数据能力对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显著促进组织创新;双重网络嵌入在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创新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大数据能力在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创新关系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本文为大数据时代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有益建议。

    • >技术创新
    • 技术多元化、行业集中度与企业绩效波动

      2021, 40(9):89-101.

      摘要 (240) HTML (0) PDF 1.27 M (5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技术多元化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不同行业背景下,技术多元化战略对于企业绩效的稳定作用存在一定的差异。运用2009-2018年710家创业板公司IPC发明专利信息数据,采用固定面板模型,基于行业特征与行业集中度视角研究了技术多元化对于企业绩效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技术多元化对于企业绩效波动有明显平滑效果;在高科技行业中,技术多元化对企业绩效波动的平滑效应相对较强;行业集中度低的情况下,技术多元化对企业绩效波动的平滑效应相对较强,而在高行业集中度的情况下,平滑效应近乎无效。为企业的技术知识基础建设提供重要依据,同时为不同行业背景下的多元化产业技术生态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 >企业技术经济
    • 海归创业企业绩效影响因素组态与提升路径 ——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

      2021, 40(9):102-111.

      摘要 (233) HTML (0) PDF 1.32 M (6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67个海归创业企业为样本,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考察领导风格、创业导向、组织结构、团队异质性四类变量交互形成的不同组态对海归创业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结果表明:①存在专业研发路径、研发职能路径、职能合作路径、保守职能路径等4条海归创业绩效产出关键路径;②高职能多样性是实现海归创业高绩效的必要条件;③教育多样性对海归创业绩效不具有影响作用。本文研究结论丰富了海归创业绩效产出内部机制,为海归创业实践活动提供指导和借鉴。

    • 失败学习对失败归因与再创业意愿关系的影响研究

      2021, 40(9):112-121.

      摘要 (198) HTML (0) PDF 1020.22 K (4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成败归因与经验学习理论,构建失败学习调节下失败归因对再创业意愿的影响模型。通过155份有创业失败经历的珠三角区域创业者一手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创业失败的内部性归因、可控性归因对再创业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稳定性归因对再创业意愿无显著影响。创业学习作为调节变量,加强了稳定性归因对再创业意愿的影响,但削弱了可控性归因与内部性归因对再创业意愿的正向促进。相应的管理启示对创业者的进一步创业实践具有参考价值。

    • >产业技术经济
    • 混合所有制改革如何影响企业创新?研究述评及未来展望

      2021, 40(9):122-136.

      摘要 (320) HTML (0) PDF 4.13 M (8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突破口,也是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措施。但是,混合所有制改革如何影响国有和民营企业创新仍不清楚。另外,现阶段混改仍存在“混而不改”、“混而不合”、“动力不足”等关键问题,提高国企经营和治理效率的主要改革目标还未实现。因此,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通过系统梳理现有研究,厘清混改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和结果,进而指出现有研究的短板及未来方向,既有助于理解和指导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管理实践,也有助于丰富混改及创新研究的相关理论。另外,结合Citespace、Vosviewer等三种计量可视化工具的分析结果,本文构建了以“影响因素—实施过程—治理效果”为主线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研究框架,并进一步评述了框架中每个部分的研究现状及不足,旨在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 >区域技术经济
    • 中国数字经济产出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与影响因素研究

      2021, 40(9):137-145.

      摘要 (228) HTML (0) PDF 1.18 M (8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2007—2017年中国区域投入产出数据,使用修正的引力模型测算与识别中国数字经济产出的空间关联,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SNA)及二次指派程序(QAP)对中国数字经济增长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样本期内,中国数字经济产出空间关联整体网络“中心—外围”结构稳定,并呈现出密度提升、关联程度提高的趋势。根据不同省市在关联网络中的位置,可将整体网络划分为双向溢出、净溢出、净收益与经济人四大板块。数字经济产出空间关联受消费水平、产业结构、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治理水平、开放水平、移动端数字设备相对差异等因素的影响。

    • >请选择...
    • 国内交通基础设施与出口国内增加值率——对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启示

      2021, 40(9):146-158.

      摘要 (256) HTML (0) PDF 1.18 M (5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出口增加值的国内份额能够良好地反映企业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状况。基于2000-2013年中国微观企业数据,本文系统考察了交通基础设施对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国内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会对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产生双向效应:一方面能够提高企业成本加成率与国内中间品投入,进而提高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促进企业参与国内大循环;另一方面则会增加企业从事加工贸易的比重与进口中间品投入,进而降低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推动企业嵌入国际大循环。交通基础设施对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总体影响则取决于以上两个效应的相对大小。实证结果显示,负向效应大于正向效应,交通基础设施对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总体影响显著为负,且企业异质性特征显著。本文从微观层面上解释了我国“内外循环”联动发展的经济事实,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 >技术经济评价
    • 数字化转型助力企业外循环:影响机理和实现路径

      2021, 40(9):159-171.

      摘要 (367) HTML (0) PDF 1.08 M (6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十三五”的收官之年,基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内外环境变化,中央提出,要建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开放水平和开放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旨在考察数字化转型是否有助于促进企业外循环,并且提出其影响机理和实现路径。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增强了企业的数据资本,数据资本赋能企业,降低参与国际分工的交易成本,助力企业打通外循环,提高企业外循环水平。经验研究证实,数字化转型能够助力企业打通外循环,提高企业外循环水平,对企业直接参与外循环的促进作用显著大于间接参与外循环。异质性分析表明,与小微型企业相比,数字化转型对大中型企业外循环的促进作用更大;对于大中型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着力助推其直接参与外循环,对其间接参与外循环的促进作用不显著;与非主要商业城市相比,数字化转型对位于主要商业城市的企业直接参与外循环的促进作用更大;与主要商业城市相比,数字化转型对位于非主要商业城市的企业间接参与外循环的促进作用更大。

    • 双碳发展对我国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2021, 40(9):172-180.

      摘要 (1041) HTML (0) PDF 1.57 M (55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二氧化碳排放持续快速增长,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不争事实。国际社会为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积极努力,截至2020年底,全球已有40余个国家和经济体正式宣布了碳中和目标。我国化石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持续增长,占全球比重逐步升高,为提升发展质量,彰显大国责任,需要积极科学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同时,双碳发展将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重要深远影响,能源结构、产业布局将发生深刻调整。面对重大机遇挑战,应以战略性思维统筹推进双碳工作,找准发力点,分阶段稳步实施,努力实现经济社会高质低碳创新发展。

您是第 位访问者
电话:010-65055536, 18515632865  Email:jishujingji@cste.org.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86号(100081)  邮政编码:80-584
ICP:京ICP备05035734号-5
技术经济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举办“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专家座谈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