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第41卷第1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产业技术经济
    • 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对城市全要生产率的影响及中介效应

      2022, 41(11):1-11.

      摘要 (121) HTML (0) PDF 1008.33 K (6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2007-2019年国家高新区及中国城市数据,实证考察了“成熟型”和“成长型”高新区创新能力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上,高新区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城市TFP增长,“成熟型”高新区创新能力对城市TFP存在抑制作用,“成长型”高新区创新能力对城市TFP有显著促进作用。中介效应检验表明:“成熟型”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通过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对城市TFP的影响产生了遮掩效应;“成长型”高新区创新能力通过增强城市劳动力素质促进城市TFP增长。异质性检验显示:东部地区“成熟型”高新区创新能力对城市TFP有显著负面影响,而中西部地区“成熟型”创新能力能显著促进城市TFP提升。不同政府规模城市的高新区创新能力对城市TFP亦有不同影响。

    • >数据要素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 人工智能技术对制造业资本溢价与技能溢价影响的区域异质性研究

      2022, 41(11):12-23.

      摘要 (159) HTML (0) PDF 1.13 M (6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人工智能技术会影响资本溢价和技能溢价的观点在国际上已经达成共识,但没有形成统一的研究结论。在我国劳动收入份额持续走低的形势下,有必要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对资本溢价和技能溢价带来的影响。文章聚焦我国制造业,构建资本溢价和技能溢价的内生模型,数理演绎人工智能技术对二者的影响机制,并根据我国情势分别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先发地区和后发地区的资本溢价和技能溢价走势提出命题,基于我国制造业1993-2019年的省际数据,应用四方程标准化供给面系统法进行了实证检验,进一步地,区分先发地区和后发地区对人工智能技术影响资本溢价和技能溢价的直接效应和偏效应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先发地区资本溢价呈微降趋势,技能溢价呈现显著极化态势;后发地区资本溢价呈上升趋势,技能溢价处于”U”型低谷区。相较于后发地区,先发地区资本溢价和技能溢价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反应更敏感、作用效果更强,且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要素结构、技术效率结构缓解资本溢价水平;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劳动结构、技能效率结构增强技能溢价水平。

    • >其他
    • 考虑风光出力不确定性的含电制氢装置的电-气耦合配网系统经济运行分析

      2022, 41(11):24-39.

      摘要 (107) HTML (0) PDF 3.18 M (7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高效节能的电-气耦合配网系统能够同时考虑经济效益和环境成本,对提升配电网系统的经济性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提出了一个两阶段分布式鲁棒优化模型来解决经济运行问题,运用Wasserstein测度刻画风光出力预测误差概率分布的模糊不确定集,并构建了考虑风光出力不确定性的含电制氢装置的电-气联合系统分布式鲁棒优化运行模型。仿真结果表明:①电制氢装置的引入可以有效改善配网系统的电-气耦合,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经济性。②考虑到环境成本,含电制氢装置的电-气耦合配网系统的污染物排放显著降低,保证了系统的低碳运行。③分布式鲁棒优化(distributionally robust optimization,DRO)模型能够抵抗不确定风电和光伏输出的干扰,保守性和计算复杂度相对较低,具有数据驱动的特点。

    • >产业技术经济
    • 组态视角下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路径研究 ——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的联动效应分析

      2022, 41(11):40-53.

      摘要 (106) HTML (0) PDF 2.56 M (3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数据成为现实生产要素,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创新融合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也日益受到学界和政界的关注。为合理匹配问题与方法,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和NCA必要性检验方法,以29家上市银行(截至2018年底)为样本,根据国资委依据团体标准T/AIITRE 10001—2020《数字化转型参考架构》所确定的数字化转型六大新型能力及其所对应的创新生态要素,探析创新生态要素组态耦合效应对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质量的影响路径及背后的复杂因果机制。结果发现:(1) 主体能力(数字人才)、载体能力(数字渠道)、过程能力(数字组织)、对象能力(数字市场)、合作能力(数字伙伴)、技术能力(数字技术)均不是单独产生商业银行高数字化转型质量的必要条件;(2)存在3条驱动商业银行高数字化转型质量的模式:“渠道+组织”双轮驱动的点轴发展模式、“市场+伙伴”要素聚合的多极网络模式、“人才+技术”双重挖潜的业务极核模式;(3)存在4条驱动商业银行非高数字化转型质量的路径,根据核心驱动因素将其归纳为“渠道+技术”抑制型和“渠道+伙伴”抑制型两种类型。本文从创新生态系统组态视角审视商业银行“数字+”转型路径,使用QCA方法“由果溯因”的探究创业生态要素的协同耦合对于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质量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对揭示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多重实现路径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启发商业银行基于创新生态在数字经济时代对自身重新定位并基于禀赋优势探索更具生命力和适应性的数字化转型路径,为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提供路径对标和政策建议。

    • 大学科技园影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研究—基于管理机构人员视角

      2022, 41(11):54-65.

      摘要 (66) HTML (0) PDF 1.06 M (6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支撑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大学科技园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对接市场的平台。本文基于2008~2018年113所211、省部级共建高校数据以及31个省、直辖市大学科技园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大学科技园管理机构人员及学历背景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大学科技园管理机构人员及学历背景在一定程度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且最终呈倒U型关系。进一步分析发现,大学科技园管理机构人员及学历背景对处于不同经济带、不同专业背景以及不同办学层次高校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因此,需要根据高校本质特征及所处环境,建设具有针对性的大学科技园及管理人员团队。本文为完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提供了经验证据。

    • >技术经济管理
    • 绿色创新绩效国际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分析

      2022, 41(11):66-77.

      摘要 (123) HTML (0) PDF 16.60 M (4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绿色创新绩效体现企业与环境、资源相协调发展的创新成果,近年来引起了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运用文献计量法,对SSCI(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中以“绿色创新绩效”为主题的学术论文进行聚类图分析和战略图分析,剖析国际学术界绿色创新绩效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以期为国内绿色创新绩效研究提供参考。目前国际上关于绿色创新绩效的研究数量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企业资源、战略能力、研发活动、合作网络与绿色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成为热点议题,未来具有高潜力的研究主要包括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不确定性、创业导向、知识管理等主题。

    • >企业技术经济
    • 数字时代的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治理研究综述

      2022, 41(11):78-93.

      摘要 (105) HTML (0) PDF 1.50 M (7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摘要:数字经济时代,创新生态系统成为企业竞合的主要形态,但现有研究主要关注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和赋能作用,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治理研究亟待加强。本研究运用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方法,针对WOS和CNKI数据库中2000-2022.06年的1593篇相关文献进行关键词共享、高频词时区划分、热点词聚类和突现词辨析等计量分析和比较,分析中外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治理研究的进展、演进路径,讨论其内涵外延和基本理论,展望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治理的发展趋势和热点问题。研究发现:首先,中外对于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治理研究在时间上并不同步,国外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治理,随后由起步期进入平稳增长期,再到高速增长期,而中国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治理研究先后经历了萌芽期、渐进期和高速增长期;其次,中外研究均体现了从企业创新生态系统设计治理、过程治理到产出治理的基础理论逻辑;最后,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治理、科技创新责任治理、区块链治理、知识产权安全治理等问题是共同关注的前沿动向,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治理、丰富治理机制和治理研究方法、聚焦治理主体以及动态化治理问题或将成为未来研究重点方向。

    • >宏观技术经济
    • 区域协同治理政策的大气污染减排效应研究——基于双重差分法的实证检验

      2022, 41(11):94-103.

      摘要 (100) HTML (0) PDF 1.17 M (6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区域协同治理政策是中国提升大气污染治理效果的关键。首先对政策执行可能产生的治理效果展开分析,提出假设1~4;进一步以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工业SO2为典型污染物,构建双重差分模型(DID)评估区域协同治理政策的减排效果,以及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对外开放三种中介路径下的间接影响。结果显示:(1).以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城市为实验组,其它城市作为对照组,区域协同治理政策的影响系数为-1.3427,政策显著降低污染排放水平,结果具有良好的稳健性。(2).分样本检验显示,京津冀地区政策效果明显优于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地区的政策效果高于欠发达地区,政策执行中的区域异质性不容忽视。(3). 三条中介路径中,区域协同治理政策通过技术创新和对外开放的污染减排效果显著,而通过影响产业结构产生的间接驱动效果微弱。继续推动区域协同治理政策落实中,充分考虑区域差异化特征基础上,重视中介路径的识别和可能带来的减排潜力应成为重要的政策优化方向。

    • 智慧城市建设能促进绿色发展吗?-基于“准自然实验”的证据

      2022, 41(11):104-113.

      摘要 (109) HTML (0) PDF 1.04 M (5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2006-2018年我国15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将2012年智慧城市建设全国性试点政策作为一次准自然实验,通过PSM-DID方法检验智慧城市建设的绿色发展效应和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国家试点的智慧城市政策显著提高了我国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就地区异质性而言,相比于中西部区域,试点智慧城市政策对东部区域城市绿色发展的效果更加明显;机制检验显示:试点智慧城市政策在全国和中西部地区分别通过产业结构和技术创新产生绿色发展效应,在东部地区则通过人力资本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绿色发展,并据此为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出政策建议。

    • >数据要素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 数字经济是否促进了中国的城乡融合——基于中介效应模型与空间杜宾模型的检验

      2022, 41(11):114-127.

      摘要 (138) HTML (0) PDF 1.41 M (6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城乡融合是破解社会主要矛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为城乡融合提供了新动能。本文测度了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市的城乡融合和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在分析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影响机理基础上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固定效应模型来检验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并通过改善资本要素错配和数据要素错配对城乡融合形成间接促进效应。最后,空间杜宾固定效应模型发现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的积极影响存在空间溢出和区域异质性的特点。因此,应推动数字技术在农业、医疗、教育、电商等领域的应用,加强资源共享,构建数字经济普惠格局,打破城乡分割的“藩篱”,助推区域协调,最终实现城乡融合。

    • >技术经济评价
    • 政府补贴能促进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吗? ——基于演化博弈的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行为分析

      2022, 41(11):128-139.

      摘要 (91) HTML (0) PDF 1.74 M (4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推动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做大做强制造业、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Hotelling模型,构建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在不同市场竞争强度下政府补贴力度变化对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策略选择的影响机理。结果显示,政府补贴能有效激励制造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但只有达到一定的阈值才会发挥作用;激烈的市场竞争会弱化政府补贴的激励效果,且对资金能力较弱的制造企业弱化作用更为明显;数字化转型存在的协同效应能有效推动制造企业选择数字化转型策略,但在市场竞争强度较大时,协同效应表现并不明显。

    • >区域技术经济
    • TOE框架下智慧城市治理路径的前因组态研究——基于35个重点城市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2022, 41(11):140-151.

      摘要 (192) HTML (0) PDF 1.12 M (7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治理模式,智慧城市为经济社会赋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现有研究缺乏对智慧城市影响因素和治理路径的深入探讨。针对这一现象,在技术-组织-环境(TOE)框架基础上,构建了智慧城市治理的理论分析框架,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对中国35个重点城市案例进行组态分析,研究发现:大数据发展水平缺乏是低水平智慧城市治理绩效的瓶颈条件;高水平智慧城市治理绩效存在4条“殊途同归”的驱动路径,具体分为两种模式,分别是“技术+组织”主导下的治理模式,“组织+环境”主导下的治理模式;低水平治理的前因组态与高水平治理的前因组态形成非对称关系。研究结论有助于加深对智慧城市的治理路径与作用机理的深入探讨。

    • >技术经济管理
    • 数字时代商业生态系统何以共创价值——基于动态能力与资源行动视角的单案例研究

      2022, 41(11):152-164.

      摘要 (114) HTML (0) PDF 1.47 M (7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研究以“探索数字时代商业生态系统价值共创的作用机理与实现路径”为研究问题,以海尔智家为案例研究对象,基于动态能力、资产编排与资源协奏组合视角,使用探索性单案例研究,解析了商业生态系统价值共创实现机理。研究结果:①在动态视角下剖析了商业生态系统发展扩张、不断利用资源建立领先优势的过程路径,明确了个体、组织、系统层面的价值共创类型细分,构建了数字时代商业生态系统价值共创机理模型。②探索出资源行动与动态能力存在的协同演化关系:资产编排补充了资源协奏对资源的感知过程,动态能力填补了资源协奏对环境的感知过程,三种视角嵌套耦合共同完成了商业生态系统资源-能力-价值的动态创造过程解释。③数字技术与数据资产重新定义了资源与能力,拓展了资源协奏在数字时代的适用范围。本研究为数字时代商业生态系统管理资源以实现价值共创提供了指导方向。

    • >企业技术经济
    • App 数字产品国际市场渗透与衰退速度的实证研究——基于用户参与价值共创理论

      2022, 41(11):165-176.

      摘要 (77) HTML (0) PDF 1.23 M (4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全球数字经济背景下,移动应用(App)数字产品出海势头迅猛,本文针对 App 数字产品在国际市场的渗透和衰退速度进行研究,考虑到用户对 App 数字产品国际市场渗透和国际化进程的重要影响,基于用户参与价值共创理论,构建出以目标国家渗透速度为解释变量,用户参与度、用户与用户互动为调节变量的模型,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实证分析和验证 App 数字产品在目标国家的渗透速度与衰退速度、用户参与度、用户之间互动的关系。研究发现,App 数字产品在目标国家的渗透速度越快其衰退速度也会越快,用户参与及用户间的交互可以缓解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而延长 App 数字产品的生命周期,维持其在国际市场的持续性。据此本文进一步研究归纳出提升 App 数字产品持续性的循环迭代机制,并提出 App 数字产品出海管理策略,为 App 数字产品出海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您是第 位访问者
电话:010-65055536, 18515632865  Email:jishujingji@cste.org.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86号(100081)  邮政编码:80-584
ICP:京ICP备05035734号-5
技术经济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技术经济》
“数字经济驱动高质量发展:融合、创新与共享”专题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