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第41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区域技术经济
    • 智慧城市建设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2022, 41(4):1-16.

      摘要 (254) HTML (0) PDF 1.35 M (6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与兑现碳中和承诺,有待于绿色技术的进一步创新。针对这一目标,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为了检验智慧城市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本文基于2006-2018年28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和倾向得分匹配相结合(PSM-DID)的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显著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机制检验表明,智慧城市建设主要通过财政科技支出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异质性检验发现,智慧城市建设在低金融发展水平、低外向型经济水平和高人力资本水平下,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本文对于促进绿色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生态环境和推动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 >技术经济评价
    • 绿色技术创新能否有效改善环境质量?—基于财政分权的视角

      2022, 41(4):17-29.

      摘要 (122) HTML (0) PDF 1.27 M (4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双碳”背景下,如何通过绿色技术创新改善环境质量?政府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本文以2004-2018年263个地级以上城市数据为样本,采用不同维度指标衡量环境质量,并采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绿色技术创新对环境质量的作用机制,以及财政分权在绿色技术创新与环境质量之间所起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越高,越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但绿色技术创新对环境质量的改善作用随着财政分权水平的提高而降低;在财政分权的作用下,绿色技术创新改善环境质量的影响机制存在区域异质性、时间差异性以及门槛效应。因此,需要因地制宜把控财政分权水平,加大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投入,提高绿色技术的使用率,加快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目标实现。

    • >技术经济管理
    • 校企合作提升了制造业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吗? ——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方法的实证研究

      2022, 41(4):30-43.

      摘要 (115) HTML (0) PDF 1.19 M (3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研究校企合作对中国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将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划分为产品创新绩效和流程创新绩效,使用世界银行最新的中国制造业企业调查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探究校企合作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校企合作对中国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其对产品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大于其对流程创新绩效的影响;企业的校企合作行为具有“自选择”特征,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能够有效克服样本选择偏差问题,得出更为可靠的估计结果。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发现,校企合作对不同规模、年龄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异质性。

    • 双元创新视角下混改对国企创新决策的影响研究

      2022, 41(4):44-58.

      摘要 (109) HTML (0) PDF 1.20 M (3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国企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在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国企混改被提到新高度并被赋予新的使命。在一些重大领域国企是创新先锋,承担更多基础研究工作,仅从创新投入“量”的层面研究国企创新行为仍不够,还需从“质”的层面加以区分。基于我国深沪A股2008—~ 2019年国有上市公司数据,从双元创新视角研究混改对国企创新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① 股权多样性、非国有股占比和股权制衡程度并未影响国企探索式创新投入。②股权多样性对利用式创新投入的正向影响在竞争性国企和已吸收冗余资源高的国企中得到加强。③非国有股占比对利用式创新投入的负向影响在竞争性国企和已吸收冗余资源高的国企得以缓解。上述发现在为混改推行提供政策参考的同时,也为国企的创新决策提供借鉴。

    • 党组织嵌入与企业绿色创新——基于A股上市的民营企业数据

      2022, 41(4):59-71.

      摘要 (152) HTML (0) PDF 1.12 M (5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驱动绿色创新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目前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企业基层党组织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手工搜集和整理A股上市民营企业党组织数据,从党组织结构嵌入和关系嵌入两个维度,探究党组织嵌入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党组织结构嵌入对企业的绿色创新具有促进作用,党组织处于企业内部网络的中心位置,有利于企业开展绿色创新实践。党组织关系嵌入对企业绿色创新具有促进作用,党组织活动次数越多,企业内部对党组织信任程度越高,越有利于企业绿色创新。研究结论丰富了党组织嵌入和绿色创新相关研究,这不仅加深了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对绿色创新重要作用的理解,也从党组织嵌入视角为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实践提供了建议。

    • >产业技术经济
    • 卖空威胁能提升企业创新吗?——基于融券交易的准自然实验

      2022, 41(4):72-85.

      摘要 (60) HTML (0) PDF 1.18 M (3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卖空威胁作为资本市场的压力,对企业创新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利用2007-2018年国内上市公司数据,依托融券制度为准自然实验,基于双重差分法探讨卖空威胁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检验高管团队职能经验异质性和行业市场竞争环境对上述关系的调节效应,并进一步考察卖空威胁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卖空威胁显著提升企业创新水平;高管团队职能经验异质性会强化卖空威胁与企业创新的正向关系,而行业竞争性则会弱化上述关系;卖空威胁影响企业创新的机制不仅包括公司治理机制,还包括信息机制。此外还发现了卖空威胁对提升成熟期的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创新水平更为明显。本文结论丰富了企业创新前因性研究体系,更为企业在卖空威胁下的创新决策提供重要的借鉴。

    • >区域技术经济
    • 全球数字贸易规则博弈态势与焦点

      2022, 41(4):86-93.

      摘要 (52) HTML (0) PDF 972.39 K (5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全球数字贸易的迅速发展,数字贸易规则谈判成为当前数字经济和国际贸易领域的热点问题。本文在梳理全球数字贸易规则演变过程的基础上,重点对WTO框架和APEC框架、“美式规则”和“欧式规则”、中国实践和亚太模式下的标志性数字贸易协定进行了探讨,以清晰呈现目前关键数字贸易规则的博弈态势。并从中总结提炼出全球数字贸易规则谈判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博弈焦点,主要包括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消费者权益保护和数字贸易便利化,并对主要经济体在焦点中的立场和分歧进行了分析。最后,本文从积极参与规则谈判,努力形成“中式规则”、辩证对待核心议题,加快进行“中国实践”以及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兼顾安全与发展等方面提出应对数字贸易规则谈判的中国之策。

    • >产业技术经济
    • 数字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研究

      2022, 41(4):94-106.

      摘要 (130) HTML (0) PDF 1.18 M (4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数字金融是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基于2011—- 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并考察不同地区、数字金融结构以及城镇化率影响的异质性。研究表明数字金融能够显著促进本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但对邻近地区的溢出效应有限,该结论在考虑内生性及稳健性检验之后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中,数字金融发展对东中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均存在显著促进作用,但对西部地区的影响更大;且仅在东西地区表现出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数字金融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对本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均存在显著促进作用,而其数字化程度却产生明显抑制效应;仅数字金融覆盖广度对邻近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溢出影响。高城镇化率地区的数字金融发展有助于本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但在低城镇化率地区的作用不明显,且均不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应强化数字金融监管,促进数字金融在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加快地区经济圈与城镇化建设,强化数字金融在省际之间的溢出效应。

    • >区域技术经济
    • 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空间不平衡性与成因探究

      2022, 41(4):107-119.

      摘要 (73) HTML (0) PDF 1.20 M (2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基于国家重大战略区域视角,采用Theil指数测度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空间不平衡性,并利用QAP方法探究其成因。研究结论显示,我国国家重大战略区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空间不平衡性呈下降趋势,且区域间差异是其空间不平衡性的主要来源;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传统金融基础和数字技术水平地区差距是影响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空间不平衡的重要因素;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差距扮演了最为重要的角色,它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空间不平衡的决定因素,而城镇化则构成了黄河流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空间不平衡的决定因素。为促进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区域协调发展,应客观对待国家重大战略区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空间不平衡性,并因地制宜、精准施策。

    • >企业技术经济
    • 行业视角下减排成本估算及减排路径研究

      2022, 41(4):120-129.

      摘要 (70) HTML (0) PDF 1.38 M (3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经济发展环境治理的战略目标,减排成本与减排路径是该战略实施中两大现实问题。基于行业视角,利用投入产出方法,对行业减排成本、技术减排效应及减排路径展开研究,基本结论如下:①行业减排成本差异大,整体减排成本逐年上升。在三个代表性年份行业最高与最低减排成本相差40-60倍,减排成本绝对差值在1500-3000$/t。在2000-2010年间, 32个行业减排成本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全社会整体减排成本上升了56.98%。②技术进步的减排贡献较大,部分行业技术减排有限。在产出固定假设下,2000-2010年技术进步实现累计减排57.09亿t,累计技术减排率达到47.88%;但在旅游、住宿餐饮等行业技术减排率为负,技术因素导致的排放不减反增。③行业减排路径应遵循从高碳到低碳的顺序。基于减排成本与技术减排两大因素的减排路径规划显示,优先和重点减排行业主要集中在能源生产供给、加工制造、交通运输、采矿及设备制造等高能耗高排放行业;可相对延后和非重点减排行业主要为食品烟草等传统加工制造业以及金融、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

    • >请选择...
    • 中国城市能源转型的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中国131个城市的经验证据

      2022, 41(4):130-140.

      摘要 (103) HTML (0) PDF 4.40 M (5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城市是能源消费的中心,城市能源转型是实现中国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条件。因此,研究城市能源转型的特征及影响因素十分必要。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城市能源转型的技术特征和时空特征;其次,基于2001年到2016年131个城市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影响中国不同类型城市能源转型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1)中国城市能源转型中更重视电动汽车的发展,国外城市则相对更重视生物质的发展。(2)中国城市能源转型存在“东快西慢、南快北慢”等区域差异特征。(3)从影响因素看,煤炭资源禀赋情况对能源转型影响最大;其次是技术进步;之后是政策性因素。(4)影响城市能源转型的关键因素对不同城市有所不同。本研究有助于可以为城市能源转型政策的精准化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 >区域技术经济
    • 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绩效评价——来自中国114个地级市的检验

      2022, 41(4):141-152.

      摘要 (48) HTML (0) PDF 1.19 M (3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展开绿色转型绩效评价对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与绿色发展意义重大。借鉴可持续发展理论,构建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绩效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14个资源型地级市的绿色转型绩效进行测度,继而采用Dagum基尼系数考察了不同类型城市的绿色转型绩效差距及其来源。结果表明:首先,资源型城市的绿色转型取得了显著成效,转型绩效高值城市集中分布于我国北部和东部沿海地区,绩效的高低主要依赖于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效果;然后,不同类型城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转型发展存在周期性特征,但由于四类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途径不同,转型效果也存在差异;最后,城市绿色转型总体差距呈现出缩小的趋势,成长型和再生型城市的组内差距整体都呈现扩大的趋势,成熟型和衰退型城市组内差距呈现缩小的趋势,成长型和再生型城市之间的差距最大,均值为0.1585,成熟型和衰退型城市之间的差距最小,均值为0.0858,组内差距的缩小是总体差距缩小的主要因素。

    • >宏观技术经济
    • 城市能源代谢的异质性分析——以北京市为例

      2022, 41(4):153-165.

      摘要 (37) HTML (0) PDF 1.23 M (2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充分探究城市能源代谢过程中部门间的内在差异,深入解析并评估其对城市能源代谢过程的影响对于进一步优化城市能源代谢结构,推动节能减排、提质增效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基于引力模型分析城市能源代谢过程中能源流两端连接节点的属性差异,选取煤、石油、天然气三种能源,以北京市非首都功能疏解部门为例探究要素差异及部门自身属性差异在能源代谢过程中的影响;利用情景分析法,分析两种能源优化强度和三种部门疏解强度的6种组合情景下四部门的不同种类能源消耗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要素对部门能源消耗的正负反馈机制以及不同部门对不同能源偏好程度均存在异质性,这种异质性导致不同政策情景对北京市非首都功能疏解部门能源结构优化的作用效果不同。强优化强疏解情景对于制造业部门煤和天然气能源的替代最为有利,低疏解强优化情景对控制交通业及批发和零售业部门的能源消费,改善教育业的能源消费结构最有利。

    •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城市环境的影响研究

      2022, 41(4):166-175.

      摘要 (149) HTML (0) PDF 1.01 M (4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其设立能加速区域经济增长的事实已被广泛证明。然而,关于其对地区“软实力”-环境等是否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的评估却鲜有涉及。本文基于珠三角2010-2018年1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以粤港澳大湾区地设立作为准自然试验,采用双重差分方法评估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城市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能够降低城市的废气及废水排放,使得地区环境改善,且此结果在经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城市规模异质性分析表明,在湾区建设中,中型规模的城市减污效应最大,而小型规模城市减污效应则较弱。机制分析表明,粤港澳大湾区通过创新效应以及结构效应使得地区环境改善,且创新能力及产业结构提升程度的不同是造成城市规模异质性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创新效应以及结构效应在改善区域城市环境方面具有协同性。

    • >区域技术经济
    • 出口企业更清洁吗?——基于微观企业数据的再考察

      2022, 41(4):176-187.

      摘要 (90) HTML (0) PDF 1.22 M (2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工业企业数据以及环境统计数据,构建1998-2007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出口对企业二氧化硫排放强度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相较于非出口企业,出口企业二氧化硫排放强度较低;企业出口强度越高时二氧化硫排放强度越低。异质性分析发现:企业所属行业以及企业所在地区差异均会对二氧化硫排放强度产生影响。具体表现为,污染密集型制造业行业中,出口企业比非出口企业更为清洁;相较于其他地区而言,东部地区企业出口对二氧化硫排放强度的降低幅度更为显著。在排除两控区环境规制因素对回归结果的影响,并且通过IV(2SLS)以及PSM-DID等方法处理内生性问题后,本文的回归结果依然稳健。机制分析表明:出口企业一方面通过提高新产品产值——R D,另一方面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降低了企业的二氧化硫排放强度。此外,通过对企业出口状态的改变(广延边际)和企业出口强度的改变(集约边际)的比较发现,出口企业二氧化硫排放强度低的主要驱动因素在于广延边际而非集约边际。

您是第 位访问者
电话:010-65055536, 18515632865  Email:jishujingji@cste.org.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86号(100081)  邮政编码:80-584
ICP:京ICP备05035734号-5
技术经济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举办“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专家座谈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