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第42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推进新时代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高质量协同发展

      2023, 42(1):1-13.

      摘要 (257) HTML (0) PDF 1.04 M (5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22年10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胜利闭幕。为了深入学习贯彻、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形成人才国际竞争优势,中国技术经济学会《技术经济》编辑部于2022年11月27日组织举办了“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现代化建设科技人才体系研究”座谈会,参会的11位科技人才研究领域知名专家围绕“教育、科技、人才如何协同配合、系统集成,促进科技创新发展”“如何更好地加强国家战略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如何深化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如何实现加快世界人才中心建设” 等重要论述展开热烈讨论。

    •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抉择与政策重构

      2023, 42(1):14-24.

      摘要 (148) HTML (0) PDF 1.07 M (5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和质量明显提升,但比较而言,目前中国区域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区域发展不协调呈现新的特征和表现形式。从空间角度看,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就是城乡区域都要富裕,也即全域共富。在新形势下,应面向中国式现代化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将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作为主基调,加大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统筹力度,寻求面向全域共富的战略新举措。要按照政策精细化、措施精准化的要求,重构国家区域政策的基本框架,研究制定欠发达地区发展政策,构建全国统一规范、分类管理的区域政策体系。

    •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内涵、机理与推进策略

      2023, 42(1):25-33.

      摘要 (201) HTML (0) PDF 1.10 M (6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我国迈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征程上的一项重要历史任务。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本文辨析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虚拟经济的关系,分析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三个阶段和内在规律,并对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度进行了简单估算。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需要建设和推广使用算力基础设施,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数据要素市场,让数据流动起来;引导平台企业进一步与实体经济紧密融合。

    • 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2023, 42(1):34-43.

      摘要 (109) HTML (0) PDF 1.02 M (4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基于现有研究,可以将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界定为面对重大突发事件或外部冲击时,产业链供应链免于断裂并能较快恢复原状的能力。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往往与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问题息息相关。要用中国式现代化的理念和政策思维,科学把握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方法论,找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着力点,注意发挥深化产业融合的赋能作用,培育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兴奋点。

    • >宏观技术经济
    • 新形势下我国颠覆性创新的发展现状、典型模式及路径选择

      2023, 42(1):44-52.

      摘要 (181) HTML (0) PDF 1.09 M (7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推动颠覆性创新不断涌现,世界各国重视颠覆性创新,纷纷进行战略规划与部署,我国也高度重视颠覆性创新发展。本文首先对颠覆性创新进行了理论探讨,阐释了颠覆性创新的重要内涵;其次,对我国颠覆性创新的现状和特征进行了深入摸底分析,提出了我国颠覆性创新的典型模式。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强化科技型骨干企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和新型研发组织等主体力量,攻关战略必争、非对称竞争优势和未来战略安全等领域颠覆性技术,充分发挥好人才、金融、数据等资源要素作用,健全政策工具箱、产业技术基础和重大基础设施等基础支撑的路径选择。

    • >企业技术经济
    • 差错管理氛围对员工越轨创新的影响: 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

      2023, 42(1):53-63.

      摘要 (135) HTML (0) PDF 1.13 M (6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当前有关组织因素对越轨创新影响的研究较为薄弱,且既有研究更多基于组织创新氛围展开,而鲜少关注差错管理氛围的影响。鉴于此,本研究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和目的性工作行为理论,通过264名员工的两时点调研数据,探讨了差错管理氛围对员工越轨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差错管理氛围正向影响员工越轨创新;创新自我效能感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学习目标取向不仅正向调节差错管理氛围与创新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还正向调节差错管理氛围对员工越轨创新的作用路径。以上研究结果开启了差错管理氛围与员工越轨创新关系的“黑箱”,丰富了越轨创新的影响因素研究,同时还拓展了目的性工作行为理论的应用范围。

    • >高水平科技创新与科技体制改革
    • 产业结构服务化对人力资本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分析 ——以对北京、上海、广东的SpVAR分析为例

      2023, 42(1):64-76.

      摘要 (123) HTML (0) PDF 1.64 M (4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新经济地理学经典分析框架下的理论模型,通过数理经济分析方法,讨论高收入地区产业结构服务化会对周边地区人力资本集聚产生虹吸效应和示范效应。采用空间向量自回归(SpVAR)方法,并结合各地区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数据验证理论假说,发现北京产业结构服务化对天津、上海对江苏和浙江、广东对福建的人力资本集聚影响,主要表现为虹吸效应,地区间收入水平接近;北京产业结构服务化对河北、内蒙古、山西、河南、辽宁,上海对除江苏、浙江以外的长江经济带6省1市,广东对江西、贵州、湖南的人力资本集聚作用,主要表现为示范效应,地区间收入水平存在差距。提出促进示范效应在多地区协调发展中发挥作用、改善虹吸效应对地区间人力资本集聚产生的不利影响以及创新合作模式使特殊人力资本在多地域同时发挥作用等意见建议。

    • >请选择...
    • 东道国交通基础设施质量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 影响研究 ——来自“一带一路”沿线 51 个国家的证据

      2023, 42(1):77-89.

      摘要 (178) HTML (0) PDF 1.14 M (6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的关键。为此,基于 2011—2019 年“一带一路”沿线 51 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东道国不同类型交通基础设施质量分别对中国出口与进口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总体来看,东道国不同类型交通基础设施质量对中国进口的促进作用大于出口;②从中国对东道国出口来看,港口基础设施质量对中国出口推动作用最强,随后依次是公路与航空基础设施质量,而铁路基础设施质量的影响不显著,从中国自东道国进口来看,公路基础设施质量对中国进口促进作用最大,其次是港口基础设施质量,而铁路、航空基础设施质量的影响较小;③通过中介效应检验发现东道国交通基础设施质量会通过降低贸易成本而促进中国进出口贸易增长;④交互项分析发现东道国公路、铁路基础设施改善对港口与航空基础设施及港口基础设施改善对航空基础设施贸易促进作用具有正向溢出效应,而公路基础设施改善对铁路基础设施贸易促进作用具有负向溢出效应。

    • >二十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 数字技术会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吗? ——来自政府工作报告文本分析的证据

      2023, 42(1):90-103.

      摘要 (139) HTML (0) PDF 1.26 M (7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指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而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是共同富裕的关键。数字技术的发展是当前我国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新机遇。本文对数字技术影响城镇内部、农村内部以及城乡之间居民收入差距的机制分别进行了梳理,根据机制分析构建了相应的计量模型,利用我国2007-2020年的省际数据,使用爬虫技术从政府工作报告中收集了“数字技术”关键词,科学合理地刻画出各省份数字技术水平,实证检验数字技术对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第一,数字技术能够缩小城乡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而对城镇内部与农村内部的居民收入差距没有影响,该结论呈现出一定的时间异质性和空间异质性特征,并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第二,数字技术发挥效力需要一定外部条件作为支撑,数字技术在数字基础设施更发达、人力资本更充足的时期与地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作用越明显。

    • >数据要素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 数字化转型会提升企业商业信用融资吗?

      2023, 42(1):104-116.

      摘要 (144) HTML (0) PDF 1.17 M (5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我国金融体系尚未完善的情况下,商业信用融资对企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研究了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商业信用融资之间的关系及二者间的渠道机制,企业数字化转型可以显著提高商业信用融资。作用渠道检验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降低供应商集中度、提高企业市场地位和信息透明度吸引商业信用融资。国有企业、非高科技企业和处于制度环境水平较低地区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商业信用融资的提升作用更明显。本文结论探索了数字化转型缓解融资约束的具体表现,丰富了数字化转型结果因素的研究。

    • >区域技术经济
    • 环境规制对碳效率的多重路径及门槛模型研究

      2023, 42(1):117-129.

      摘要 (117) HTML (0) PDF 1.19 M (6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章从结构升级及效率提升两大维度刻画环境规制对碳排放效率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研究环境规制是如何提升城市碳排放效率的。基于2006—2019年中国279个城市层面数据,采用非参数百分位自抽法,逐步回归法、Sobel检验和交互调节模型验证影响路径,并利用门槛模型探讨不同路径下环境规制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①环境规制促进城市碳排放效率提升,但存在区域异质性;②环境规制通过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绿色技术创新和能源效率升级提高碳排放效率,产业结构合理化以及产业集聚“遮掩”了环境规制的激励作用;③环境规制对提升碳排放效率存在多种门槛效应和调节机制。发挥环境规制对碳排放效率结构和效率的双重激励时,需注意不同路径的维度问题,以提高准度,把握力度。

    • >产业技术经济
    • 工业智能化对中国工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及空间效应研究

      2023, 42(1):130-140.

      摘要 (176) HTML (0) PDF 1.11 M (7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30·60”的双碳目标提出后,工业智能化作为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驱动力,对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发挥重要作用。基于2006—2019年中国30个省份 (除西藏及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空间杜宾模型,多维度实证分析了工业智能化对中国工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及空间效应。研究发现:①工业智能化发展能够提升工业碳排放效率。②工业智能化能够依靠技术进步和抑制能源强度提升工业碳排放效率。③空间效应上,工业智能化的发展能够提升本地区工业碳排放效率,但对周边地区工业碳排放效率的溢出、扩散效应还未显现。④工业智能化对工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存在空间异质性,其发展能够带动东部地区工业碳排放效率的提升,而对中西部地区工业碳排放影响较小。本文有效的补充了有关工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因素及有关工业智能化的研究,结论为工业智能化驱动工业碳排放效率提升提供了可靠的实证依据,同时为工业的绿色发展提供了政策参考。

    • >企业技术经济
    • 中国城镇化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空间效应研究

      2023, 42(1):141-153.

      摘要 (135) HTML (0) PDF 1.11 M (5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2010-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人口、土地、经济多维度城镇化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水平长期和短期的影响机制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和“时间惯性”。(1)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都对本地区交通运输业碳排放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且长期影响要大于短期影响,其中,人口城镇化是推动本地区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动力;人口城镇化对相邻地区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2)分区域来看,人口城镇化会显著抑制东部地区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增长,但能够促进中西部地区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增长,而东、中、西地区土地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均产生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东、中部地区人口城镇化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产生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东部地区经济城镇化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3)分阶段来看,两个阶段城镇化(人口、土地和经济)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长期影响均普遍高于短期影响,城镇化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影响程度在不断加深。

    • >技术经济管理
    • 环保约谈能否促进企业绿色投资

      2023, 42(1):154-164.

      摘要 (114) HTML (0) PDF 1.15 M (5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环保约谈制度是为提高环境治理水平所实行的环境执法监督新方式,试图破解环境治理难题,提高环境治理绩效。但是,这一制度是否对环境污染释放的企业起到了督促作用?尤其是是否促进了企业的环保意识,强化了绿色投资转型?以及环保约谈对具备什么条件的企业转向绿色投资产生的影响更有效?目前理论界还缺乏系统研究。本文利用环保约谈所产生的准自然实验变化,以2012-2018年我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环保约谈对企业绿色投资的影响。双重差分法的检验结果表明:在环保约谈所涉及城市的上市公司中,环保约谈促进了企业绿色投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检验发现,环保约谈对绿色投资的促进效果较为明显的企业主要来自于全要素生产率较高,行业市场竞争程度低及融资约束低的企业。研究结论从企业加强环保绿色投资决策的角度为环保约谈的经济后果提供了微观的证据,这不仅对于我们了解环保约谈这一政策对微观主体企业的影响效应具有一定意义,同时,对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如何实施更好的环境治理政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您是第 位访问者
电话:010-65055536, 18515632865  Email:jishujingji@cste.org.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86号(100081)  邮政编码:80-584
ICP:京ICP备05035734号-5
技术经济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技术经济》
“数字经济驱动高质量发展:融合、创新与共享”专题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