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42(10):1-13.
摘要:基于2006-2016年6轮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了所得税优惠政策调整对企业环保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所得税优惠政策调整显著促进了企业环保投资额增加,这一结果在进行识别条件检验,并进行安慰剂检验、预期效应检验、排除其他政策干扰和纠正样本选择偏倚后依然稳健。机制检验表明,所得税优惠政策调整通过减轻税负和缓解企业融资约束,进而激励企业增加环保投资。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表明,所得税优惠政策调整对小规模、得到信贷支持和存在政治关联的企业环保投资产生了更大的促进效应,但没有增加中部地区企业的环保投资。研究结论对通过税收手段激励企业增加环保投资,实现企业绿色发展有经验参考。
2023, 42(10):14-25.
摘要:为有效激励知识型员工,基于激励理论和实践发展,构建了“薪酬激励-工作认可-个人成长”三位一体的全面认可激励理论模型,并对北京市4家科研院所的216名知识型员工开展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知识型员工对全面认可激励实施现状整体认同度不高,其中对工作认可的认同度相对较高,对薪酬激励和个人成长的认同度相对较低。知识型员工全面认可激励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薪酬与业绩不匹配,在行业内缺乏竞争力;二是绩效考核科学性不足,员工决策参与度不高,上下级情感沟通不畅;三是培训效果不理想,晋升机制不完善,荣誉激励不充分。为进一步优化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一是建立以价值贡献为核心的薪酬体系,开展对标管理来增强竞争力和创新力;二是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健全沟通反馈机制,重视员工情感激励;三是制定体系化培训体系,规范晋升标准和流程,强化荣誉激励机制。
2023, 42(10):26-37.
摘要:基于产业价值链视角和网络嵌入性理论,梳理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嵌入基本概念与嵌入原则,将其划分为意识嵌入、需求嵌入和技术嵌入类型。构建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嵌入指标体系,借助复合系统模型测算中国31个省级区域2016—2020年的双链双向嵌入度,从空间、时间和嵌入类型层面考察双链双向嵌入度分布现状和未来形势。研究发现:当前全国创新链和产业链双向嵌入度稳步上升,省份之间存在五个层次,具有“南强北弱”和“强者越强”现象;双向嵌入度低层次省份在嵌入度增速上具有后发优势,并随着产业转移呈现“由东部沿海向内陆中西部延伸”趋势;需求嵌入成为区域双链双向嵌入度的主要内容,嵌入类型在不同区域内部省份之间表现出较大差异。
2023, 42(10):38-48.
摘要: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在提高制造业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在重塑行业内劳动力市场中不同群体的“技能-技术”匹配关系和收入分配。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考察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对制造业性别收入差距的影响,并从理论上探讨其内在影响机理。研究发现:(1)技术进步扩大了行业中的性别工资差距,但使整体工资水平趋于上升;(2)技术进步使低技能群体的性别收入差距缩小,但却扩大了高技能群体的性别收入差距;(3)制造业中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主要通过教育程度、行业内性别偏好、女性精细化能力优势以及低技能工作对体力技能需求下降的方式影响性别工资差距。
2023, 42(10):49-67.
摘要:数字化转型不仅改变了国际创新网络的创新分工,也影响了企业研发国际化战略的价值布局,是企业创新的主要动力来源。以2006-2021年的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研发国际化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有利于促进企业展开研发国际化;数字化转型有助于释放研发国际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积极作用;研发国际化战略布局的多元化更有利于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异质性分析中,研发国际化对国有企业、高技术产业样本企业以及低创新资源城市样本企业的创新绩效展现出更强的提升效应;环境不确定性、供应链集中度在研发国际化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而分析师关注则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因此,应深入推进产业数字化,营造繁荣有序的产业国际协同创新生态,构建具有抗冲击能力、较强韧性的国际创新网络,发挥数字化转型在研发国际化与企业创新间的积极作用。
2023, 42(10):68-80.
摘要:开放式创新社区日益成为企业获取创意的重要外部来源,因此激励用户参与社区内容创作的机理研究显得愈发重要。以“刺激-机体-反应”理论框架为基础,构建内、外在激励通过基本心理需要与和谐型激情影响用户创新行为的链式中介模型,探讨外在激励的边界作用。利用Bootstrap法与层次回归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内、外在激励之间存在“侵蚀”效应,即外在激励负向调节内在激励对用户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与和谐型激情的影响,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与和谐型激情在内、外在激励与用户创新行为的间接影响中均起到简单中介作用,且基本心理需要与和谐型激情能够链式中介内、外在激励对用户创新行为的间接影响。文章进一步厘清了内、外在激励对用户创新行为影响的作用机制,对指导社区激励机制建设提供了参考意义。
2023, 42(10):81-93.
摘要:本研究以社会网络理论、动态能力理论等为理论基础,对数字经济产业园区企业网络嵌入、数字化能力对开放式创新的影响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数字经济产业园区企业网络嵌入和数字化能力对开放式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二,网络嵌入的子维度关系性网络嵌入对数字化能力的三个子维度数字感知能力、数字运营能力、数字资源协同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网络嵌入的子维度结构性网络嵌入对数字化能力的子维度数字感知能力和数字运营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数字资源整合能力的影响不显著。第三,数字化能力除了对开放式创新产生直接影响之外,还对网络嵌入与开放式创新的关系具有中介效应,呈现出网络嵌入→数字化能力→开放式创新的路径机制。
2023, 42(10):94-104.
摘要: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途径。基于绿色生产方式的内涵和外延,构建了涵盖绿色产业布局、绿色生产过程和绿色制造体系三个维度26个指标的长江经济带绿色生产方式指标体系,运用定基极差熵权法测度2015—2020年长江经济带生产方式绿色化水平作为其绿色生产方式的量化指标,并采用核密度估计、空间可视化分析以及耦合协调度分析,对其时空演化特征和协同效应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发现:在2015—2020年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生产方式绿色化水平实现了较快提升,整体上呈现逐年上升态势,但沿线省(市)间生产方式绿色化水平的差异逐渐扩大;长江经济带生产方式绿色化水平呈现空间正相关性,但这种空间相关性在2017—2020年间逐渐减弱。长江经济带生产方式绿色化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呈现出“下游地区>中游地区>上游地区”的分布格局。长江经济带绿色生产方式中绿色产业布局、绿色生产过程和绿色制造体系三个维度的协同效应逐渐增强,但是整体协同水平依旧较低、地区差异明显,协同能力仍需提升。
2023, 42(10):105-115.
摘要:现有研究多侧重于分析数字经济对区域碳排放总量、强度和效率的影响,鲜有文献探究产业数字化对其完全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为弥补现有研究不足并丰富相关研究,本文基于WIOD、WDI跨国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产业数字化与其完全碳排放强度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发现,①产业数字化能降低其完全碳排放强度。该结论在替换解释和被解释变量、增加控制变量以及考虑内生性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②产业数字化通过减少中间投入进而降低了完全碳排放总量和强度,促进了产业增长与碳排放的脱钩。③数字化能降低整体农业,种植业和畜牧业,林业,制造业,整体交通运输业,陆路和管道运输,空运,仓储和运输支持活动,邮政和信使活动以及采矿业,北美和欧洲国家,发达经济体的完全碳排放强度。但对渔业,水运,水业、建筑业、住宿和餐饮业,东亚国家和不发达经济体的行业完全碳排放强度没有显著影响。同时,在高数字化行业中,数字化对其完全碳排放强度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2023, 42(10):116-126.
摘要: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在危机期间重塑业务形态、强化经营韧性的重要选择。本文基于2016-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危机期间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就业规模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提升企业危机期间的就业规模,具体在疫情期间,企业数字化转型每增加1%使得就业规模相对增长2.7%。其中,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广化效应”与“深化效应”提升企业危机期间的就业规模,其就业替代效应并不明显。在疫情严重城市、数字生态行业和国有企业中,数字化转型更能提升企业危机期间的就业规模。最后,企业在危机期间推进数字化转型能够提高员工收入与企业劳动生产率。本文为维护危机期间社会稳定以及双循环战略实现提供了重要参考。
2023, 42(10):127-141.
摘要:摘要:随着统一大市场的加速构建,培育一个具有良好竞争环境的“内循环”消费市场是实现中国经济平稳复苏的有效途径。基于2001-2015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结合地区投入产出表匹配数据,以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视角深入探究由区域市场势力引致的产品市场扭曲对居民消费潜力的影响。研究发现:(1)产品市场扭曲对居民消费潜力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主要通过加剧价格波动、降低产品质量、缩减供给规模、减少劳动收入四条途径抑制居民消费潜力。(2)数字化转型的调节效应显著弱化了产品市场扭曲对居民消费潜力的抑制作用,其中,产业互联网相对于其他维度的数字化转型表现出更强的调节效应。(3)考虑产品类别、行业以及地区异质性发现,对于基础型和普通品质产品、资本密集和低竞争度行业、城镇和西部地区,数字化转型更能显著缓解产品市场扭曲对居民消费潜力的抑制作用。研究结论为优化市场供给环境,推进数字化转型,实现消费潜力有效释放提供了产业层面的证据和决策依据。
2023, 42(10):142-153.
摘要:团队从失败中学习是企业员工反思的关键要素,也是提升团队绩效的重要途径。领导在促进团队从失败中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现有文献鲜少关注促使领导者采取不同行为的深层原因。本文基于内隐领导理论探究领导印象管理与团队从失败中学习之间的关系,考察团队绩效和团队效能的双调节作用,构建被中介的调节效应模型。通过对某保险服务业集团的134个电话销售团队的1423名在职员工进行两阶段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领导印象管理正向影响团队从失败中学习;团队绩效和团队效能在领导印象管理与团队从失败中学习之间的关系中分别起到了负向调节作用;团队效能中介了团队绩效对领导印象管理与团队从失败中学习间关系的调节作用,表现出被中介的调节效应。本研究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领导印象管理和团队从失败中学习的边界条件,为解释领导印象管理的效果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框架。
2023, 42(10):154-166.
摘要:用户投诉是反映用户对企业产品或服务质量满意度的重要指标,对企业获取竞争优势与长久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为探讨用户投诉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本文基于注意力基础观视角,运用2016—2021年223家中国上市企业投诉数据,实证分析用户投诉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及高管团队特征和政务环境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用户投诉与企业绩效显著负相关;女性高管比例会削弱用户投诉与企业绩效之间的负向关系;高管持股比例增强用户投诉与企业绩效之间的负向关系;高管受教育水平削弱用户投诉与企业绩效之间的负向关系;政务环境削弱用户投诉与企业绩效之间的负向关系。本文研究结果拓展了注意力基础观的实证检验,分析了企业注意力分配的前因,定量分析了用户投诉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程度,同时讨论了用户投诉、高管团队、政务环境与企业绩效间的作用机制。为此,企业高管团队必须重视投诉管理和风险管理,优化注意力配置以提高用户满意度,进而创造更大的竞争优势并提高企业绩效。
2023, 42(10):167-175.
摘要:许多上市公司拥有法律从业背景的董事、监事、高管,知法懂法的他们可能会更加依法办事,但也有可能因为对法律的了解以及应对法律问题的自信而进行更多操控,导致公司更易卷入诉讼案件中。本文使用Logit模型,将上市公司按照是否存在内控缺陷进行分组,检验具备法律执业背景的高管所在公司是否更容易被卷入诉讼纠纷。实证和稳健性检验的结果均显示,管理层拥有法律执业经历人员比例越高的上市公司反而越容易卷入被起诉纠纷,但是更好的内部控制会削弱这种情况的发生。本文丰富了高管特质与企业表现相关研究,也为上市公司审慎选择公司高管、加强内部控制、规范经营行为提供了有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