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昕 , 甘雨青 , 邓惠如 , 陈晨 , 薛伟 , 杨来捷 , 周翔
2023, 42(11):1-22.
摘要:在领导研究领域中,领导行为的影响效应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研究话题。对这一话题的探讨为组织更加高效地运转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启示。然而,绝大多数的现有文献都关注领导行为对员工、团队、或组织产生的影响,却很少关注其对领导者自身的潜在影响。近年来,部分新兴的领导研究开始从行为者视角出发,关注领导行为对领导者(即行为者)自身的影响,这些研究结论为理解领导行为产生和发展的动因提供了新的理论见解,为领导行为培训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实践启示。基于此,本文梳理了目前从行为者视角出发关于领导行为对领导者自身影响的研究,理清当前相关研究的主要脉络、生态以及研究发展方向。具体地,本文首先根据领导行为性质(建设型领导行为或破坏型领导行为)和影响效果(积极或消极影响)两个维度,将领导行为对自身影响研究划分为四大类:(1)建设型领导行为对领导者的积极影响研究;(2)建设型领导行为对领导者的消极影响研究;(3)破坏型领导行为对领导者的消极影响研究;(4)破坏型领导行为对领导者的积极影响研究。进一步,根据以上分类,系统地回顾现有关于领导行为对领导者自身影响的研究文献,提炼这些影响背后的理论机制,阐明和整合各类影响的作用路径。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为领导的行为者视角研究发展提供启示。
2023, 42(11):23-36.
摘要:环境信息披露作为企业对外传递环境信息的重要渠道,深入考察这一新型环境规制方式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对于科学评估其成效进而促进企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理论分析环境信息披露影响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基础上,采用中国上市公司微观数据,从是否披露、披露数量以及披露质量三个维度对环境信息披露进行综合考量,实证检验环境信息披露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是否披露环境信息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并无明显影响,而披露数量与披露质量则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均支持了这一结论。异质性检验结果发现,环境信息披露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会因企业创新类型、污染程度以及产权性质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机制检验结果表明,环境信息披露可以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提升企业经营绩效来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本文结论意味着,进一步深化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强化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行为,将有助于企业的绿色转型与发展。
2023, 42(11):37-46.
摘要:石墨烯作为公认的典型颠覆性技术正在逐步走向应用前景,迅速的产业化进程离不开创新政策的支持。本文在对石墨烯产业发展阶段分析基础上,构建“政策演进过程政策工具分析-创新过程政策工具分析-应用领域分析”三维分析框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石墨烯产业创新政策工具和应用领域推进进行深入分析。
2023, 42(11):47-61.
摘要:技术多元化是高技术产业持续创新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探讨其中的作用机理具有重要价值。在回顾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高技术产业技术多元化对持续创新的影响效应、外部技术获取与改造和技术多元化模式调节效应的基本假设,并利用中国高技术产业1998—202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①高技术产业技术多元化对持续创新(技术和产品)的促进作用具有门槛效应,存在“最优区间”;②外部技术获取与改造正向调节高技术产业技术多元化和持续创新的关系;③基于技术间知识关联和核心技术能力两个维度,可将高技术产业技术多元化划分为高关联-强核心、低关联-强核心、低关联-弱核心和高关联-弱核心四种模式;④不同模式的技术多元化对高技术产业持续创新的促进效应存在差异性,“高关联-强核心”型技术多元化更有利于技术持续创新提升,“低关联-强核心”型技术多元化则更有利于产品持续创新提升,“低关联-弱核心”型技术多元化对持续创新的促进效应最弱。
2023, 42(11):62-74.
摘要:厘清技术进步推动我国畜牧业碳减排的机理,对畜牧业低碳转型和“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基于2007-2020年31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测算并揭示中国畜牧业碳排放现状与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面板回归模型分析技术进步对畜牧业碳排放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全国畜牧业碳排放呈缩减趋势,各省畜牧业碳排放差异显著,整体呈“西高东低”的梯次分布格局。技术进步通过畜牧业碳排放强度改进减少的碳排放可以遏制其通过经济增长所带来的碳排放的增加,但这一结果具有区域异质性,技术进步对西部地区畜牧业碳排放的“规模效应”大于“强度效应”,因而未能同时实现经济发展与减排,进一步探究发现,技术进步对畜牧业碳排放的边际效应随着产业集聚水平的提升而增强。此外,技术进步对畜牧业碳排放还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具体表现为,本地区技术进步增长一个单位,邻区畜牧业碳排放将会降低1.666个百分点。
2023, 42(11):75-92.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的深入发展与广泛应用,数字化创新逐渐成为智能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本研究以2016-2021年间380家智能制造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技术可供性视角出发,建立了固定效应模型,系统探讨了技术、行为主体和情境三个层面对智能制造企业数字化创新的多维影响。研究发现:(1)数字化资源、首席信息官与区域数字经济环境为智能制造企业数字化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2)数字化资源、首席信息官及其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在数字化创新方面的赋能效果对国有、高吸收能力的智能制造企业更为显著;(3)区域数字经济环境的优化有助于首席信息官与信息技术在交互中发挥最大的数字化创新效能。
2023, 42(11):93-102.
摘要:薪酬激励对企业创新影响的理论当前主要有基于薪酬差距的锦标赛理论和基于管理层薪酬的委托代理理论。本文利用我国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数据,将薪酬差距和管理层薪酬结合起来研究发现,企业内部薪酬差距主要来自于管理层外部薪酬溢价,薪酬激励对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创新投入产生。无论从薪酬差距视角还是管理层薪酬视角,薪酬激励和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更加适合用委托代理理论而不是锦标赛理论解释。内部薪酬差距的扩大是否有利于企业创新尚需更加合理的数据和研究设计予以证实。
2023, 42(11):103-112.
摘要:科技中小企业的成长与发展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微观基础,近年来金融科技的发展对科技企业成长的影响越来越深远。本文基于2016-2021年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据,构建交互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金融科技发展对科技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发展能够显著促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成长。但这一影响关系受到一定条件的制约,所在地区营商环境好的企业,规模较大的企业和民营企业,其成长能力受到金融科技发展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缩短IPO进程和降低试错成本,是金融科技发展促进科技中小企业成长的内在机制。这一结论从金融科技发展的视角,丰富了关于科技中小企业成长能力的相关研究。
2023, 42(11):113-119.
摘要:敏捷治理是前沿科技与政府治理深度融合下的一种全新治理模式,其所倡导的快速感知、灵活响应、多元参与和持续协调等理念与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的价值追求相契合。本文对人工智能、政府治理及敏捷治理进行梳理并探索人工智能驱动政府敏捷治理的运行逻辑,发现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广泛参与到政府治理中,凭借其数据共享、智能算法、趋势研判、自动交互等特性,极大推动了政府科学决策、高效治理、公众参与和及时响应外界环境变化。并以北京市海淀区城市大脑为例,介绍了其通过创新体制机制、简化业务流程、夯实技术基础及全天实时监测等方式,拓展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政府治理应用场景,为超大城市政府开展敏捷治理探索了路径。
2023, 42(11):120-131.
摘要:本文在清晰界定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包括高效供给、高质需求、协调公平、绿色发展、经济安全与开放等维度的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对2011-2021年间我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以及各区域和省域间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从全国整体来看,我国高质量发展情况持续改善;从区域层面来看,各区域高质量发展平稳地同步提升,其中东部表现要优于中部、东北部和西部,西部地区亟须追赶其他区域。
2023, 42(11):132-146.
摘要:为探究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首先将新型数字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及其拥挤性纳入总量生产函数,构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从理论上探讨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其次,对2002-2020年我国各省(市、区)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进行测算和分析;然后,构建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和空间面板模型,实证检验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倒U型”变化,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求解“倒U型”顶点对应的最优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占总资本存量的比例为38.66%,目前,我国所有省(市、区)均未达到38.66%,意味着加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将会促进本地区和其他地区经济增长。
2023, 42(11):147-160.
摘要:基于共享制造代表平台海织云平台,运用社会网络分析(SNA)探究共享制造平台网络结构特征,并使用二次指派程序(QAP)对共享制造平台网络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目前共享制造平台处于发展初期,网络规模不断扩大,但合作关系的紧密程度有待进一步加深。海织云等节点在网络中占据核心地位,拥有较大的权力和影响力,其他节点的权力地位也在逐步提升。凝聚子群分析表明共享制造平台中存在多个小团体,呈现多层次格局。QAP分析表明,共享制造平台合作网络受经济规模、地理邻近、知识邻近、社会邻近、组织邻近、制度邻近、政策强度和产业邻近等因素的影响。研究成果为制造企业更好地理解共享制造及为共享制造平台的发展提供帮助。
2023, 42(11):161-177.
摘要:摘要: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为推进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民生作用的纺织业转型升级,破解其“低端化”与“高碳化”双重锁定困境,立足双重价值链视角,基于价值星系理论重组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形成双重价值链嵌入范式,选取波司登作为分析对象,采用纵向探索性案例分析方法,演绎新发展格局下纺织业在双重价值链分工中转型升级的实现路径并揭示其背后逻辑。研究发现,以顾客需求为导向,在价值星系成员的协同合作下创造具有竞争优势的系统集成产品,是我国纺织业破解双重锁定困境的关键;对纺织业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进行重组获得高水平自主转型升级能力,是我国纺织业采取主动战略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前提;基于重构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三维度价值网络找到自身优势节点进行升级,是我国纺织业摆脱陷入线性升级动力不足和“交互锁定”困境的重要路径。
2023, 42(11):178-190.
摘要:医疗健康大数据是我国重要的基础战略资源,它对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推动“健康中国”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准确地识别出影响数据资产价值的关键要素,是提高我国医疗健康大数据管理能力、构建高效数据治理机制的关键。本研究从信息生态系统的视角,以数据生产者、数据中介者、数据开发者和数据消费者为信息主体,提出“数据产生-资产形成-价值实现-数据再生”的价值实现路径,并考虑法律、经济、技术和社会等环境因素,构建医疗健康大数据资产价值实现模型。同时,在梳理出医疗健康大数据资产价值实现的影响因素及其关联关系后,基于Vensim PLE的仿真结果模拟价值实现路径。从仿真结果看,在不同社会保障机制情况下,法律完善程度对医疗健康大数据资产价值实现量的影响最显著。同时,技术水平、医疗健康数据共享程度和医疗健康相关资金投入力度对资产价值实现量也有较大的影响。本文从推进技术水平提高、完善法律政策和促进市场需求等角度提出推进医疗健康大数据资产价值最大化的途径。
2023, 42(11):191-200.
摘要:移动互联网等数字技术的发展对实现充分就业具有重要作用,促进女性就业和创业是实现充分就业的必要前提。本文基于 2019 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研究了移动互联网的使用对女性非农就业、收入和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移动互联网使用促进了女性非农就业,显著缩小了与男性的就业差距。使用 Heckman 两步法和工具变量法克服内生性问题后的结果表明,移动互联网使用显著促进了女性收入的提高,且这种促进作用偏向于女性,缩小了与男性的收入差距。替换被解释变量后上述结论依然稳健。异质性分析发现,相比于从事受雇工作,移动互联网使用对女性创业的促进作用更强;但对已经就业的女性,移动互联网使用显著提升了受雇者的收入,未能显著增加创业者的收入。结论认为,为持续提高女性就业和收入,需要进一步加强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转变传统的性别观念以及增强互联网对人力资本投资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