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第10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宏观技术经济
    • 聚集还是分散:城市空间结构对创新要素配置的影响研究 ——来自36个青年发展型试点城市的证据

      2025, 44(10):1-17. DOI: 10.12404/j.issn.1002-980X.J24090712

      摘要 (9) HTML (0) PDF 1.21 M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青年发展型城市的崛起源于我国城市发展普遍性问题与青年发展特殊性问题的交汇。城市空间结构的聚集或分散直接影响青年人才的集聚和创新要素的配置效率。基于2008—2022年的Landscan高分辨率全球人口分布数据(LandScan Global Population Database),实证分析青年发展型城市的空间结构对创新要素错配的影响。研究发现,青年发展型城市的空间分散程度位于创新要素错配“U型”结构的左侧,且有进一步聚集的趋势。要素动态流动机制显示,青年发展型城市的空间结构通过创新资本和创新人员的双向流动缓解了创新要素错配,特别是创新人员的流动对周边城市有利。静态机制表明,要素的创新性配置环境通过缓解青年发展型城市聚集趋势下的创新资本错配,进一步优化了资源配置。研究结论支持在青年发展型城市规划中采用合理的空间分散策略,以优化创新要素配置,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 突破创新价值链锁定: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三重转化壁垒的效能解构与动态追踪

      2025, 44(10):18-33. DOI: 10.12404/j.issn.1002-980X.J24100909

      摘要 (5) HTML (0) PDF 1.59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完善畅通的创新价值链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引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基本保障,而塑造贯穿创新全程的效能优势则是驱动创新价值链高端攀升的重要抓手。基于我国23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新面板数据,构建由创意产生、转化和扩散三个阶段以及相应阶段创新活动组成的转换效能评价体系,根据锁定状态判别标准划分转换效能表现类型,并运用ArcGIS和空间Markov链分析锁定状态的时空变化与转移特征。结果表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整体阶段转换动力和效率较比前沿水平仍有差距,其中产品与工艺创新动力、商品化到规模化的转换效率短板明显;沿海发达地区园区的锁定状态震荡多变且跨级跃迁频繁,内陆地区园区的锁定状态两极分化突出,并且创新价值链趋于锁定的概率大于解锁概率;园区创新价值链锁定状态的变迁具有空间依赖特征,邻域园区的锁定状态会对自创区锁定状态的转移概率产生差异化影响。

    • >技术经济管理
    • 新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高素质人力资本集聚——基于高学历创业人才的发现

      2025, 44(10):34-45. DOI: 10.12404/j.issn.1002-980X.J24040101

      摘要 (4) HTML (0) PDF 1.03 M (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运用2011-2018年中国285个地级市的平衡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开通高铁与城市对高学历创业人才吸引力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开通高铁显著提升了城市对高学历创业人才的吸引力。机制检验表明,开通高铁显著提高了城市的资金环境水平、创新水平和商品要素流动水平,进而提高城市对高学历创业人才的吸引力。异质性分析表明,南方城市开通高铁与城市对具有大学专科和本科学历创业人才的吸引力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在内陆城市开通高铁与城市对具有大学专科学历创业人才的吸引力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在非(新)一线城市开通高铁与城市对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创业人才吸引力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全面理解城市开通高铁对高学历创业人才流动的微观作用机理和差异化影响,对政府调整人才资源在区域间合理流动提供参考和借鉴。

    • >宏观技术经济
    •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新质生产力的共同富裕效应

      2025, 44(10):45-59. DOI: 10.12404/j.issn.1002-980X.J24121505

      摘要 (2) HTML (0) PDF 1.54 M (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探讨新质生产力的共同富裕效应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议题。本文选取2008—2022年31个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中介效应、空间溢出效应和门槛效应等方法对新质生产力赋能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可以显著促进共同富裕,且其对共同度的促进效应强于富裕度。作用路径表明,新质生产力可以通过发挥技术创新效应、要素配置效应、产业结构升级效应赋能共同富裕。异质性表明,中部地区新质生产力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强于西部和东部地区,东北地区新质生产力未能正向促进共同富裕。门槛效应表明,新质生产力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数据要素市场化门槛。空间溢出效应表明,新质生产力不仅有助于提升本地区的共同富裕水平,还对邻近地区产生正面影响。

    • >产业技术经济
    • 中国数字经济网络发展与“绿色中国”建设——基于碳减排的证据

      2025, 44(10):60-72. DOI: 10.12404/j.issn.1002-980X.J24073024

      摘要 (5) HTML (0) PDF 1.12 M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基于2011-2021年各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构建省际数字经济网络,分析数字经济网络特征,探索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数字经济网络地位对空间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1)我国数字经济网络发展迅速,广东、江苏、山东等东部省份处于网络中心地位,呈中心向周边地区再向边缘地区扩散的特点。(2)数字经济网络能显著影响碳排放,当地数字经济网络发展程度越高越有利于碳减排,而数字经济网络地位越低越不利于碳减排。(3)经济发展和能源强度是数字经济网络作用于碳减排的重要间接渠道。相关政策制定需重视区域数字经济发展差异,通过信息共享、技术外溢和资源配置等措施,发挥数字经济网络效应,实现数字经济区域间的协调发展,有效促进碳减排。

    • >企业技术经济
    • 碳韧性、数字化转型与高碳排放企业成长绩效

      2025, 44(10):73-88. DOI: 10.12404/j.issn.1002-980X.J25032409

      摘要 (1) HTML (0) PDF 1.17 M (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双碳”目标背景下,实现低碳发展是我国高碳排放企业高质量成长的必经之路。本文引入碳韧性的新概念,认为碳韧性作为企业应对“双碳”目标冲击的一种特殊动态能力,能够帮助高碳排放企业实现成长。同时,数字化转型是碳韧性影响高碳排放企业成长的重要机制。基于动态能力理论,实证分析碳韧性对高碳排放企业成长绩效的非线性影响及作用机制,并进一步探究数字化转型阶段异质性对高碳排放企业的影响。结果表明:碳韧性对高碳排放企业成长绩效存在“U”型影响,即随着碳韧性水平的提升,碳韧性对高碳排放企业成长绩效的影响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非线性变化趋势;数字化转型战略在碳韧性与高碳排放企业成长绩效中发挥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阶段处于单点夯实深耕和全面集成重构的高碳排放企业“U”型关系更为显著。研究结论深化了碳韧性与高碳排放企业成长绩效之间关系的理解,为高碳排放企业实现成长提供重要参考,也为引导高碳排放企业有效提升数字化转型成效提供新思路。

    • >技术经济管理
    • 跨国公司的“链”上引力:中国企业融入全球供应链的绩效研究

      2025, 44(10):89-101. DOI: 10.12404/j.issn.1002-980X.J24123117

      摘要 (3) HTML (0) PDF 1.09 M (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基于2011-2022年中国上市公司全球供应商-客户交易数据,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评估了中国本土企业加入跨国公司供应链对其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加入跨国公司供应链显著提升了企业绩效,这一结论在多种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依然成立。在制造业和服务业、不同行业所有制、以及跨国公司总部位于欧洲、亚洲,或总部国家为中高收入和高收入国家的情况下,企业绩效均呈现出积极变化。此外,本文探讨了知识溢出效应和信号效应的作用机制。企业加入跨国供应链后,一方面通过学习跨国公司的技术与管理经验增强创新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合作提升声誉、缓解融资约束,从而推动绩效提升。最后,拓展分析显示,即使是间接为跨国公司供货的企业,其绩效亦有显著改善,表明供应链网络的正面影响不仅限于直接供应商关系。本研究揭示了加入跨国供应链对中国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并为提升企业创新和融资能力提供了新的视角,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 >企业技术经济
    • 单项冠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基于TOE框架的定性比较分析

      2025, 44(10):102-115. DOI: 10.12404/j.issn.1002-980X.J25030903

      摘要 (1) HTML (0) PDF 1.22 M (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单项冠军企业代表着全球制造业细分行业的最高水平,是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领头雁”和“排头兵”。尽管已取得诸多成就,但单项冠军企业仍存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数字化水平低、国际市场开拓不足等问题,单项冠军企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尚缺乏深入研究。本文基于TOE框架构建分析框架,探究技术创新程度(探索式创新与利用式创新)、数字化程度、专业化程度、国际化程度和政府补贴5个前因条件如何协同促进单项冠军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发现,任一因素无法单独构成单项冠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但高数字化程度是重要驱动因素;以构型呈现的“数字化与专业化助力双元创新驱动型”、“政府引导数字化赋能探索式创新驱动型”、“利用式创新助力下的数字化与国际化并驱型”和“政府补贴助力下的数字化与国际化并驱型”是单项冠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4条等效路径;单项冠军企业非高质量发展呈现“低数字化程度-高专业化程度-低国际化程度”的典型特征。本研究通过列举典型案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我国单项冠军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路径指引与经验借鉴。

    • >技术经济评价
    • 创新价值链下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研究 ——基于两阶段Super-DEA与Malmquist指数模型

      2025, 44(10):116-127. DOI: 10.12404/j.issn.1002-980X.J24032805

      摘要 (6) HTML (0) PDF 1.46 M (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我国实施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创新才能促进其高质量发展。基于创新价值链视角将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过程分为技术成果生产与转化两阶段,运用Super-DEA和Malmquist指数模型测算不同产权企业2016-2022年两阶段创新效率、创新模式及动态变化趋势。研究表明: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价值链两个阶段的创新效率均不高,绝大多数企业属于粗放型创新模式,但技术成果转化阶段创新效率显著优于生产阶段;不同产权性质及产业链不同环节的技术创新效率具有异质特征,非国有企业的技术生产效率高于国有企业,但成果转化效率则相对偏低,产业链各环节的技术生产效率差异更大;动态来看,生产阶段和转化阶段全要素生产率均呈现波动态势,创新价值链两阶段创新效率(TFP)变化的促增动力分别为技术效率变化(EC)和技术变化(TC)。研究结论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三重实践指引:揭示创新价值链不同阶段的技术创新效率及关键促增因素,指导企业优化技术创新资源配置;解析不同产权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创新效率差异,助力政府精准实施差异化激励政策;破解产业链技术创新薄弱环节,全面提升上下游企业创新韧性。

    • >产业技术经济
    • 基于液氢的氢能产业链的平准化成本分析

      2025, 44(10):128-138. DOI: 10.12404/j.issn.1002-980X.J24020204

      摘要 (10) HTML (0) PDF 1.54 M (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氢能产业发展受规模化的低成本制氢与长距离储运技术制约,而液氢则有望成为氢的低成本高效储运关键技术路线。本文采用平准化成本模型,测算液氢产业链制氢、液化、储运、加注四大核心环节成本,结合敏感性分析明确各环节成本关键影响因素,并依据地区资源禀赋,以多组典型区域场景,分析不同技术路线下的产业链成本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制氢方式成本差距显著,其中焦炉煤气制氢成本较低,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成本相对较高;液化环节需消耗大量电能,电价与设备成本是制约液化成本的关键,技术进步也对成本降低有显著作用;储运环节呈现 “运输距离越长,单位运输成本越低” 的特征,液氢槽车更适合长距离运输,人工与车辆购置成本占比突出;加注环节中,相同规模下高压气氢加氢站成本高于液氢加氢站,土地价格与设备成本对加注成本影响较大。最后,本文从制氢、液化、储运、加注各环节提出针对性建议,旨在降低液氢全产业链成本,推动氢能产业发展。

您是第 位访问者
电话:010-65055536, 18515632865  Email:jishujingji@cste.org.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86号(100081)  邮政编码:80-584
ICP:京ICP备05035734号-5
技术经济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技术经济》
关于《技术经济》公开论文数据及程序代码等资料的 公告
《技术经济》期刊审稿工作管理规定(试行)
中国技术经济学会第三十二届学术年会(2025)征文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