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第9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已截稿)教育、科技、人才主题专栏(二)
    • 异质复杂网络下产业共性技术创新扩散的两阶段博弈分析

      2025, 44(9):1-13. DOI: 10.12404/j.issn.1002-980X.J24110303

      摘要 (176) HTML (0) PDF 2.39 M (1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演化博弈理论和复杂网络理论,构建产业共性技术创新扩散的演化博弈模型,系统分析其在企业群体间二次开发及在消费者群体间附随产品购买两个阶段的扩散机制。模型考虑扩散群体的异质性复杂网络拓扑特征,涵盖博弈主体、演化规则和网络结构三要素,旨在刻画技术在供给侧和需求侧的扩散路径,并探索政府在产业共性技术创新扩散两阶段中的最优激励策略。研究发现:政府补贴对产业共性技术创新扩散具有倒 U 型激励效应,过高或过低的补贴力度均削弱资源配置效率;边缘企业比核心企业更关注共性技术二次开发后的技术成熟度和政府补贴力度;在消费者群体间的扩散遵循价格机制,降低技术附随产品价格及提升其技术成熟度有助于市场渗透;共性技术创新扩散稳定性受群体网络结构影响显著,降低技术成本或产品价格有助于提升扩散稳定性。研究揭示了产业共性技术扩散的多主体协同机制与政策激励的边界效应,为政府优化政策工具、提升共性技术推广效率提供理论支撑。

    • 农业生产中的雇工约束、技术采纳与产出效率

      2025, 44(9):14-29. DOI: 10.12404/j.issn.1002-980X.J24093001

      摘要 (95) HTML (0) PDF 1.12 M (1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设施蔬菜生产在雇工约束条件下的产出效率问题,在河北省1147个设施蔬菜种植户样本的基础上,构建了雇工约束及其分维度对蔬菜生产影响的分析框架。结果表明,雇工约束是农户面临的关键障碍,供给不足、成本高昂及监督困难均抑制了蔬菜产出效率;不同规模设施蔬菜种植户受雇工约束的影响程度呈现差异,中等规模农户因资源有限,灵活性不足,调整刚性较大的特点使其对雇工约束最为敏感。进一步分析发现,劳动节约型技术的采纳可以有效缓解雇工约束对蔬菜产出的负面影响,且大规模农户在劳动节约型技术采纳上的调节效应更为显著。本文提供了中等规模农户在设施蔬菜生产中面临的挑战的经验证据,并强调在设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必须重视农村劳动力配置的结构性问题,制定差异化管理策略以满足农业雇工的多元需求。

    • 底层的力量:员工持股计划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

      2025, 44(9):30-46. DOI: 10.12404/j.issn.1002-980X.J24061602

      摘要 (80) HTML (0) PDF 1.05 M (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高管和员工皆为企业的重要人力资本,二者对于企业转型升级同样重要。然而既有研究却呈现“ 重高管,轻员工” 现象。数字化转型浪潮下,考察员工激励对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变得必要且关键。本文选取2014—2022年沪深 A 股上市公司样本,检验员工持股计划对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员工持股计划能够显著促进数字化转型。机制检验表明,员工持股计划通过提高数字化人力资本储备、技术产出效率及冗余资源丰腴度进而为数字化转型赋能助力。进一步分析发现,员工持股计划的数字化赋能效应在成长及成熟期企业、内部控制质量更高及外部投资者关注更强的企业中更为显著。研究成果揭示了员工这一人力资本的重要作用,为高质量推动数字化转型提供启示。

    • >宏观技术经济
    • 数字服务贸易进口促进出口产品质量提升了吗? ———基于创新能力与工业化水平双重视角的检验

      2025, 44(9):47-61. DOI: 10.12404/j.issn.1002-980X.J24090106

      摘要 (89) HTML (0) PDF 1.02 M (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分析数字服务贸易进口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基于2005—2020年UNCTAD 数据库、CEPII-BACI贸易数据库和世界银行数据库构建了多国(地区) 面板数据,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究全球数字服务贸易进口对出口产品质量的作用。结果表明,数字服务贸易进口促进了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在替换核心解释变量、剔除特殊年份样本、变换实证回归研究方法和缩尾处理等稳健性检验,以及样本选择性偏差和遗漏变量等内生性检验后研究结果依旧显著。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服务贸易进口通过提升国家( 地区) 创新能力和工业化水平促进一国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在净产品税低的国家( 地区) 、贸易条件得到改善的国家( 地区) 、征信信息深度指数高的国家( 地区) 、发展中国家和交通服务指数高的国家( 地区) ,数字服务贸易进口对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作用更加明显。对此,本文从加强数字技术的创新能力、大力培养新型数字化人才、加强数字服务贸易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数字贸易工业化水平、建立完善高效的数字服务贸易体系几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以提升数字服务贸易进口对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效应。

    • 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如何影响贸易伙伴关系?——基于文本分析和机器学习

      2025, 44(9):62-79. DOI: 10.12404/j.issn.1002-980X.J25010104

      摘要 (79) HTML (0) PDF 1.14 M (1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东盟是亚太区域最成功、最具活力的地区合作样板,分析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对贸易伙伴关系的影响机制,对中国-东盟推动国际要素循环流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至关重要。运用文本分析和机器学习技术建立金融合作指数,探讨2008—2023年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对贸易伙伴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一是中国-东盟金融合作有效加强贸易伙伴关系,且无论市场主导还是政府主导都发挥积极作用;二是当东盟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市场化程度及对中国文化认同程度越高时,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对贸易伙伴关系的积极作用更大;三是中国-东盟金融合作通过减少两国货币波动,降低金融风险不确定性的“ 环境” 渠道,和加强两国直接投资,提供金融资源的“资源”渠道促进贸易伙伴关系;四是全球地缘政治风险对中国-东盟金融合作与贸易伙伴关系存在U型调节作用。研究结果为更好发挥金融效力,增强中国-东盟外贸韧性,助力贸易伙伴关系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 国家高新区如何推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来自创新型产业集群政策的经验证据

      2025, 44(9):80-94. DOI: 10.12404/j.issn.1002-980X.J24072709

      摘要 (77) HTML (0) PDF 1.09 M (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基于科技部2011年启动的“ 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 设计准自然实验,使用2009—2020 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利用渐进式双重差分模型和空间双重差分模型对国家高新区的“以集群促发展” 政策如何影响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水平展开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国家高新区出台的创新型产业集群政策对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进一步对政策方案区分后的研究表明,创新型产业集群的试点建设政策对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激励效应明显强于创新型产业集群的试点培育政策。机制检验结果证实,国家高新区“ 以集群促发展”政策通过中心城市创新效应和“ 中心-外围” 城市技术互补效应双重机制作用于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研究结果为国家高新区制度构建和产业政策体系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现实依据。

    • >产业技术经济
    • 银行数字化转型与城市经济韧性提升

      2025, 44(9):95-110. DOI: 10.12404/j.issn.1002-980X.J25021002

      摘要 (69) HTML (0) PDF 1.04 M (1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推进银行数字化转型战略是数字经济时代下提升城市经济韧性的关键着力点。基于此,对银行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城市经济韧性展开研究。结果表明,银行数字化转型对城市经济韧性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并且主要通过抑制“ 脱实向虚” 、激发城市经济活力和拉动城市消费水平的作用渠道予以实现。异质性分析表明,业务数字化和管理数字化对城市经济韧性的促进效果更加明显,城市综合实力较强、金融监管较宽松及宏观金融杠杆波动较小城市的经济韧性受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更大。研究揭示了银行数字化转型作用于城市经济韧性的内在逻辑,为金融支持经济体系平稳运行、提升城市经济韧性提 供了有益启示。

    • >企业技术经济
    • 绿色金融试点政策与企业碳排放——来自重污染企业的证据

      2025, 44(9):111-125. DOI: 10.12404/j.issn.1002-980X.J25011012

      摘要 (75) HTML (0) PDF 1.12 M (1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重污染企业是中国工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低碳转型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环节。本文以 2017 年五省八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 简称“ 绿色金融试点政策” ) 为外生冲击,基于2012—2021年 A 股上市企业数据构建三重差分模型,系统评估政策对重污染企业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及传导路径。研究发现,绿色金融试点政策显著降低重污染企业碳排放量,该效应在政策实施后呈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机制检验表明,绿色金融试点政策通过“ 资金+技术+意识” 三轮驱动发挥作用。其中,在区域层面,绿色金融试点政策推动绿色信贷规模扩张与绿色保险进一步发展进而降低碳排放;在企业层面,该试点政策既引导绿色创新的数量质量双提升,又通过增强高管环保意识促进碳减排。异质性分析显示,政策效果在国有企业、高金融化企业及高资本配置效率企业中更为显著,进一步说明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可通过企业的金融工具使用和资本合理利用为碳减排提供有效支撑。研究为优化绿色金融政策工具组合、建立差异化区域推广机制提供了微观证据。

    • 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基于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的检验

      2025, 44(9):126-142. DOI: 10.12404/j.issn.1002-980X.J24111101

      摘要 (85) HTML (0) PDF 1.17 M (1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新质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具体体现,是以“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 的生产力,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是保障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途径。以2012年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的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作为准自然实验,评估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上市公司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发现:①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政策能显著推动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该结论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②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的建立可通过优化地区数字生态,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产生正向的影响作用;③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的建立对周边知识产权保护水平高的城市存在溢出效应,但对周边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低的城市存在虹吸作用;④技术密集型企业、位于成长期的企业、非国有企业、制造企业及技术更迭快的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受到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的促进效应更为显著。研究结论揭示了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提高企业新质生产力的规律及机制,能够为知识产权保护和企业新质生产力提高等相关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一定参考及政策启示。

    • >技术经济评价
    • 基于限制性合作博弈的跨域多源数据收益分配机制研究

      2025, 44(9):143-154. DOI: 10.12404/j.issn.1002-980X.J24091606

      摘要 (75) HTML (0) PDF 1.06 M (1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数据要素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新质生产力,其收益分配机制是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健康发展的关键。跨域多源数据收益分配机制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尚缺乏成熟的解决方案。本文基于合作博弈理论,将数据要素的非排他性、数据质量和数据整合等因素作为激励机制融入到 Shapley 值法,在此基础上结合成员之间的连接关系,提出改进的 Myerson 值法作为合作博弈的解,用于解决跨域多源数据收益分配问题。研究结果表明,网络结构对数据资源的价值创造、边际贡献和收益分配具有显著影响,激励机制能够有效调节各成员之间的收益分配,最终形成更加公平合理的收益分配格局。研究成果为跨域多源数据收益分配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对构建完善的数据要素市场交易体系、实现数据要素价值释放、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您是第 位访问者
电话:010-65055536, 18515632865  Email:jishujingji@cste.org.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86号(100081)  邮政编码:80-584
ICP:京ICP备05035734号-5
技术经济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技术经济》
关于《技术经济》公开论文数据及程序代码等资料的 公告
《技术经济》期刊审稿工作管理规定(试行)
中国技术经济学会第三十二届学术年会(2025)征文启事